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滟之前和魏风随并没有说过什么话,现在这会儿,是半途休息,车上其他的人都去释放内存了,刚好剩下了颜滟和魏风随两个人。
“你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叫什么吗?”导游魏风随向好奇宝宝颜滟提问。
“The Great War(大战)”。颜滟对这个在英文里面经常用来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专有名词肯定是还会有印象的。
“这里面的Great就是大洋路的Great。”魏风随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拜托!那长城还是The Great Wall呢~你怎么不说大洋路是为了纪念长城修建的?”颜滟忽然觉得魏风随这个临时导游的临时程度也实在是太高了。
魏风随这个说法也实在是太随便了一点,一点都不符合他责任感爆棚的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8年结束的,这条路是1919年开始修建的,一直到1932年才修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澳大利亚并没有成为战场,但是1914到1918年之间,有33万澳大利亚人,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士兵参与了英国在欧洲和中东的战争。
一战绝对要数澳洲历史上伤亡率最高的战争,十六万人的受伤,六万人的阵亡,导致伤亡率直接超过了64%。
澳洲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64%这个数字,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有的参战国里面最高的。
但是,幸存的士兵回国之后,又遇到国内的经济大萧条,就业率本来就已经很低了。
维多利亚州的The Returned and Service League(退役服务联盟,RSL),无奈之下,就安排了3000个仍然有劳动能力的退伍士兵去修大洋路。
大洋路上,有纪念大洋路修建的纪念碑,但整条大洋路本身,就是为了纪念一战的。
因为一战叫Great War,所以这条路才取名叫做Great Ocean Road,大洋路。”魏风随非常详细地给颜滟解释了大洋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渊源。
“哦,原来是这样啊,随便一个景点,风随阿哥都可以博古通今,看来风随阿哥以后如果改行做导游的话,也一定是王牌导游。”颜滟立马收回了自己刚刚的质疑。
“我只是对大洋路比较熟而已,我女儿最喜欢的是一本讲大洋路历史的绘本。”魏风随说话也是很实在。
“啊?风随阿哥,你结婚了啊?那怎么都没有见过嫂子还有你女儿呢?”颜滟觉得有点意外。
尽管认识不久,但魏风随这两个星期,随叫随到,借来送往的,看着不像是有家室的人。
“我当然结婚了,我弟弟霹雳才25岁,就被我爸爸妈妈三五个电话催着赶紧找对象。
我如果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婚的话,我大概每天都要被安排好几次相亲了。
最近学校放假,我老婆带着小孩,回国探亲去了。”魏风随笑着回答。
“这样啊,那等你家娃儿回来,带过来让我打扮打扮。”颜滟还没有尝试做过童装。
…………………………
雷霹雳、颜滟和齐亦这三个人在车子继续发动之后,又一次组合到了一起。
重新开始聊天之后,话题从齐亦比较关心的大一的颜滟,开始延伸到齐亦是怎么追到颜滟这个雷霹雳最为关心的话题。
雷霹雳就发现他认识颜滟的时间,要比齐亦晚了整整三年,可谓一点优势都没有。
不仅如此,雷霹雳还悲催地发现,眼前的这个齐亦,不仅没有怎么努力地追过颜滟,还是颜滟当时拒绝所有人的理由。
齐亦一路上都在和雷霹雳唱反调。
雷霹雳说大学的时候,很多男生排着队追颜滟。
齐亦就说高中的时候,颜滟根本就无人问津,是他勉为其难收下的。
雷霹雳说颜滟英语好,大一就能跟着英语系大四的一起上课。
齐亦就说颜滟的英文,高考和模拟考,没有一次是拿过满分的。
雷霹雳说颜滟是厦大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颜滟的穿衣风格是学校里很多女生想模仿但是模仿不来。
齐亦就说颜滟是温州中学的一个怪胎,认识他的时候,颜滟除了校服什么都不会穿。
雷霹雳对颜滟的吹捧,和齐亦对颜滟的“打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完美地展现了两个人地位的差距。
颜滟依偎在齐亦身边的那种感觉,既明艳动人又小鸟依人。
这是一副美丽的画面,美丽地让雷霹雳觉得刺眼。
雷霹雳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什么还没考上国家部委,什么身高不能超过178公分。
这所有的理由,都没有“齐亦”这两个字来的真实。
第168章 会有区别吗?
魏风随开车带两家人来到了今天最终的目的地,大洋路上最主要的“名胜古迹”——Twelve Apostles(十二门徒岛)。
“风随阿哥,你给我们讲讲十二门徒岛的故事吧。”颜滟已经开始把魏风随当成是正牌导游了。
“十二门徒岛呢,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岛屿,而是孤独地矗立在湛蓝的海洋中的十二个独立的礁石。
这些礁石,每一个长得都不一样,据说是因为在数量和形态上酷似耶稣的十二门徒,才被取名‘十二门徒石’。
十二门徒岛实际上是石灰石、沙岩和化石经海水几千万年的侵蚀和风化,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形成的礁石,而且有很多都已经被海水拍打地根基不稳。
在过去的十年之间,倒的倒,碎的碎,现在的十二门徒岛,到底是还剩下多少个‘使徒’,已经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了。”魏风随就差拿一把导游的旗帜和一个小喇叭,就能变成“持证”导游了。
“那这些石头,有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吗?或者关于战争到也行。”颜滟问魏风随。
“没有关于爱情的故事,国内的风景名胜,通常都会有一些关于爱情的传说,就算只是一颗两颗石头,也要取名叫‘望夫崖’、‘夫妻峰’什么的。
我觉得澳洲人的想象力还是蛮丰富的,就算当时确实是有十二块独立的礁石,才取名叫Twelve Apostles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些石头的样子,到底是哪里像使徒了。
不过你如果对故事感兴趣的话,你看前面,那个断开的,像拱桥一样的地方,就是十二门徒这边着名的London Arch(伦敦桥)。
原来那边是被海水冲出来带两个拱的岬,是没有断开的,后来中间断开了,变成现在这样,就被人叫做伦敦断桥了。
那个断桥上面,倒是曾经有一桩桃色新闻。”魏风随把伦敦断桥的位置指给大家看。
“前两天我和你路阿姨去的那个海滩,就海滩上一个大石头中间也有一个洞的,叫London Bridge Ocean Beach(伦敦桥海滩),现在这个,也是有个洞的,就叫伦敦断桥,墨尔本是不是所有底下稍微有点像拱的地方,都要叫伦敦桥啊?”最近热衷学习英语的颜达邦第一个感兴趣的地方,是这个“伦敦桥”这几个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