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专家嫁到/娘子敌万金(149)

同时,也让他对时政局势有了自己新的见解,而非只是纸上谈兵,依赖书本。

那车夫见石琮礼穿着素净,不似富家子弟,也不像那些寒门书生眼高于顶,不由便也多说了些。车夫年轻时走南闯北,去过许多地方,经历过许多事,几乎都是石琮礼闻所未闻的。到了后来,石琮礼和这位车夫几乎成了忘年交,连后面的车厢里腾出位置,只要不是阴雨天气,他也不进去了,反而是每天缠着车夫与他讲故事。

这一举止在其他考生看来自然是十分掉价的,他们觉得石琮礼大概是已经破罐破摔了,和一个车夫居然也能聊得起来。都说物以类聚,他如今是越发不成器了,就这样,连卢中游也不再关注他。

没有人找麻烦,石琮礼乐得自在,直到——他们遇见了这路上的第一桩麻烦。

他们被人挟持了。

他们有很多人,按说不至于如此。

可是他们的“很多人”全都手无缚鸡之力,更不要说还有几个遇见匪徒直接吓晕了过去。他们的车队太长,行李太多,一路又太过招摇。尤其是以巩少爷为首的几个富家公子,不像赶考,倒像状元游街,时而要踏青,时而要赏月,时而还要对风吟诗,对花溅泪;明明有洁癖还非要席地而坐亲近自然,于是就在地面上铺了上好的丝绸,拿出精致的茶具来煮水烹茶。

招摇至此,走到中断才遇见事情已经算好的了。

对方有十多个人,个个孔武有力,只是面色干黄,衣衫褴褛,不像是有组织的盗贼,倒像流亡的难民。好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不在命,在财,只要他们配合,对方也不想动手。

于是石琮礼二话不说,把行礼里妹妹送的几本书拿出来,其他全都交了出去。

来收“脏”的是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神态有些羞怯,石琮礼把包袱递给他的时候,他反而有些不敢收,大概是防备于石琮礼的配合。

石琮礼本来还想再表现出一些善意,套套这些人的话,可惜他们的队伍里最不缺的就是猪队友。

“岂有此理!所谓‘威武不能屈’!他们不过十几个人,我们却有二十几人,若就此屈服,读书人的气节在哪里?”这是上次占了他座位的那个巩少爷的狐朋狗友。

如果对方不是一脸菜色,又带着绝望的神情,如果不是己方战斗力渣得不可直视,石琮礼就会为他的勇气鼓掌了。

对方摆明了求财不求命,又是敌强我弱,这时候出言挑衅不是找死吗?

事实证明猪队友的朋友也是猪,那巩公子立即符合道:“你们这些匪类听好了,我们是河东府考生,识相的快放我们过去,不然等朝廷的人来了,有你们好果子吃!”

还叫嚣?

好厉害!

好威风!

阁下何不乘风起呀!

当众学子被反绑着丢进山洞,石琮礼狠狠地白了一眼对面——那伙叫嚣最欢,此刻却求饶声比谁都大的,以巩家少爷为主的小集团。

好在那些人抢了东西就走,并没有再在此处逗留,也没有伤人。他们都是考生,若是这么多人惨死途中,势必会惊动朝廷,对方显然也想到这点。石琮礼和几个同窗合力弄断了绳子,这才将众人都放出了山洞。好在他们之中还有老马识途的车夫,虽说车没了,行礼也没了,但是这片山林不深,靠双腿走出去不成为题。等到了城镇,找到官府,自然会有人帮助他们。

一出了山洞,小集团的生命顿时又鲜活起来。那巩少爷像模像样地组织队伍,说着附近曲江县的县令乃是他父亲的同窗,他们只要到了县衙,官府必然会给他们追讨回盘缠的。队伍里有不少寒门子弟,赶考路上的盘缠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这会儿巩少爷一开口,众人也顾不得回忆这个人之前有多么不靠谱,立刻又对巩少爷前呼后拥起来。

巩少爷周围众星拱月,石琮礼默默地跟在队尾,没有上前凑热闹。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掏出怀里的书本,里面夹着石聆给她的最后一封家书。

妹妹果然料事如神,这一路上她担忧的事情全都发生了,不过石琮礼也按照石聆说的,并未吝惜财务,一切以安危为主。

石聆还叮嘱他,在去曲江之前,他们还会路过一个小镇,城里有泰和商行的票号,石琮礼只要报上姓名即可取到一笔钱。

这笔钱,不用省,全部换成粮。

为什么呢?难道曲江已经穷到连吃的都没有了?

石琮礼联想到路上的种种,突然脸色有些难看。

☆、天灾

果然,第二天中午,一行人终于走出山林,来到了石聆信中提到的城镇。

那些富家公子哪里走过这么远的路,此时再也没有工夫赏花赏月,全都跑去驿站写信,跟家里诉说路上的委屈。只是此地距离唐明镇,最快也要两天路程,众人手头拮据,连客栈都住不起。

石琮礼找到城镇中的到泰和商行,他本还担忧自己这幅尊荣过于狼狈,没想到报出姓名之后,那伙计立刻取出一张画像。确定了石琮礼的身份后,伙计殷勤奉茶,还特意请了分号的掌柜出来,亲手将银票交到石琮礼手里,又命人为考生们安排了住宿之处,虽不尽奢华,但也舒适安逸。

拖了石琮礼的福,众学子得以沐浴更衣,又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夜。连那巩公子也知道这是沾了石琮礼的光,见此刻石琮礼是众人心之所向,他也圆滑起来,不再挑衅。只不过,巩公子心里却是不服气,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个石琮礼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连泰和商行分号的掌柜都亲自出来接他。

巩少爷平日只知道吃喝玩乐,花天酒地,自然对石聆与泰和商行孙家合作的“平安方”并不知晓。他想,大概泰和商行只是想博个善名,卖个人情给这些考生,毕竟将来的新科状元很有可能就出在他们河东府。

等到了曲江县就是他伯父的地盘,那才是他赚面子卖人情的时候呢。

不过前提是,他不能这样一穷二白地到曲江,他那个伯父最是势利,若当真空手登门,恐得不了什么好脸色。

于是清早的时候,巩少爷找到石琮礼,客气地道:“石兄,未想到石兄在此地也有人脉,之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无事不登三宝殿。

石琮礼皱眉:“有什么事?”

“在下见石兄手头宽裕,可否借在下些许银两,一到曲江县必将奉还,说起来,这曲江县令正是在下的亲伯父……”

“你来晚了。”石琮礼道,“我已经一文钱都没有了。”

巩少爷脸色有些挂不住,冷笑道:“石兄,你撒谎也打个草稿,谁不知你在泰和商行领了一打银票……若是不想借,直说便是。”

他的确是不想借,不过他也没撒谎,石琮礼心说。

“信不信是你的事。所有的钱,我都用来买粮了。”

说完,也不理会巩少爷惊掉的下巴,石琮礼转身离去。走了几步,他似是想起什么,回头道:“咱们午时便启程,我没钱雇马车了,劳烦巩兄通知众人一声,一会儿便随着粮车和水车搭一程。到了曲江再商量马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