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世民他姐(378)

不, 应该说李家上上下下, 都看中李昭这个妹妹。

而李昭这些年虽然人不到,礼却到, 每回不管是孩子出生也好,遇什么大日子也罢,李昭的礼都会准时送回来,送到他们家里每个人的手里。

李建成叮嘱过,旁的人他是不管,李昭与他从小一起长大,心里最是向着他这个当哥哥的, 而且李昭聪慧,李家起兵造反得以如此顺利,李世民立下大功,李昭的功劳不比李世民差。

有本事又不需要靠父兄的女郎,天下女子难出其左右,郑观音就算从来没有机会与李昭深交,但李昭每回见面与她都是十分和善的人,真心假意,像他们这样的人分得清楚。

“我送妹妹到书房,母亲让我进宫操办事情,就不能陪着妹妹了。”郑观音说起此,李昭立刻作一揖而相谢,“我的事让嫂子费心了。”

这个时候窦氏让郑观音进宫必是为李昭的婚事,李昭当然得谢人。

郑观音是温婉的女子,或许说与长孙无垢都是温婉的人,温婉小意,他们李家的男人都喜欢这样的?

“等忙完了正事,改日我必备大礼相谢嫂嫂。”正事也得等她大婚之后,大婚之后要怎么谢人,李昭都得开始思量了。

“那我就等着妹妹的大礼。”郑观音倒不说那道外的话,虽不与李昭相交多深,但李昭是个

宽厚的性子,也正是因为如此,郑观音才与她调笑。

“阿昭来了?”李建成正好把手里的事安排妥当,听到动静走了出来,正好看到姑嫂一笑,李建成好奇地问,“这是说什么事如此开心?”

“妹妹说等忙完正事有大礼相送,妾想到妹妹的礼高兴呢。妹妹是想到未来的夫婿自欢喜吧。”郑观音与李建成倒是什么话都能说。

“你是得要送礼,你的婚事里里外外都不用你操心,你不操心都是阿娘和你嫂子,还有世民家的弟妹帮你办的。要不然你能这样到处乱跑?美得你。”

李建成那么说着,李昭听完感叹地道:“阿兄我听着你好像挺妒忌的。当初你成亲那会儿虽然我是远在赤城没能帮上忙,世民没少帮你。”

“那也不是你帮的。”李建成提醒李昭,别人怎么帮都不是李昭的动手。

“那等改日你添侄儿了,我帮你办回来总成吧。”李昭想来也对,怎么说都不是她出手帮忙办的事,不能把功劳往她往上揽来!

李建成听着差点被呛着,冲着李昭道:“你又胡说,这事又不用我动手!”

“那阿兄是想我怎么把阿嫂帮我情份还到你的身上。那也不对啊,你说世民帮你跟我没什么关系,阿嫂帮我同你也没什么关系啊!”

“谁说没关系?夫妻一体,你阿嫂帮你就是我帮你!”李建成话一落下,李昭第一次被说得无可反驳。

没错的啊,夫妻就是一体,李建成要把郑观音帮李昭的事算到自己的头上理所当然的,李昭就是想推也推不了!

“行,那你记下了,这份情是你欠我们的,早晚有一天你得还回来。”从小到大李建成还没说得李昭无话反驳的,没想到今天沾了自家夫人的光,倒是说得李昭没话说,李建成高兴,难得的高兴。

“记下,我记下了。总觉得阿兄是不是专门等着我的!”李昭感叹地说起,李建成瞪大眼睛看向她道:“要不是你阿嫂说起,我倒是忘记这么大一个人情了!”

行,李昭没法再说,倒是郑观音一向看到的都是稳重沉着的李建成,这样一个孩子气的李建成第一回 见,却让她的心一暖。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建成会跟她说,在这个世

上他最相信的人就是李昭,只有这个妹妹能让他完全的放心,完全的相信!

“太子和妹妹聊着,我先进宫了。”郑观音更明白了李昭在李建成心中的地位,记在心下,但是宫里的事是窦氏开口让她进去帮忙安排的,郑观音得赶紧去。

“嫂嫂慢走。”李昭与郑观音作一揖,送着人离开,郑观音也与李建成福福身见着礼,退出去。

“你都这个时候还记得去管前朝的公主。”郑观音一走,自有人上茶来,李建成嗔怪李昭一声。

“阿兄,天下还没太平呢。你总不会以为杨氏将长安的城门打开,送上传国玉玺,就证明他们完全臣服于李家了吧?”到杨云韶府上的时候只管劝人,连茶都没一杯,李昭说了半天的话,口也渴,端着喝起来,李建成看她一杯都喝完了,让人再续上。

“自然不是,只是南阳公主都和宇文士及和离了,这是一位烈性的人,襄国长公主不管打的什么样的主意,未必能如愿。”李建成并非心里全然无数的,只是有些事李建成不说破,或许也是因为对方是女流,李建成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昭摇摇头道:“可是南阳公主在长安,襄国长公主怎么说也是她的亲姑姑,有时候有些人不管想不想做一些事,要是被拉上了船,想下来都不行,也就只能按照他们想要的活法活下去。”

李建成一顿,李昭道:“所以有时候行善一回未必不会有意外之喜。不说帮了南阳公主对我们有没有好处,至少让襄国长公主不能如愿,长公主想让杨氏在朝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就与我们有冲突了吧,不让她如愿就是与我们有益对吧?”

层层与李建成分析来,李建成……

“你想得倒远。”李建成只能如此感叹,他真没想到那么多的事。

“成大事者,见微知著,永远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无数的小事连在一起就能成大事,这就是所谓的积少成多。阿兄,你还不够谨慎,这可不行。”李昭这般与李建成说,李建成的性子一向落落大方,却在小事上不以为意。

“就好像当年高句丽回来的十几万人,我们家是怎么挑人的,其他世族又是怎么挑人的?我们李氏天下能得得这么

快,难道和当年我们做下的事没有半分关系。这就是所谓日行一善,不悖人伦而有所得。”

看李建成还是未必放在心上,李昭只好拿出他们李家能得天下的原因。

“我在攻打幽州的时候,不少世族的部曲都争先逃出来,就因为我救下他们的父母姐弟,有时候人活着,救下他们的亲人,他们心中更会感激为他们救下亲人的人。世民连连不费士兵而得城的事,都是因为如此。”

李建成叹一口气,“可若是所行之善会引起天下大乱呢?”

“若是真善,纵然引起天下大乱又如何,问是否合乎人伦,问是否问心无愧,问是否错过此而终生悔恨?”李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丢出来,李建成深思了许久没有说话。

李昭道:“这些事阿兄可以慢慢想想,我们大唐立天下的根本不在世族,而在百姓,若是利于百姓者,与世族就算相抗衡也未必不可。”

能问引得天下大乱一语的李建成,一定是心里有着为难的事,可是却不能说出来,李昭得肯定地告诉李建成,所谓的天下大乱,到底是怎么样一乱,到最后若是他们不管反而更会引得天下大乱,这个代价他们李氏承不承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