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男人的嘴也太碎了吧。
就很莫名其妙。
“没有啊。聂叔叔什么都没说。”宗意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
“什么都没说?”
“对啊,他从来都没有提起你。”宗意顿了顿:“不会像那些喜欢你的人那样,一见到我就问东问西,全问的你喜欢什么。”
“是这样啊……”
“嗯呢。他和你不是特别有缘分吗?爸爸把姐姐小时候画的画都带回来了。说是聂叔叔捡到的,他要是对姐姐有意思。肯定上赶着要把姐姐所有的画都看一遍是不是?结果爸爸都拿出来了,聂叔叔都懒得再看一眼。”
梦心之点了点头。
聂广义的行为非常容易理解。
他不是不相信缘分,也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考量。
说到底,也不过是性别不和这么简单的原因。
反倒是梦心之自己,是真的不相信缘分的。
梦境里,有那么多古今中外的有缘人,生活里面就没有必要再强行拉扯。
聂广义能够捡到她的“作品”,在梦心之看来还挺正常的,同一时间去参观《蒙娜丽莎》的人也就那么多。
要说真的让她在意的,反而是为什么会有两个“极光之意”。
肯定是基于某个她还没有来得及搞明白的原因,才会让这样的一栋建筑,出现在了她的梦境里面。
如果能和聂广义正常做朋友,她很乐意一起把这个问题探讨清楚。
“我的姐姐诶,知道聂叔叔不喜欢你,我还是有点不开心的。”
“为什么呀?你不是最担心姐姐被人骗走吗。”
“被骗走是一回事,连骗的欲望都没有,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摆明了是在质疑我姐姐的魅力!”
梦心之没有和宗意说聂广义的取向问题。
一来,阿意还小,二来,这是聂广义的隐私。
梦心之哭笑不得地摸了摸宗意的头:“姐姐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是不是都快成野孩子了?”
“才不是呢。我现在走的是高端淑女路线。”
“淑女啊?”梦心之往后拉了两个身位,认真打量了一下宗意,有心调侃:“你这身材看起来可是不像。”
“我的姐姐诶,你好歹也是个硕士,你怎么能有身材歧视呢?”宗意叉着腰生气。
“姐姐错了,阿意是天底下最可爱的淑女。”
“我的姐姐诶,你可千万不要用这种形容小孩子的词来形容我。”宗意强调:“我走的是高端淑女路线,不是可爱那一挂的。”
第94章 榫卯结构
“聂教授,你确定要用一根钉子都没有的方案,是吗?”聂广义问聂天勤。
《闽小记》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
木拱廊桥是世界古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
木拱廊桥往往建造在高山密林和深谷险涧之间,溪涧变通途。
木拱廊桥基本都是有榫卯来连接的。
最初建造万安桥的时候,是没有钉子的。
“大头,既然想把万安桥恢复成最初的样子,那就肯定要用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必须使用原木和传统木建筑工具。”聂天勤回应。
“完全不使用现代工具,用编梁技术靠榫卯结构连接,对匠人的要求还挺高的,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聂广义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木拱廊桥的建造,需要由一名资深的木匠师傅负责指挥,这个人原来一直都是邱爷爷。
聂广义虽然有天赋,但毕竟实地操作的经验有些不足。
模型和真正的建造,还是存在差距。
除此之外,还需要多名木匠同时配合,才可以完成。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一直都是通过师傅对徒弟的口传心授。
有很多都是没有明确的记载,靠的就是老师傅的感觉和经验。
聂广义不喜欢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他做模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数字化建模。
要求彻底回归“原始”,对聂广义来说,还是有些难度。
尤其是和邱爷爷徒弟们的配合问题。
聂天勤在这个问题上异常坚持。
他不反对“全球选材”,也不反对给选好的木料做终极的防火处理,独独营造技艺这一点,必须要原汁原味的。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榫卯万年牢】,和钉子相比,榫卯结构有很多的优势。”
聂天勤一直都特别推崇榫卯结构。
【榫,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
榫卯结构是我国木质家具和木构建筑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的部分叫榫头,是榫卯的榫。
凹进去的部分叫榫眼,是榫卯的卯。
有点像螺丝与螺帽的关系,只是更加浑然天成和天衣无缝。
榫卯结构,历史悠久。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里面,就有出现过榫卯结构,距今超过七千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应用。
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到了明清时期,榫卯结构已经开始由繁至简。
榫卯结构不是单一存在的。
各个构件之间,需要有机联结相互避让。
不实用一个钉子,一丝金属,就能完成联结合理、上下左右、粗细斜直的营造。
严丝合缝,间不容发。
这就要求木匠们,在决定建造一件家具或者一座建筑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把整件家具,或者整栋建筑的结构了然于心。
榫卯结构同时具备高精度、高强度和成本低廉三大优势。
严谨、牢固不说,还可以轻松拆卸和安装。
在我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并流传至今。
仅凭木材之间的凹凸契合,就能组合出一件件牢固的家具,一座座牢固的建筑。
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榫卯结构,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采用编梁等核心技术构建,以榫卯连接成稳固的拱架桥梁。
随着时代的发展,钉子和现代工具,早就已经替代了传统手工艺。
但榫卯工艺作为我国古建筑和古家具领域的“国粹”,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不管是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还是广式、京作、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榫卯结构,都是这些技艺的灵魂。
相比于钉子一类的现代工具,榫卯结构有四大优势。
第一,是更坚固耐用。榫卯结构可以承受木件之间各个方向的扭动。
第二,是不易锈蚀。博物馆里面收藏的那些流传上千年的稀木古家具,全都是榫卯结构。
第三,是易于拆卸。榫卯结构都是活的。万安桥之前被洪水冲垮,还能重新建起来,就是因为结构都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