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454)
首先在西区已经小有名气。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育才学院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终究要受到瞩目的, 另外也有入学的家长们不遗余力的宣传的功劳。
她之所以着急找老师, 秋季就要扩招,并非为了钱财, 而是副院长多次和她说, 好多家长要把孩子送过来, 有一些可以拒绝, 但有一些却很难办,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 她家又没什么后台, 所以不得不留一个活口, 秋季的扩招就不意外了。
其次, 就是她舍得给钱。
基本上是同等私塾老师薪酬的一倍。
自然她的要求也比较高。
张柔进了书院, 让汤包自己去教学楼了。
她去了办公楼。
这个办公楼也是后期加的。
也是一间二层楼,里头一楼有办公室、院长、副院长室、会议室、茶水休息室等等,二楼则是休息室, 都是小间的那种,一共十二间房。
现在六个保育员、两个厨娘还有童生和副校长都住校。
除了副院和那个童生住的是单人的宿舍(副院长妻子是保育员,住一起),其他都是四个人一个屋子。
所以现在空房间该不少。
这也是她早有计算的。
即使扩招,这栋办公楼也是够用的。
张柔直接去了院长室。
即使他只是挂名,出于礼貌也要先来采访的。
毕竟院长还管课程,正好谈谈课程有没有变动的需要,再把锻炼孩子独立的课程安排一下。
“咚咚咚…”没到上课时间,院长不出意外应该在办公室。
至于迎接、护送学生进教室都是保育员的活儿。
听到允许的声音,张柔推门而进。
不过没有再关门。
院长赶紧站起迎接,这可是东家。
双方问了好,张柔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因为再一会就要上课了,她不想耽误太长时间。
“于院长,关于课程是否有改进的地方?”这是张柔比较关心的地方。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经过上课,课程是否合适应该有大概了。
“有些小地方,我和静平(那个童生老师)一起讨论过,可以适当调整一下,正想和您禀报呢。”说着于院长就要拿本子。“我可以和静平调下课。”
张柔本来想制止,毕竟是她没挑好时间。
可是串课的话也可以,省得她明日再来了。
遂点点头,“那行。对了,把任副园长也喊来吧。”
正好三人一起商量招聘的事儿。
张柔对这位副院长很是满意,至少到现在是的。
任副院长也是识字的,只不过只上了三年私塾,家里就出了事儿,后来父母不在,被亲大伯给卖了,做了小厮,辗转被她所买。
这人虽然书没读出来,可还是有些见识的。
而且接人待物很有一套,要不然她也不会高价买下。
而且他妻子还是病秧子,她又给找了老大夫,花了不少银钱才治好。
好在他妻子也是心灵手巧的且很有耐心,正合适当保育员,也不算太亏本。
三人后来直接去了会议室,那里更方便。
任副院长很会做人,特意把她妻子喊来了伺候茶水,估计也是有避嫌的意思。
张柔承了这份好意。
她先看了于院长更改课程的建议。
不时的点点头,改动不大,有些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可以,以后照这个来,写进教纲里去。”张柔做了批示。
其实她心里是有一点遗憾的,她觉得建这个书院有些太晚了,应该前几年就建的。
这样等汤包来上学的时候,这就是一家成熟的儿童启蒙书院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课程还要随时修改。
“咱们园里最小的孩子也三岁了,需要锻炼独立意识了,要把学生的锻炼情况汇报给家长,比如会自己穿鞋子、吃饭了,能叠被子了。”她们学校收费贵,自然也要让家长们看到成果。
和家里人背诗,会数数,给长辈端洗脚水、捶背,也是该展现些别的了。
“好的,我会从保育员那儿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然后交给院长过目。”显然任副院长更领会张柔的意思。
且很知道进退。
张柔很是满意,点头应下了,继续说道,“那些家里有丫鬟的,咱们也不硬性要求非得孩子亲自动手,只告诉家长有些事情孩子还是需要会的,至于做不做那咱们不管。”
这不是上辈子,不是人人平等的时代,所以她虽然要用上辈子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但也不能照搬。
最后张柔提了提,孩子要有个人空间的事情。
这个不是重点,毕竟书院孩子们年纪还小。
至于汤包,她稍后交代给副院长即可,相信他懂如何和桂花婶说的。“任副院长,有人上门来询问招老师的事情么?”
“有的,还不少,我初步询问过,很多连童生都不是,就给打发了,复合要求的,我都留下了记录。”任副院长早有准备,递过来两张纸,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的字不太好。”
张柔倒是不在意,脑子里还闪过鹅毛笔,要不然下次弄出来,这样写字就不难了。
或者用炭笔也不错。
眉黛笔也可以。
收回这些思绪,张柔专心看了起来。
上面的内容很是简单,一个姓名,后面是“学历”,是童生还是秀才。
然后是年龄,最后一项是任副院长对其评价及一些才艺。
从最后一项能看出来,任副院长对谁比较满意。
张柔并不想要太过年长的,因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
不过这是初选,她将范围定的比较宽泛。
一共选中六名童生,三名秀才。
“我已经做了记号,可以通知他们过来,就定在后天上午吧。”张柔之所以定在那日,是因为那天书院不上课,大家都有时间。
她当然也会来的,不过不一定会出面。
正事谈完了,张柔少不得鼓励两句,“虽然咱们书院才刚开始,但是大家做的都非常好,要继续努力。于院长,你准备上课吧。任副院长,我和你说下关于牛奶供应的事儿。”
她还真不是找借口,牛奶的事她已经找到供货商了。
虽然这个渠道也不一定稳定,但是可以先用着,骑驴找马就是了。
这不是她找的,是她底下掌柜找的。
那人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说白了就是某个当官的小妾的爹,因为女儿做了姨太太,他在农庄地位大增,现在牵头卖牛乳,不过想从中渔利罢了。
张柔不管他抠多少,反正她们是走正规手续签订契约的,到时候事发了,也和她们没关系就是了。
她可不想占点便宜,沾一手的腥。
至于她说不稳定,这也很好理解,哪个小妾能长久的得宠,到时候这人靠山倒了,他这差事自然就没了。
现在学校三十名学员,每人一天一杯牛奶,差不多两坛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