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世民他姐(492)

义成公主一想也对,李昭都已经赢了一局了,还有什么好输的,钱输了事小,面子争得事大。

想到这里,义成公主轻轻地笑出声来,目光看向李昭,她对李昭的羡慕,怕是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作为公主,大家都是公主,可是总是不一样的,李昭立足的根本是靠她自己,而义成公主自己,还有襄国长公主,她们都要依附别人,就算大唐不复存在,李昭照样能活肆意张扬,可是她们呢,就是想复国,她们都不敢轻易妄动,因为她们的手里没有足够的兵马,也没有可以复国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想比,却不代表都能比,义成公主不是第一天意识到这一点,此是只是更加感受深切。

“平阳公主箭术了得,不知文才如何?”李昭才落坐,想找她麻烦的人,此时已经站出来,急急地追问李昭,想知道她都有什么样的文才。

李昭道:“不敢自恃有才,倒是背过几句诗,要是你们想以雅令而来,我可以奉陪。”

虽然不会做诗,可是李昭背了不少的诗啊,唐诗宋词三百首,还不足以应付区区的行酒令?

“背诗以代令,公主殿下,讨教了。”看李昭接得干脆,总有人

看不过李昭太嚣张,所以想用文采来让李昭栽个跟斗,却能确定这个跟斗李昭真的能栽下去?

李昭道:“请出题。”

“今日既然是中秋佳节,便以中秋月圆为题,公主请。”那人看李昭倒是一脸无畏,立刻出言。

要是别的题李昭还得想想,以中秋月圆为题,最好的一句是什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昭顺口就说出这样的千古名言,一群还想看李昭笑话的人立刻僵住了。

“公主,不知全诗是?”倒是有那好诗的人,一听李昭的话立刻急切地表示自己好想听听全诗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大大的《水调歌头》是流传千古的好诗,李昭就算把诗都忘光了,必须不能忘记这首诗的。

“好诗,好诗!”李昭把整首诗背出来,立刻引得一阵叫好声,没错,就是好诗,绝妙的好诗。

“是公主所作?”诗是好诗,还得问问是不是李昭所作。

“适才说过了,只是多读了几本书,诗我是不会作,只会背,此诗出自一位名叫苏轼的人,非我之功。”李昭坚定不把这等好诗往自己的身上揽,人家苏轼大大的好才华,她绝不敢往自己的身上揽。

“苏轼,这是何等人,能做出这等好诗的人,竟然素未闻名。”七嘴八舌的人讨论着,都不认识这样一个文才出众的人,如何不让他们倍感诧异。

李昭道:“人不在。我也未曾见过,只是读过他的诗。”

这会儿还没生出来,你们要是都认识这位都是什么人才怪。李昭还得补充一句,她是同样没有见过那位的人,只是读过他的诗,千万别问她人在哪儿,她还能让他们往宋朝走一趟,让他们见一见哪一位是苏轼?

“可惜了,可惜了。”听着李昭说人不在,一个个只以为人已经死了,颇是感叹着。李昭冲着他们笑了笑。

“诗我背得不错,请饮酒。”莫只

顾着夸她的诗好的啊,还应该请出题的人喝酒。

没想到李昭顺口就把说出这样的好诗来,出题的人岂敢多话,立刻端起酒就想喝。

“公主殿下,我也有一题,还请公主赐教。”听着李昭背诗,平日看李昭不顺眼的人可不少,这个时候,这样的好机会,哪能放过李昭,必须要出题为难李昭,他们还真不信了,李昭能背得多少的书。

“请出题。”李昭是个大方的人,看得出来一个个都是想来为难她,好啊,就让她狠狠地抽他们的脸,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作打脸。

“以草为题。”这位一出题,李昭立刻笑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诗一出,还是引得叫好声一片,李昭还得补充地道:“诗非我所作,都是背了旁人的诗文,诸位莫将功劳扣到我的头上谁要是再想出题的,尽可来。”

看看一个个摩拳擦掌想动的样子,李昭作为一个大方的人,让他们只管放马过来,她在这儿等着,想出题的就来。

“谁出的题,谁听到就得自己喝酒,莫让我请了。”李昭目光落在某位还没动,倒是咬牙切齿盯着李昭的人身上,提醒他还是安生的把酒喝了吧。

“公主殿下既然如此自信,我等亦讨教了。”看李昭的样子,真是不怕他们上去为难,好啊,李昭自己发的话,要是他们都不敢上前,那岂不是显得他们怕了李昭。

不行,输人也是万万不能输阵的。此时站起来的人说着万物各景,尽让李昭说出相关的诗来,李渊一看情况不对,怎么就有那么多的人想为难李昭的呢,李昭素日有得罪这么多的人,她又不在长安?

可是一想李昭将汇城牢牢地握在手里,不让任何人有插手的机会,世族的人多少恨得她咬牙切齿的,而今天来参加宴席的人,多少又是世族的人,当官的几乎都出自世族,能光明正大的为难李昭,还不用担心被人秋后算账,不为难才是傻吧。

然而他们太想当然了啊,李昭作为一个敢放话的人,她要是没点墨水,没背多点诗怎么敢放话。

应景地背诗,想让她吃苦头喝酒的人,到最后是谁是喝啊?

必须是他们喝的啊!李昭对

到最后,他们都开始说重复的物与景了,李昭记忆上佳直接地道:“此物已经作诗,一边去。”

所以,最后想再出重复的题为难人的人,怎么可能呢。

李渊适时的出声,“虽是行酒令,也没有都为难一个人的道理,你们一个个都针对阿昭合适?”

蝗到李昭一首一首的诗背出来,李渊内心的震惊不比人少。目光灼灼地盯着下面的臣子,明摆着不想让他们再为难李昭。

一群人没想到李昭如此了不起,她背的这些诗倒不是有什么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才让他们更加不愤。

一个女人,会行军打仗布阵也就算了,竟然连诗都会背那么多,而且还有许多都是绝句,因此,他们想要让李昭再也说不出一句诗来,以此证明李昭只是一个寻常的女郎,不会比他们好得太多。

但是看看有几个人没有喝过李昭的酒的?都是出题被李昭答上来而不得不喝酒的人,想装作自己没有做过,有脸吗?

李渊先前一直没有发话,倒是让人肆无忌惮,现在李渊既然已经发话,让他们不可再针对李昭,若是这些人不想闹事,就该乖乖的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