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289)
姚忠现在做得活就是跑堂伙计,也是因为现在人手充裕,再加上客人们都不知道店里卖什么,所以安排跑堂的就很有必要了。
再过一两个月,到时候大部分都是熟客了,一进来就知道买什么多少钱,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第一天,没做多少,就怕卖不完。
灌汤包只做了一锅,很快就没了,馒头也卖的七七八八。
两种粥都很受欢迎。
最出乎张柔意料的是饭包,很得小孩子喜欢。
她觉得和土豆泥、豆瓣酱有关。
她做的土豆泥是加了高汤的,所以会稀一些,能和米饭充分的搅拌,再加上更香的豆瓣酱,还有各种菜干、豆片,怎么可能不好吃呢。
中午过后,除了炒饼,其他的都卖干净了。
炒饼也不算剩,人们把大饼给买走了。
用来夹卤肉片吃了。
张柔很是不解,“娘,炒饼有那么难吃么?”
不会啊,很好吃啊。
“是不是人们不习惯这种吃法。”桂花婶也觉得味道不差。
张柔挠挠脑袋,她得想个办法。
这炒饼和饭包可是中午、晚上的主食,不能一开业就瘸一条腿啊。
她觉得还是可以挽救一下子的,实在不行,她赶紧想别的办法。
转天口口香就在院子里垒了两个锅灶,一个用来熬汤。
前三天,每天都有免费汤,今日是羊杂萝卜汤。
另外一个锅是用来炒饼的。
这招儿果然好使,豪华炒饼,里头有卤肉有鸡蛋还有菜丝、豆皮,用荤油这么一大火爆炒,不要太香,很多人半是好奇半是被这香味吸引了,就买了一份。
吃上了自然不会失望的。
负责炒饼的是胡掌柜的大儿子胡明。
小师傅炒的有模有样的。
他旁边有个长桌子,上面有一盆饼丝,还有各种配料,所以只要客人一点,马上就能炒起来。
就这样炒饼火起来了,居然成了口口香的招牌之一。
不久,张柔就听赵师傅说,路边的小摊也有卖炒饼的了,卖的还不差。
这也在张柔意料之中,她当时准备做现场炒,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了。
毕竟熙朝又没有专利一说。
不过不怕,她家的炒饼一般人还是学不来的。
卤肉是独家的,大饼做法也是她和桂花婶研究过的。
比外头卖的大饼要软,还层多,特别适合做炒饼。
一个月后,口口香的生意已经稳定下来了,周围差不多都知道这个饭馆了。
赵嬷嬷带着翡翠已经不来帮忙了,张柔和桂花婶也在做撤退的准备。
马上要过年了,府里虽然有不少食材,可还得买一些其他的。
还涉及到年底盘账,给奴仆发红包,明年的商业计划。
正经不少事呢。
“娘,你猜猜,这一个月口口香挣了多少?”张柔晚上算完了账,有些兴奋的捧着账本去找桂花婶了。
“一百两有没有。”桂花婶照着一口鲜猜的。
“这是咱们自己的房子,是没有房租的。”张柔提醒道。
桂花婶不以为意,“一口鲜一个月才四两房租。”
“我买了很多食材,但那是整个冬天的,不能都算进来做成本的。”张柔又说。
桂花婶瞪眼了,“快说,到底多少?”
“娘猜的好准,九十六两,跟一口鲜差不多,但是下个月我估算可以超过一百二十两。以后差不多能稳定在这个数字了。”开业前几天,她们都是半天营业,再加上口碑没传开,客人还是少。
“珍珠三个女的挣了她们六个人的钱,你还这么满意。”桂花婶其实也是满意的。
“当然了,这地段、人流量都不一样啊。”她敢说,要是口口香也只卖灌汤包和卤肉,绝对达不到这个营业额。
虽然口口香附近的住户们的经济条件不算差,但让他们天天吃两文钱的灌汤包,他们也是心疼的,所以更便宜的馒头、粥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至于炒饼,只加白菜丝很便宜的。
在这边,除了灌汤包、卤肉,其他的价格她定的都不高。
其中卤肉按片卖,人们也感觉不到高价。
所以口口香的熟客们都一致认为灌汤包贵。
但是灌汤包偏偏是最快卖完的,也是很有意思。
当然这也和她要求每日早上不超过两锅,中晚就一锅有关。
只有给客人们留下灌汤包少有、难做,所以贵点是应该的印象,它才会不愁卖。
“胡掌柜待人接物还是很有一套的,姚忠也不错。”桂花婶这是在提醒张柔,有功要赏。
张柔自然听懂了,“马上过年了,到时候一起赏吧,给个大红包。”
这样也能起到激励作用。
“我觉得姚忠再锻炼一年半载,就可以独挡一面了。”到时候就是她开第三家铺子的时候。
张柔一漏话音,她就知道什么意思,“你稳着点吧,你不是答应给胡掌柜他们买房子么,他们总住饭馆也是不方便,手里的钱够不够?”
张柔蔫吧了,“差多了。”
她有两个月挣百两的铺子,可还是没钱。
真的是太难啦!
第298章 过年聚会
为什么钱不够呢?
买食材了。
现在府里的地窖、仓库都是满的。
就连西厢房,用来熬卤肉那屋, 现在也堆满了各种干菜。
地窖里是萝卜、土豆、南瓜、白菜、大葱。
仓房里有五罐子咸菜, 三十多袋白面、大米和小米, 各种蘑菇、鸡蛋、辣椒、大蒜、红枣、肉干、鱼干、腊肉、排骨、半扇羊肉…
这些食材不但两家商铺需要用,府里这些人也得吃。
年根底下, 大家伙都得改善改善伙食啊。
她还在干货铺子预定了一批价值几十两的干货。
有各种果干、海虾、海带、紫菜,也有桂皮、八角、花椒等调料。
买了这么多东西,她现在手里还不到二百两, 口口香附近的房子怎么的也要四百来两, 可不是差得多了。
而且过年还要发红包, 又得不少,所以这房子只能再等等了。
两家商铺都是在过年前一天停的业。
赵师傅赶着马车将人都接进了府里。
正房正堂其他的家具都被搬走了, 就三张桌子。
有两张桌子分别是东西屋的。
桂花婶和张柔坐在上首桌子上。
左边是珍珠、碧玺两人和赵嬷嬷一家。
右边桌子上是口口香的六个人。
桌子上是茶水、瓜子、糖果、糕点和水果。
有点茶话会的意思。
“大家伙也累了这么长时间了, 赶紧松快松快。我先给你们互相介绍一下。”毕竟都是一府奴仆, 还是要认识的, “这是一口鲜的店长,珍珠……”
张柔介绍谁, 谁就站起来和其他人点点头。
也是让其他人看个眼熟。
“你们虽然在不同的商铺工作, 以后未必没有合作的机会。”张柔点到为止, 没有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