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亚瑟王的圆桌骑士,据说是有150个之多。
其中最着名的是十二圆桌骑士。
渐渐地,民间开始用十二圆桌骑士,来概括亚瑟王圆桌骑士。
十二这个数量,和钟表的十二个刻度相吻合。
看到带十二的欧洲文化故事,很自然而然地就能想要药怎么融入到了钟表的表盘设计里面。
悉心耕耘欧洲文化,是罗杰杜彼品牌的特点之一。
圆桌骑士腕表概念的融会贯通,被认为是罗杰杜彼的神来之笔。
圆桌骑士系列,是罗杰杜彼品牌最高工艺的代表,能够参与打造圆桌骑士,是对罗杰杜彼品牌设计师的最高肯定。
晋然想要致敬自己的恩师,肯定会选择延续品牌的理念,不会单纯地选择十二个刻度,而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有特定意义的“十二”。
晋然决定回国接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之前,就和老爷子说,钟表维修是一个优秀制表师的毕竟之路,修理钟表的经验,将会对更进一步的钟表制作,有很大的帮助。很多知名的独立制表师,都是从修高级钟表开始,修着修着就修成优秀的制表人了。
为了达成爷爷心愿才说的这一番话,老爷子信不信,买买买不知道。
但强达工作室的二师兄和三师兄肯定是信了的,并且有了全新的努力方向,时不时地就要越过高级钟表维修的高度,发出些关于制表的讨论。
最开始,二师兄和三师兄都认为第四代圆桌骑士是晋然设计的。
等到看完买买买找到的那些关于大师遗作的报道,工作室里面,不甘于仅仅在制表领域“吃瓜”师兄们,就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猜想。
晋然的回到罗杰杜彼之后,会用什么样的文化概念,来替代十二个时刻,以延续罗杰杜彼植根于欧洲文化的传统?
了解罗杰杜彼以往风格的诸位师兄还专门讨论了好一会儿,欧洲文化里面,着名的十二还有哪些。
二师兄林煜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圣经里的十二门徒。
三师兄汤艺帆则是认为像十二星座这样,原本就和时间有关的概念可能性更大。
两人争执来争执去,谁也不能说服谁,就去找大师兄“评理”。
大师兄只是笑笑,谁的队伍也不站,他觉得和老爷子一样,修一辈子的表,就已经很幸福了。
二师兄和三师兄习惯了大师兄喜欢身教不喜欢言传的风格,就去拉买买买来给自己“站队”,就好像,在这个阶段,谁的说法“占理了”,晋然就会按照谁的方式来做一样。
买买买并不热衷参与两个师兄的日常较量,送了每人一句略带顽皮的:“俺读书少,不了解欧洲的文化,等我回去好好念点书,再来看看你们谁说的比较有道理。”
这是强达工作室维修部,午休时间的“技术探讨”日常。
没有什么意义,却最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师兄们对于制表的热情,买买买不想打击。
在高就钟表的世界里面,曾经见多识广的买老大比谁都清楚。
修表修成制表人,是欧洲匠人的成长路径。
在国内,修表和制表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欧洲的很多制表大师,都是从维修开始没错,但前提是,得要有欧洲遍地开花的钟表学校和钟表工作室做支撑。
国内的钟表匠人,可以学到顶级的钟表维修技艺,却没有办法学到顶级的钟表制作工艺,除非天赋异禀或者有名师引路。
钟表维修,只要还原本貌,如果是古董钟,就修旧如旧,如果是当代钟表,就恢力求复到崭新如初的状态。
钟表维修是复原,而钟表制作是创造,隶属于不同的范畴。
说钟表钟表维修是还原本貌,并不是说维修就不需要创造力的。
老爷子想要修好一座三百年前的钟,就要去寻找三百年之前的配件,他老人家最经常做的,就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
把那些已经残破到无法维修的钟表,或者同时期的其他机械设备的零件拆下来,放到需要维修的钟表里面,是最常见和最好的维修古董钟表的方式。
老爷子也曾经试过,把三座完全报废,并且没有办法复原的古董钟的零件拆下来,组合成一座“全新”的古董钟。
这是非遗传承人的独门绝技,拿去专业的鉴定机构,还能鉴定出事哪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古董。
维修和制表最大的区别,在于设计理念。
维修不需要理念,只需要因地制宜。但制表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了。
光靠在国内工作室纸上谈兵,是不太有可能从维修师变成制表师的。
钟表维修师在国内的地位和在欧洲,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买买买没办法不喜欢强达工作室,认真而又轻松的氛围。
有梦想、有期待,总归是好的,不是吗?
生活它一直都不完美,它总是给人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磨砺。
买买买会遇到,师兄们也会遇到。
但在磨难过后,生活又总是会留下些许小确幸。
小小的,但确实是幸福的。
一如买买买现在的生活。
不再每天疲于奔命,不再急于证明自己。
了解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
知道一个学期3-5万的努力方向。
没有刚刚开始打工那时候的,只要一天不工作就可能会把自己和买乐高饿死的危机感。
做最正常、最平凡的工作,过最正常、最平凡的生活。
第九十六章 被弟弟坑的日常
危机感催人努力,安全感使人懒惰。
入职强达工作室的第三天,买买买就请了一个假。
大师兄二话不说就批准了。
请假这件事情,发生在买买买身上,绝对是一件稀罕事儿。
买买买正式上班是没有几天,但在成为强达工作室的技术部的正式员工之前,她可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学徒。
在买买买的世界最为崩塌的那段日子,她晚上打好几份工,白天还能在工作室保持全勤。
又是打工,又是学钟表修理技术,又是把泡过水的表一只一只地推销出去。
整个一个超完美员工的代名词。
那时候,欠了一屁股的债,认识到自己连买乐高都不如的“买小妹”,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
每天都转得和个陀螺似的。
没有时间想姜时宇,没有时间想自己的未来,仿佛只有永无休止的工作,才能给她一点点的安全感。
现在不一样了。
无债一身轻不说,还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弟弟的稳定工作。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其实,是易是难,要看有没有选择。
如果你根本没有选择,压根就没有难易。
区别就在于要花多少时间适应全新的状况。
买买买算了一下,配合大师兄做讲解的“课时费”,加上将近六千块钱的工资,她应该不至于让买乐高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