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起来都不对劲,要说只是因为李渊挂念他们兄弟,李玄霸半个字都不信。
“二哥回吧。”李玄霸想说的话就那么一句,说完不打算和李世民细言,人已经往自己的府里去了。
这些日子一直在平阳公主府养胎的义成公主这会儿寻上李昭,“命数一事我想请你给我一个说法。”
她与李昭之间的交易的前提是在李昭还活着的情况下,万一李昭死了,难道大唐会派兵帮她打下一个高句丽让她建一个大唐?
义成公主从来不作那样的梦,天下间的男人都不如李昭让她相信,她现在只相信李昭。
“命数嘛,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过为了预防万一,我会尽快赶回东突厥,早日帮你拿下高句丽。”李昭还是和义成公主说实话的,她反正没想骗人,她确实准备在这个时候回东突厥,早日把高句丽拿下来。
义成没想到李昭那是早有准备,此时和她轻声地说来,义成公主那颗不安的心总算落下了。
“可是现在你身系两个命案,大唐的臣子不是傻子,他们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让你离开。”义成公主也曾是大权在握的人,最是明白那些当官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无论是心怀鬼胎的臣子也罢,一心为国的臣子也好,这个时候应该都会难得的一致,不会让李昭有机会离开大唐的。
李昭倒是一脸无所谓地道:“那有何惧?”
义成公主迟疑了半响问道:“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那是自然。”李昭要是没有的话,这些日子她都在忙什么?若是这么两条命案就想栽倒李昭,那是有多小看李昭。
“公主安生养胎,或许等你生下孩子,高句丽已经拿下了。好在早些年我还有些根基在那儿,现在想动起来倒是容易。”李昭想到高句丽,两进两出高句丽,这一次再进去,她将会踏平高句丽的。
“战起的原由,你想好了?”凡事总得找个理由,打仗尤其的需要,要是没有理由容易被人攻击,李昭想要东突厥有理由攻打高句丽,没出兵前就应该准备起来。
“想好了,正好到时候长安的事也顺利解决,回到东突厥便可再起战事,谁都挡不住。”这样充满宣告的话听
在义成公主的耳朵里,她是充满期待。
李昭道:“你回去吧。”
义成公主看出来李昭是胸有成竹,事情必都已经安排得十分周全,就等着有人跳出来,她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万事小心。”李昭要是死了,义成公主想做的事都将成为泡影,从前与李昭为敌的时候最是盼着李昭去死,现在却只希望李昭千万别有事。
大唐建成以来,李昭作为涉及命案第一个接受三司会审的公主,来的时候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竟然都在刑部问案的公堂等着她了。
刑部这个地方李昭是一回生两回熟,淡定得很。与李建成见礼,也是见过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大夫。
“平阳公主。”李昭待人甚是客气,虽然他们的手里已经握着案子的人证物证在,要是一般人凭着这些证据足以将人关入大牢了,谁让他们现在要审的是一位公主,更是东突厥的可汗。
“阿姐。”李世民和李玄霸乃至刚放出来显得意气风发的李元吉也一道朝李昭见礼。
李昭应一声,连个眼神都没给李元吉地走过去,“三位大人请吧。”
倒是一来就着急地让他们问案,几位还怕李昭不合作的,没想到是他们想岔了,李昭倒是十分要配合的意思。
“太子,王爷,公主请坐。”主审的三位立刻朝着太子几位王爷客气地相请,等他们各自坐下,三位也才上去坐下。
李昭只是奉诏前来接受问询,座位还是有的。
李昭倒也不客气,落落大方地坐下,问道:“三位大人想先审哪一个案子?”
听到李昭倒是比他们还着急要审案子的意思,对视一眼道:“前朝皇后萧氏的案子。”
“好,我听说诸位的手里握着一些证据,正是这些证据指向我,诸位才会着急想定此案。”李昭知道的事情不少,也正是因为这件案子关系她,面对这些的证据时候才会分外引起人的注意。
“敢问公主回长安之后见过萧氏吗?”虽说证据指向李昭不假,该问的话,要走的章程总是要走的。
作者有话要说:差不多要完结了,准备起新文,来一个简介,有兴趣的小可爱请点点。
《我在古代当道士》:穿越一场,刚醒来却看到四周挤满了人!
不不不,那不是人!满屋都是想跟她抢身体的阿飘。
泪目……
死里逃生,却被告知她要是不想死只有一个办法,当道士!
女人能当道士吗?
不能也要当啊!
握紧拳头上吧,她一定要当一个好道士!
然后:阿飘师父也可以的吧??
嗷嗷,我要继续女强!
第148章 、反击
李昭摇头道:“我自回长安以来并未见过萧氏, 倒是南阳公主见过。”
区别说明, 李昭等着他们接下来的询问, 不负她所望,另一位开口道:“那么萧氏临死前为什么手里握着公主衣裳的一处衣角?”
此问落下, 李昭先是笑了, “我衣裳的衣角,不知诸位是怎么断定那是我的衣裳的?”
两下反问,你一言我一语的,针锋相对,都只是想寻一个真相, 不让死去的人枉死, 也不会让作恶的人逃过。
“取衣裳来。”听到李昭的话,立刻有人唤着人拿着物证上前。
很快一个人捧着一件红色的衣物上来,李昭看了一眼没有任何异动, 上面的刑部尚书道:“公主的这件衣裳是公主府上的婢女自称从公主丢弃的衣裳中找出来的,上面缺了一个角, 正是萧氏死前握在手里的衣角。”
“刑部尚书,你也说了那只是一件我丢弃的衣裳, 在我丢弃之后, 一个婢女能拿到我的衣裳, 就不能穿着我的衣裳去杀人?”李昭反问, 只是捉住他们自己说过的话,给以的反击,只为问清楚他们就凭这样没有任何实证的情况下竟然就想定她的罪, 是不是太可笑了?
李昭怼得上面的人说不上话,李昭在朝中没有什么人,当日案子的疑点有人提出来过,却被人避而不谈,反而似是认定李昭就是动手杀人的那一位,非死不可。
“怎么?若是这件案子只想凭这件衣裳定我的罪,你们什么时候看到我穿过这个衣裳,有谁亲眼看到我杀人?若是都没有,这个罪,你们就是想定怕是都定不了。”李昭只是平静地告诉他们,此事关系重大,有人想置她于死地,然而想下套套住李昭太难了,栽赃嫁祸,看起来好像证据确凿,实则不堪一击。
“公主,臣等只是希望公主前来说明此事。”看得出来李昭不悦,可是此事他们身在其位,不管李昭高兴还是不高兴,他们都管不着,只是想把事情查个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