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一咽,“你跟傅先生这些日子,不能得到傅先生倾囊相授与人何干。”
说来说去必须还得是儿子们自己的错,当爹的绝对没有半分错处的。
李玄霸无奈地摊手,“谁让傅先生的眼光太高,我就是想成为入室弟子傅先生也不愿意。”
不愿意就不能强来,要是能够强来的也不用等到今天。
第112章 、密告
“阿爹不用看我, 你是知道的, 傅先生的主意一向正,不是我去劝劝就能劝得了的, 要是把傅先生惹急了,吃苦受罪的就成了我。傅先生的手段层出不穷,就是让我变成一个麻子脸的事她也能做得出来。”李昭一下子注意到李渊看向她的眼神, 立刻出言提醒。
亲爹千万别坑她, 她可不敢去惹傅臻, 傅臻的高兴与否一向不是旁人可以随意改变的,收徒这件事也不是今天李渊才动心思,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他们不可能改变傅臻, 吃过一回闭门羹,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
李渊道:“傅先生因何只要你一个弟子。”
李昭摊手道:“阿爹偏喜欢问我这些我答不出来的问题, 见着傅先生的时候你当面问不就好?”
就是不想当面问, 不说从前他是唐国公,想帮儿子拜师被拒, 现在成为皇帝,他也怕被拒绝的好吧。
“这个问题我问过傅先生,傅先生说了,根骨不佳,天赋不够,心性不够,好胜性太强。”李玄霸可以回答李渊, 然后指着自己道:“至于我就是身体太差,根骨太差,就算再怎么教都不可能有阿姐的成就。”
李玄霸这样一说完,李渊不作声了,一眼扫过一个个的儿子们,“你们就是不争气。”
傅臻几乎是个全才,要不是因为这样,李渊也不至于念念不忘,就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入傅臻的眼。
“陛下,有人送来密报。”李渊是想跟一家人好好地聚一聚的,结果倒好,一人着急地行来,密报为何,李渊半分不敢懈怠,立刻上前接过查看。
看着脸色都变了,本来还在开玩笑的一家子,这下都正色起来。
“你看看。”李渊想想还是递给李建成瞧瞧,李建成接过,这下也是脸色大变,但随之却道:“父亲,这不可能。”
直接就否定此事,李昭虽然好奇出了什么事,但这屋里的人不少,里面有多少人等看笑话暂且不说,李渊都没有说出口,李昭当然不会问出来。
“给阿昭和世民看看。”李渊的脸色不妥,意示李建成将东西给李昭和李世民看一看。
李建成递到李昭的手里,李昭接过一看却是想到
了许多年前傅臻说过的话,一语中的啊!
“阿爹,要说他口无遮拦我相信,要说他有谋逆叛乱之心,我不相信。”李昭把想法说清楚,也递到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同样认同李昭的说法,“父亲,这只怕是酒后失言,孩儿相信这话不会是他说的。”
他这几个孩子在看到密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反应,算是让李渊心里的一团火灭了下来!
“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李渊虽然相信那个人没有反意,但是不够,真的不够。若是不给他一些教训,只怕他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有功之人,永远都不会把他们李家的人放在心上。
李昭道:“押入大牢。”
“阿姐。”一听李昭开口就要把人打入大牢,李世民不太认同的。
“总要教他什么叫作祸从口出,一大把年纪还不懂得管好自己的嘴,由着自己胡乱猜想就敢胡言乱语,这样的人将来如何用?他是很聪明,也很有才干,对我们李家亦是相助甚多,可就他这一张嘴,有多少情份能一直保持不变,不会被他挥霍殆尽?”
李昭的问题一问完,李世民不再说反对,李渊却是最认同李昭的话,“是啊,再是有功之人,若是心中无半分恭敬,恃功自傲,今日他或许没有反心,将来却未必。”
这下子所有人都看向李渊了,没有人想到李渊会说出担心未来的话来。
“父亲,孩儿去劝劝他。”李世民明白李渊的不满在哪里,并不想让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他想去劝劝。
“不,劝是没有用的,打入大牢,先关上几日再说。”李昭并不认同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去见人,而是想把人直接的关起来,关上几日,让他吃尽苦头再说。
“如他这样的人,你越是劝他越是觉得自己有理,越认为自己做的事没有错,所以不必去劝,只需要让他切身体会什么叫作祸从口出,他才会真正永远的记住教训。”李昭早就有了想法,这就要给李渊出起主意。
李渊倒是冲着李昭信任地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人你用得最久,情份是够的,若是将来一直为我们李家所用最好,若是不能……”
“没有不能的。”李昭抢过话接下,李渊无奈地看着李昭道:“
你就那么自信。”
“因为我们与他有情份,早年他能帮我们诸多,将来只会更多,怕是他心生了妒忌,看不惯有些人媚上,这才会酒后失言。阿爹,臣子不可偏,为君者得讲理,不讲喜与不喜。炀帝之鉴,还请阿爹劳记。”趁此机会李昭还给谏上了。
“为君者得讲理,不讲喜与不喜。依你的意思为帝王连七情六欲都不能有?”李渊听到李昭的话还起兴致来了,问起李昭话中的意思,没喜与不喜,这样的人生就是帝王的人生。
李昭答道:“七情六欲可以有,但做出决定的时候不能有七情六欲,思于国何利,于民何利,若为利国者,若为利民者,纵然不喜亦当为之。”
……李渊怕是没想到有一天还得让亲生的女儿这么给他上课。
“说得倒容易,做起来难。”李元吉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拆台,而且一拆一个准,从来没手下留过情。
“所以千古明君从来不是人人可为之,否则这个天下江山岂不是人人可得,若是都能肆意而为的帝王,隋还会亡?”李昭还是拿了他们亲身经历的王朝。
“隋朝从建立到亡国才多少年 ,从一个繁荣的隋朝到一个灭亡的隋朝,死去多少的人,这些有人算过吗?”
李昭感叹,她是亲身经历过死尸成山的人,与高句丽的大战令大隋的百姓死得太多,多得让人看得都觉惊心。
李渊叹一口气地看向李昭,“你这孩子的书也不知道是怎么读的,还教起我帝王之术了。”
“有理吗?”李昭问着李渊,李渊不得不承认道:“有理,自然是有理的,可是想做到太难了。“
“那就要看阿爹想不想当一个好皇帝,想不想开启一代盛世了。”李昭倒没有强制地让让李渊非做不可,只是若是李渊想成为一个好皇帝,想要开创一个盛世,就要做出一些牺牲。
李渊以为李昭劝人也是难得的,指着李昭道:“说来说去你这劝也等于是没有劝,凡事都是让我来选,我想或是不想似乎才是关键,你也觉得那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