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李世民他姐(36)
什么是家族?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这才是家族。
李昭果真能拿下高句丽,大隋的疆土扩大,对大隋是好事,反之,若是李昭做不到,正好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将李家除去,真好好?
李渊怕的就是给了杨广机会,让杨广可以名正言顺的除了李家,亲耳听到,李渊心下沉入谷底,杨广这位皇帝果然忌惮于世族,想尽办法的也要削弱世族。
李昭拧紧了眉,她自己的性命她可以做主,可是李家的事,这是李家的事,要整个家族来陪她赌,李昭看向李渊。
她还不是家主,李渊这位唐国公才是说话算数的人。
“你不必看你的父亲,要么你就进宫,想要领兵,规矩就如此定下。”杨广看出李昭犹豫。
李昭确实挺聪明的,可是不代表杨广看不出来,李昭看不上柴家的人,想要退婚李渊不许,逼得李昭只能借他的手退了这门亲事,李昭确实做到了。杨广想要试试世
族们对他的心思,故而也帮了李昭一把。
但是,李昭想要借杨广出头,想要李渊再也不可能管着他,杨广得了一员猛将其实不算太在意此事的,但是,他同样也得从李昭手里讨一些东西。
若是李昭真是猛将,为杨广拿下了高句丽,杨广自然不会与她计较,反之李昭不是,只是一个空有想法却没有本事的人,他自然得到另一样东西,比如灭了一个李家。
李家也是世族,五姓七望之一,除了一个李家,正好也还能看看各家的反应,一举两得,杨广完全不想放过一个帝王拥有的权利。
“诺。”李昭意识到杨广为何如此,她已经没有后退的权利,三年的时间,她一定可以拿下高句丽!
李渊也明白杨广是万万不可能放过如此的好机会,不得高句丽,便得整个李家,李家,没有退路。
“好。”杨广等的就是李昭应下,听到他想听到的话,连声着好,挥手道:“此事便如此定下了,一万兵马,朕明日会让人送到你的手里。你也不必再留在宫中了,随唐国公回府吧。”
李昭应诺,她的目的达到了,而杨广看破她的种种算计,现在到了杨广回报的时候。
“我赐你的人,你也一并带出宫吧。”在李昭谢恩之际,襄国长公主指了一旁的灵韵。
李昭不知为何心下跳动得更厉害了,杨家的人,没一个简单的,灵韵的身份襄国长公主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闪过无数的念头,李昭却没有机会问清楚,杨广走了,襄国长公主也走了,而灵韵抬起头看了李昭一眼,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没人知道。
朝中的臣子也品出味来了,杨广算不算是借着柴李两家敲打他们?
可是随之又想,柴李两家的事,也算是他们两家自寻苦恼,李昭啊李昭,也是作茧自缚。
看来往后他们各家还是得谨慎再谨慎,别管是郎君也好,女郎也罢,都要让他安份守己的。
李昭不知自己一下子成了反面教材。
李渊好不容易终于可以带李昭出宫了,但是与柴家的婚事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作罢了,接着还得为这三年内如何打下一个高句丽而费心费力。
“你先下去。”回了府,李渊冲着灵韵吩咐,
管家立刻上前将人带了出去,李渊看了李昭一眼,李昭乖乖的和李建成一道进了正堂。
“你胆子够大。”李建成冲着李昭小声地嘀咕,李昭却不以为意。
倒是李渊猛地一回头,李建成吓得站直了身体,李昭却是纹丝不动,叫李渊一口气堵在了心口,冲着李昭道:“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李昭答道:“知道。”
李渊道:“你想过后果吗?”
“我会拿下高句丽的。”李昭肯定地告诉李渊,李渊哈的一声,“高句丽多年进犯大隋,难道没有人想打高句丽?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凭一万兵马可以在三年之内攻下高句丽?”
“阿爹明明知道不是朝中的将军们没有能力拿下高句丽,而是朝中各派争斗,更因为陛下的忌惮才会让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反反复复地拿不下。”
“一万的兵马又如何,现在是一万的兵马,难道三年后还是只有这一万的兵马?”李昭回应了李渊的两个问题,李渊一口气卡着,他一直知道李昭不像其他女儿,但这心太高了。
“你就那么不喜欢柴家的婚事?”李渊再问。
“不独独是柴家,而是阿爹不问过我喜与不喜便为我定下的婚事,我都不喜欢。”到了现在李昭并不想再骗李渊,先前装得再老实,再温顺,都仅仅是为了今天,虽然才开始,将来她要走的路千难万难,可是,她绝不回头。
李渊指着李昭,“你,你……你知道自己将李家置于险地了吗?”
“我知道。但我会带李家平平安安的落定的。高句丽,为了我,为了李家,我都一定会拿下,绝不后退。”
杨广给了李昭想要的一个机会,李昭若是能成,杨广开心,若是不能成,杨广同样会开心。
没有损失的杨广为什么会不愿意给李昭一个机会。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看看大隋的天下,李家是不是会忠心相护。
李渊也明白到了现在,李家没有后退的机会,他只有往前,李昭许下的三年拿下高句丽,李渊便只能配合着想尽办法让李昭拿下高句丽,解李家的困。
“接下来你的要听我的。”李渊告诉李昭,李昭却摇了摇头,“阿爹,李家不能暴露,你要知道,陛下就在等着
我们李家暴露,暴露得越多,未必见得拿下了高句丽李家就能平安。”
李渊一个激灵,他着急地想要破局,却忘了另一点,得亏了李昭提醒。
“要是这样,你一个人领兵去攻打高句丽,我们李家的人一个都不掺和?”李建成好似明白了李昭的意思,出口一句,李昭却道:“是!”
“你从未领过兵,也从来没有打过仗,你怎么去?你怎么做?”李渊睁大眼睛地看向李昭,仿佛自己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信的话。
然而李昭却道:“我可以。阿爹心里清楚,我可以。”
虽然李昭是没有领过兵出战,但是朝中的每一战,李渊都给他们讲过,还会引得他们思考破敌之法。
本来李昭是不应该上这个课的,偏偏李昭却要参加,彼时李渊给李建成讲课的时候,其他儿子还小,一个嫡子一个嫡女,李昭又是个会磨人的,比起李建成只能站在听他讲行军布阵之法,李昭直接坐天李渊的大腿上吃着小吃食,喝着豆汁或是酸梅汁,日子不知比李建成惬意多少。
然后,不管后来的儿子们怎么加入,李昭都在其中,而且布阵破敌举一反三,李建成都比不上李昭。
如果说李昭学得那么好都不可以上阵杀敌,他的一个个儿子们,他们更不应该去。
话虽然没说出来,这个意思都明白,李渊还是垂死挣扎地道:“你就算学得再好,你也没有真正领过兵。此关系李家的生死,如何让你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