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尔本,算到爱(261)

可是,门店开多了,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像Y·Y这样的门店,对销售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一家店只开半个月的话,一个店的经理就可以管理两家店。

所以过去半年,非常有规律地一半开上半个月,一半开下半个月,除了主观的“任性”,还是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作为限制的。

潮牌的市场容量其实比较有限,如果不是因为Y·Y有庞大的粉丝群,现在这个数量的门店就应该已经算是超量了。

这也是为什么,Y·Y在美国开了30家店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开下去。

颜滟去年就已经把叶默叫来美国管理门店了。

加入到了颜家兄妹的梦想之后,叶默就一刻都没有停下过带领销售团队的使命。

三十家门店,叶默觉得已经到极限了。

如果再开下去,一来会影响单店的销售业绩,二来也找不到足够的“店长”。

这个月所有的店都变成同一时间营业,也就意味着,原来每家店的副店长,都要成长为店长。

颜家兄妹只给了叶默两个月的时间“练兵”。

…………………………

想要见颜凌的人很多,但颜凌的时间有限,即便是那些通过“关系”找上门,上赶着要给Y·Y投资的人,颜凌也一样是非常直接地回绝,Y·Y暂时还没有融资的打算。

关于到底要不要融资,以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扩张。

兄妹俩还没有达成一致,决定等鞋子上市了之后,看看效果再决定。

各路投资机构,在颜凌这儿又全部都遭到了“冷遇”。

Y·Y的门店开得很任性,Y大师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很任性。

想要投资Y·Y的人,只要稍微做一点调查,就会觉得Y·Y门店和Y的大师的“行为模式”,很可能是来源于创始人的。

没有人Y·Y创始人“青睐”,倒也算是一件比较容易理解的事情,毕竟这是一家任性程度很高的公司。

华尔街很多投资机构的人都开始相信,Y·Y暂时真的没有融资计划,没再对颜凌执行“围追堵截”的策略。

颜凌好不容易稍微清闲了一会儿,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好不容易“闲”下来的颜凌,两天之前,约见了齐亦,打算完成一下颜达邦夫妇交给他的“使命”。

颜凌前天,“闲”到只有中午的时间有空,而且还是不太确定是几点的那种。

齐亦下午又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就商量好请颜凌在华尔街这边吃饭。

堂哥找自己谈话,齐亦不敢怠慢。

齐亦前天提前下班,早早地就来到了自己预定的餐厅等不太能够确定时间的颜凌。

大概是因为颜凌没有做过“明星”,所以不知道“明星”的影响力有多大。

任性而又高冷创业者颜凌,两天之前主动来到了华尔街,和Ian 私募旗下一个“并不知名”的投资经理一起吃饭,居然成了一条新闻。

报道除了强调颜凌见的投资经理“并不知名”之外,还说席间两人还相谈甚欢,一顿饭吃了两小时。

第277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个“饭局”过后,华尔街就更加确信了Y·Y想要上市的信息,那些才相信Y·Y真的没有融资计划的投资人都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排着队想要见“明星创业者”颜凌的人就更多了。

好多人把齐亦在华尔街的经历也查了个底朝天,斯坦福毕业,毕业后在巴克莱投行部工作,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宽客,没在巴克莱做多久,就跳槽去了Ian的私募。

Ian有意从自己的基金里面分出一支小型私募让齐亦做GP,专注于Pre IPO的私募股权投资。

齐亦担任GP的私募基金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齐亦还是Ian公司的一个量化分析师出生的投资经理。

Ian的私募,在过去这几年,主要是在股市里面闯荡。

除此之外,也有两个比较成功的Pre IPO私募股权投资,这个报道经过查证,这两个项目都是“并不知名”的投资经理齐亦负责的。

华尔街人开始有点看不太懂,Y·Y从来都没有融过资,应该也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开始IPO,转头就到纽交所去上市。

更加让人看不懂的是,就算是要上市,怎么会和齐亦这种,还没有成规模,没有成气候的私募基金谈。

别的不说,IPO的时候,这种新成立的小规模的私募最多也就是跟投。

大投行和小投行能够募集的资金不是一个量级的,Y·Y既然有和小规模的私募基金接触的想法,必然会需要一个或者多个大投行领投。

从现在开始,到最后上市,Y·Y肯定不可能只找一个成立过程中,连LP都还没有找齐的“小微私募”。

嗅觉敏锐的华尔街人,在收到颜凌和齐亦两天钱这个饭局的消息之后,就更加想要敲开颜凌办公室的大门了。

和Paparazzi(狗仔队)相比,华尔街的投行想要逮人,手段和本事绝对是更为多样化也更为出色的。

华尔街的大投行多的是高智商、高颜值的名校毕业生。

这些刚毕业就进华尔街工作的、充满活力的华尔街“明日之星”。

在开始上手做大的项目之前,经常都会被安排收集资料。

敲定和创业者的会面时间,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之一。

老板只要一声令下,这些菜鸟们就会用各自的办法执行。

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也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理念。

这些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五花八门,而且有的是冲劲儿。

各路精英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绝对比只热衷于偷拍照片的Paparazzi要丰富得多。

颜凌之前“约谈”齐亦的时候,就是在颜滟今天点名要来的这家餐厅。

颜滟对报道里面“并不知名”这几个字感到有点不满。

颜滟看完这个报道之后,还调侃齐亦:“小齐子,你怎么混了这么久,才混到‘并不知名’这四个字。”

颜凌和齐亦吃的那顿饭,被餐厅里面来来往往的人盯得有点发毛。

吃一顿饭,有七八个人过来打招呼,还都是他其实并不怎么认识的。

吃顿饭都不安生,这样做“明星”的感觉其实并不太好。

颜凌吃完饭就去买了黑超和口罩“泄愤”。

如果让颜凌选,他肯定不会选择来这家餐厅吃饭,至少在目前的这一段时间,颜凌肯定是没有兴趣来到一家让自己变得“秀色可餐”的餐厅的。

可颜滟了解完事实的全部之后,非但不理解,还说自己到纽约的第一餐,必须来这个餐厅吃饭。

齐亦的私募,有Ian的背书是没错,但齐亦并没有Ian那么强大的背景,想要有一堆实力雄厚的LP,上赶着要给他投钱,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Ian的私募很火,小体量,大能量。

很多人追着Ian跑,是希望填补颜滟这个LP走了之后的空缺。

至于Ian 推荐的新私募,大部分人都兴致缺缺。

上一篇: 极光之意 下一篇: 童话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