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告诉他在一周年的前一天,他的妈妈言辞激烈地让我劝他去考北大。
我没有告诉他我觉得自己是他的束缚。
我没有告诉他我是希望他考上北大,才选择退出他的生活的。
我没有告诉他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等他两年。
我只是告诉他我欺骗了他,仅此而已。
我经历了平生最痛苦的一段“快乐时光”。
然后。
亦从我的欺骗里渐渐恢复,开始重新出发。
我从自己的欺骗中渐渐醒悟,开始逐渐萎蔫。
我的高三,凄凄惨惨。
我已经无法追忆高三的生活了。
出于自我保护的选择性忘却功能,让高三在我的记忆中,只剩下琐碎的片断。
我只记得,整整一年,我都无法安心学习。
不论我有多么难过,我都必须要让亦觉得我很快乐。
这是我在选择离开的时候就开始要承担的责任。
我像感冒一样地温柔着。
在嘈杂的人群中体味寂寞,在亲人的包围下体味孤单。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自己的左手来温暖自己的右手。
然后,我感觉到我依然存在着。
是的,我仍然存在着。
后来,一切都如我所愿了,亦北上北大,而我南下厦大。
除了我,班上不再有第二个选择南下的人。
厦大在浙江的收分一点都不比浙大低,排名却和浙大相去甚远。
厦大显然不是我最好的选择,可我就是想逃。
已经记不清楚freshman(大一)的时代拒绝了多少身边的人了。
我义无返顾地遵守着我对自己的承诺。
两年,我一定会等待两年。
尽管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
尽管我并不期望自己的等待会有什么结果。
后悔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亦去了他该去和我希望他去的殿堂,这样就足够了。
也曾想,这两年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要用两年的时间来埋藏一段情感吗?
是要用两年的等待来惩罚自己的伪善吗?
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无从知晓。
两年。
好长。好短。
开始的时候,以为不会结束。
结束的时候,以为才刚开始。
明天的我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的心了吗?
心门的开合可以再一次由自己来决定了吗?
我可以睡觉了吗?
天亮就是明天了吗?
该为这段结束在开始之前的感情写下墓志铭了。
在墓碑上刻下:缺憾是完美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
签约完成之前,每天一更,但都会是陪大家吃早餐的,大一更。
啥也不说了,新书上架,票票,每天的推荐票都要给小墨哦~
不投打你屁屁~~真的会打哦~真的会!
第8章 只要不想 就不会难过
校草齐亦,用老师们的话来说,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同学们的话来说,颜值才是衡量校草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温州中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齐亦都可以算是“外星人的孩子”了。
班上的同学很难在齐亦的身上找到缺点,只有颜滟知道,齐亦是多么的患得患失。
高中生谈恋爱,家长老师多半都会反对,但是齐亦和颜滟在一起,却是两人的班主任葛老师一手促成的。
颜滟的父母从班主任那里听到“风声”之后,也是颇为高兴。
说起来,颜滟的父母也并非特别开明的人,他们两个不反对自己的女儿早恋的原因只有一个——颜滟早恋的对象是齐亦。
颜滟本是个不爱念书的,她纯粹就是因为中考的时候发挥超常,才能贴着边考进了温州中学。
颜滟中考的那一年,温州中学一共招了383位学生,颜滟的排名是第382名。
颜滟能有这样的排名,并不意味着还有一个人比她差,因为这个382是由两个人并列的。
并列的另一位同学,姓氏笔画的顺序要比颜滟靠前。
所以学校公示的榜单里面,颜滟的名字是出现在最末位的,无处遁形的倒数第一。
和颜滟处在榜单对角线位置,排在录取名单第一位的那个人,便是齐亦。
齐亦入学的时候就是全校第一,高一的每一次大小测试,齐亦也没有让这个第一旁落过。
颜滟念的初中特别一般,一般到一年也不见得能有一个学生凭借成绩考进温州中学。
颜滟在自己的初中,成绩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
即便如此,颜滟仍然需要超常发挥,才能勉强贴着边考进温州中学。
颜滟是招黑体质,在那所没几个人念得好书的初中,成绩好的颜滟一直被同学针对。
颜滟从来都告诉自己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颜滟也从来都没有希望自己在中考的时候发挥超常。
原本,颜滟是想正正常常地考进二中,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不被针对的“中流砥柱”。
颜滟打小的“梦想”就是不被针对。
所以,即便是“鸡头”,对于颜滟来说,也不是她想要的理想状态。
如今这倒数第一的“牛后”录取排名,更是让颜滟满怀忧虑。
她觉得在温州中学这样大家都在认真念书的高中,成绩如果不好,肯定也逃不出被针对的命运。
忧心忡忡的颜滟,在初三毕业后的暑假,在同学们都在毫无压力地玩乐的时候,把自己逼得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似的。
颜滟从来就没这么认真念过书。
这一次,颜滟的努力恰到好处。
录取的时候倒数第一的颜滟,进入高中之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结束,排名就上升了232位,到了年级第150名。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名次,但绝对符合颜滟“中流砥柱”的人生理想。
更何况在温州中学这样的名校,如果专业愿意服从调剂的话,150名,就已经可以考上浙大了。
颜滟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这么幸福过,普普通通的成绩,不再特别,不被针对。
高一的颜滟,第一次有了关系要好的同学,第一次明白,老师评语里面“和同学关系融洽”是什么意思。
温州没有好大学,成立于1902年的温州中学,是温州这座城市最拿得出手的学校,考上温州中学,几乎可以等同于考上重点大学。
温州中学虽然也出过文科状元,但却是以理科闻名的,尤其盛产数学家,被誉为“数学家的摇篮”。
早在1915年,就培养了后来蜚声国际的数学家苏步青,此后更是出了成百上千的数学家。
光现任的国内外顶级的数学院系、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就超过二十位。
浙大是排名全国第三的综合性大学,年段第一百五十名就能考上浙大,即使是在专业服从调剂的前提之下,也一样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
藏这个数据的背后的,是地域优势,浙大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比别的985高校要多得多,通常有五分之一的招生计划都会落在本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