“要是能把李昭参倒,城就会成为我们的,所以,联名。”为了利,没有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参人这种事,就是动动嘴皮罢了,本来就是最轻松的事,所以,签!
飞云带着襄国长公主的人才到的赤城,杨广那里也收到了参李昭的奏折,当然在他们之前,还有李昭命人送来,夺回赤城的捷报。
“好,好极了!赤城本是我们大隋的城池,北周时叫突厥夺了去,这些年不是没想过夺回来,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好了,李昭才去幽州便夺回了赤城,甚佳。”说着甚佳,杨广的心情非是一般的好。
至于李昭在折子里写上在此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李昭是为他们请赏请封,杨广二话不说地批下一个准字,让礼部那边准备起来,拟折子尽快送到赤城。
“李昭确实会打仗,她不想平乱,就让她去打突厥,东突厥这些年确实不像样,步步紧逼,本来只要对付西突厥罢了,可是我们大隋扶起来的东突厥,现在的眼里也没有我们大隋了。”
第69章 、威胁熊孩子
杨广心里门儿清, 大隋的敌人并非只有一个高句丽,突厥,也是他们的强敌。
李昭能抢回一直让朝廷耿耿于怀的城池,这是好事, 杨广没有不赏的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幽州的折子送到他手里, 却是参李昭的时候,那一句不遵调令,“要是李昭都听罗艺的调遣,朕才是真正需要担心。”
说的都是心里话, 李昭早就送信来说明自己和幽州内的罗艺, 以及世族闹得有些僵, 虽然李昭进城不过那么一点时间,僵就是僵, 没有其他的话可说。
拿下赤城,幽州无半寸功,李昭也不说意思意思带上他们,让他们能分点功,反而把话说白, 让他们算是看明白了, 李昭太滑手,不能为他们所用,而他们想要赤城,最好的办法就是除了李昭。
“去请长公主来。”杨广想到幽州的人在折子上签下名字, 沆瀣一气。在维护他们的利益前,这些人一向一致。
不过,李昭确实善战,这样一个善战的人,也得有所节制,否则真像他们在信中提到的,早晚有一天李昭会成为大隋的心腹大患。
不能中他们的计,却也得防着李昭一些,提防着李昭背叛。
杨广是谁都不相信,不独独是对李昭,只是要防起来,一个个都得防,也一个个都不能放过,但李昭那里,襄国长公主有没有什么安排,却也是杨广想要知道的。
襄国长公主来了,杨广即将幽州送来的折子递给她看。
“我将言和派到李昭的身边了。”襄国长公主看完折子如此答来,杨广一下子笑了,“还是皇妹想得周全。”
“宇文承基本来是最好的人选,却死在瓦岗,其他人再派过去也不会用,还不如光明正大的派一个人去盯着李昭,只要李昭老实,一切都好说,若是她敢不老实,言和的本事陛下是知道的,她的忠心,陛下也有数,让她去最合适。”襄国长公主无所畏惧地说白了。
“朕都知道,让皇妹费心了。”杨广客气地说着,襄国长公主道:“都是为了大隋,天下人群起攻之也无防,陛下还有我。”
他们是兄妹,当妹妹的尽她所能地帮着杨广,也是帮着自己,只有大
隋好,他们才都好。
杨广道:“好。”
他能够相信的人只有襄国长公主,以后也会如此。
而李昭此时看到襄国长公主送来的人,倒是没有半分诧异,只是问道:“未知姑姑姓名。”
宫女答道:“奴婢言和。”
“言姑姑,往后辛苦姑姑,一路劳累。灵韵,带姑姑去休息。”李昭唤一声姑姑也是尊称,就言和的年纪比襄国长公主还要年长,四十来岁的人了,比起他们同族的姑姑来有些还要年长。
“李将军客气了。”言和低眉一笑,“奴婢告退。”
李昭朝着她一笑,甚是客气有礼,只是她这一走,傅臻从后面走出来,“这可是位高手。”
“高手才好,总不能我们上战场出生入死,还想让我帮忙护着来盯着我的人。”李昭话接得不是一般的顺。
傅臻摇摇头道:“你这样的脾气啊。宇文承基要是没死,这会儿就用不着派这样的人来盯着你了。”
“瓦岗寨的人杀得极好,我觉得很不错。”李昭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不怕说出来。
“言和这样的高手,你想杀都没那么容易,而她来了,也代表了襄国长公主的人都来了。这个地方,你能怎么样?”
一个人放到李昭的面前,不仅仅是盯着李昭,更是想看着李昭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若是李昭一直表现得忠君爱国,自然是什么事都没有,若不然,李昭但凡露出一点不好的心思来,立刻,马上,就有人送李昭去死。
人都贴身送过来,还是一个高手,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我又没想怎么样,我就是想打突厥,想守卫大隋,不管派什么样的人来,在我身边看着我,盯着我,我的决定还是不会变,你不相信我吗?”李昭很真诚地看向傅臻,傅臻终于给了李昭一记赞赏的眼神,“甚好。”
一个时常用着你莫不是傻子的眼神看着你的人,突然给你两个字,甚好,是不是想痛哭流涕,就要上去抱住她的大腿,再跟她说几句心里话?
呵呵,话本看多了吧?
李昭甩了甩头,“先生可知,这样的一个人可是难求得很,所以人来了,我们得高兴,笑啊!”
“你若是想笑只管笑,我是笑不出来。”
某位先生直言不讳,李昭想了想道:“那我笑就行。”
傅臻一向不帮李昭应付外面的事,不让李昭帮她解决她的事就算是不错了。
现在也是同样的,提醒了李昭,至于李昭想怎么样,是想的对付人,还是想把人养着供着,三不五时的表表忠心,都是李昭得自己办的事。
“突厥那边还没动静。”折子都送到杨广的手里了,大半个月过去了,要是突厥还没动静,就有些邪门了。
“两家在打架,一时半会儿没动静,我让人注意着,或许对他们来说,打回一个赤城还不如夺下大隋的天下,赤城这个地方,比起幽州来差得有些远。”李昭那么地说着,也不认为突厥没有来夺城有什么不好的。
要是来了,她就得打,要是不来,那就不来,正好给她机会休养生息。
“那么高句丽那边呢?”有些事,李昭连和李渊都不敢说实话,但是跟傅臻是不说都不行,只好如实相告,就盼眼前的先生多帮着她点。
李昭道:“我也在发愁,以前的时候不太敢跟那边通信,上回听苏郎君提起,明城的情况并不好,所以我也在想,应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弄回来,可是想从明城越过辽东,突厥人,再到赤城,谈何容易。”
事情摆在眼前,问题太多了,而且哪一件拿出来都不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