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万众瞩目下,“石经理”走马上任了。
接了圣旨,石聆终于有机会出宫,却不是回家,而是直奔京郊水岸。她早料道今日自己未必能赶上王焕行程,所以干脆打听好了地形,得知走水路的队伍会路过此地,她则快马抄近路上了山,绕到他们前面。
古代没有扩音器,她即便大喊大叫王焕也未必听得到,所以她又提前安排腊九把古筝搬上山来。她无法在这个距离上与他讲话,只要以琴音为媒,略表送别之意。
一曲结束的时候,她本意是要走的。王焕那边还有其他官员,她倒不怕,她只怕叫王焕添了不好的名声。不想那人居然没形象地从船上探出半个身子来,也不怕落水。
石聆犹豫再三,终究是抬起手来,挥了挥。
无声地说了一句“再见”。
她突然就觉得这些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心整个沉稳下来。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又是爬山又是弹琴,原来想做的事不过就是跟他道一声别,说一句再见而已。
就如,无论未来如何,无论她是去是留,那一瞬间,有人终归住进她心里。
作者有话要说:又变成了没有存稿星人,明天也会稍微晚一点更
因为六点才下班呀》《不提前存稿的话五点肯定更不上……
11点之前吧,大概?
QAQ
以及,原定的《宝宝》计划推迟一下,把第二个故事完整写完一起更,因为到时候专家肯定完结不了,能双开就尽量双开不断更,所以那边存的越多,底气越足不是》《
我真怕大家在《宝宝》和《官场》看到了我欢脱的本质就不爱看专家这个正经的故事了(够到底哪里正经了……
☆、故人
石聆回到石家的时候,即便有了心里准备,还是被家门口的盛景下了一跳。
原来景仁帝下旨之后,礼部便派官员来给石聆送了朝服和官印。石聆自知她这个五品官员只是临时的,倒没有想到礼部准备得这样周到。本朝还没有过前朝的女官,所以朝服是根据现有物品制式改的。
官印倒是真的,握在手里很有分量。
石聆入宫早被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如今朝廷来人守在石家门口,更是印证了这件事。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礼部官员没有抬轿子来,而是送了官服官印,又当众宣读了圣旨。
此刻石聆不在家,正由刚下朝回家的石琮礼跪在门口临听圣训。石琮礼心中五味具杂,他一方面骄傲与妹妹才华得以被赏识,另一方面也更加忧愁,妹妹这样,可还怎么嫁的出去啊。
石聆接过官服官印,便叫似玉收拾起来。她本想低调行事,与蔡大人一明一暗推动事情发展,如今景仁帝这样昭告天下,她接下来势必会成为众人的眼中钉,行事起来反而不便。
皇帝的一番好意,其实是给她拖了后腿啊。
石聆回家只匆匆收拾了些东西,便又回到户部,继续协助蔡徵安排接下来的事宜,之后的日子一直早出晚归。石琮礼人在翰林院,顺路便可去户部看望,除了觉得妹妹辛苦,也不觉得太过难捱。倒是五公主在石聆家守了好几天,每每都等不到人,似乎急出病了。听说五公主中间还和翰林院的林方胥又风风火火地干了一架,结果是五公主哭着跑回宫中,林方胥第二日顶着一个紫眼圈上朝。
不过这一打,倒是终于叫林方胥想起和五公主的旧怨,又想到这事多少和自己也有关,于是第二日,这个年轻人又到户部来找石聆负荆请罪。
石大姑娘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时间搭理,反而是腊九急匆匆地路过,见状代为发言道:“你和五公主都消停些,就是帮了我家姑娘最大的忙了!”
很快,石聆受封五品官身之事便不再是坊间最最称奇的,因为五日后,朝廷发生了一件更引人注目的事,户部操手的“功德券”正是推出了。
由朝廷发行,向百姓募资,并承诺所有钱款全部投放于曲江灾情,并以不菲的利润回报,按年付息,利息也逐年递增。朝廷为了鼓励群众大额购买,还设置了一系列利于商人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众人广积“功德”。
皇榜一出,整个京城人声鼎沸,不只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商户,连小商小贩也在议论不休。
有人觉得这是一出新的商机,天没亮便去衙门口排队,也有人准备观望一阵,虽然“功德券”利润惊人,但是时限太长,而且朝廷真的会言而有信吗?钱这东西,放在哪里能有放在自己兜里安全呢?
面对众说纷纭,户部特意在京城府尹衙门设置了一处问事处,蔡徵坐镇户部,石聆坐镇衙门,亲自回答问题。为了与市面上的银票有所区分,“功德券”以绢布绣制,由三家绣坊,五百名绣娘连夜赶制。宝蓝绢面,正面绣“天佑明珠”,背面“广积功德”,根据不同的金额有具体制式,绣线和式样都做了严格的要求,确保难以伪造。
发行第一天,石聆已经做好了面对社会各界质疑的准备。她没想到的是,才刚到府尹衙门,她就碰上了一位故人。
当石聆听闻门外传报的时候,立即起身,亲自将人迎进门来。
“孙老,您怎么亲自来了?”便是性情寡淡如石聆,见到孙鑫也不禁有些感动。
孙鑫是人称“财神”的人物,混迹商场多少年,石聆“财神娘子”的名号正是因与孙鑫老人结交演化而来。作为小辈,石聆无钱无势无人脉,若不是当年孙老提携,她便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混出名声。
如今孙鑫又亲自出面来支持她,石聆心中动容不已。
孙鑫却佯怒道:“小友,论你我交情,此等好事,你却不率先与我通气,着实不仗义!”
石聆笑而不语。
她怎会想不到,此事若有孙家从中周旋,必然事半功倍。可是这件事情才刚起步,结果如何还未知,她已经欠孙家许多人情,又怎么再推人入局。
“不瞒孙老,此事本不敢在孙老面前卖弄。”
孙鑫却大笑:“你这丫头,原来也会怕?怎么,当了五品官儿,胆子反倒小了?当初你与璞玉做那‘平安方’时,不也是史无前例,不说绝后却也空前,如今不过是生意做大了些,如何腰杆却挺不直了?”
石聆一怔,随即失笑。
的确是这个道理。
孙鑫与石聆又就公事谈了一会儿,最终结果不出石聆预料,孙家以大价钱购入了第一日发行的所有功德券。
此举再度震惊京城。外面排队的人还抱着观望的态度,等着看戏,却被衙门的官员通知不用等了,今日“功德”已售罄,还想要的,明日清早。
不得不说孙鑫这一招着实高杆,第一日发行量并不大,孙家一个包圆,让其他商人一个激灵,好似自己吃了一个天大的亏,第二日竟也纷纷上门来。还有一些石聆从前熟识的商家,也开始托关系走门路,只盼早一点将功德拿到手。毕竟“功德方”在设定上完全是为曲江水灾服务,利润丰厚,政策优渥,大家唯一的担忧就是朝廷不守信用。可如今孙家开了个好头,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道明珠朝胆大的就只有孙家一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