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84)
司马元曜看明白了太多的东西。
至少,司马元曜知道了,士族的势力太大了。已经是膨胀到了皇权难制,几乎成为了傀儡的地步。
那个什么摄政公,那个什么镇西将军,也就是在建业城的皇城里逞一逞威风。
出了皇城,士族当桓氏的命令,就是放屁。
司马元曜很心急,更心慌,他还没长大,不能让司马氏的江山更风雨飘摇啊。要知道,若是司马氏的皇权没了,司马氏的江山没了,他将来怎么办?
美人没享受,权利没享受,司马元曜可不想死翘翘。
前一世,穿越前,他盼望的人上人生活。如今全有了,可这些东西显得那么不安稳,他还没长大啊。
这一天。
皇宫后苑的抓周宴,举办的热闹极了。
皇后谢蕴很满意,还是赏了众人。那些照顾司马元曜的宫人与嬷嬷,以及小内侍皆是得了皇后的赏赐。
满宫上下,全是欢声笑语。
不过。
在让奶嬷嬷抱着大皇子司马元曜退下去后。皇后谢蕴就是看了母亲给她的书信。
看过后。
谢蕴心情更好了。
“娘娘,咱们还是继续夺权吗?”陪嫁嬷嬷寻问了皇后的意思。
皇后谢蕴笑了笑,说道:“当然。”
“如今的桓公是一个聪明人,各大士族也挺满意这一位当政的。暂时没有人出头,谢氏身为外戚还是需要一些避讳的。”
皇后谢蕴嘴里这般讲着,心头却是在琢磨了父亲信中的一些意思。看来,父亲与她想到了一块儿。
“嬷嬷,派人照顾好了大皇子。他是咱们以后的根基。”皇后谢蕴对陪嫁嬷嬷叮嘱道。
“娘娘放心,奴婢自然会用心尽力,让大皇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晓了,娘娘您的慈心。更要让大皇子长大了,对娘娘您也是一片孝心。”陪嫁嬷嬷与皇后谢蕴是一艘船上的人。
陪嫁嬷嬷自然希望皇后谢蕴的势力,越稳越好。
至于回了寝宫,装着让奶嬷嬷哄睡的司马元曜。
在奶嬷嬷给放下了帐子后,他就是睁开了眼睛。
司马元曜没睡意,他这时候在回忆了许多的关于前一世的记忆。想记些什么?可他又不敢记了下来。毕竟,他身边的这些人,全是嫡母安排的。
司马元曜哪敢漏了半分,他是穿越者的事情啊?
司马元曜在无声的嘀咕着,他无声的呢喃道:“父皇很快会逝,我会当了幼年天子。那时候,谢氏会上台……”
“后来……”
“刘伯玉、刘伯玉、刘伯玉……”来回念了好些遍这个名字,司马元曜一时间有些拿捏不透,要么料理了这个人。
若是前一世,司马元曜自然觉得这刘伯玉真乃大英雄,是青史之上枭雄辈出中的杰出人物里,最值得记上一笔的那一位。更是一个皇朝的开国帝王。更是让后人骄傲自称为汉人,乃天选之民的一代天骄。
那些,全是前一世啊。
想着这一世,他站的位置不同,那屁股以后要坐的是皇位啊。
司马元曜就不会想让刘伯玉成长起来了。
“杀。”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心中,来回想了无数遍。
在今日,司马元曜想过了。
“杀,是一定要杀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这一句话乃至理名言,司马元曜自然是记得的。司马元元曜继续无声的呢喃道:“不过,不能急了。”
“那刘伯玉前面还是有用的,谢氏倒台,没刘伯玉不行。”
“大魏南来,没刘伯玉也没行。”
“……”司马元曜左思右想,在这个时代里,暂时还真没寻到了一个替代品,能把刘伯玉替代了下去。
“不是刘伯玉的话,万一历史变了,那我能活过了大魏朝的南来入侵吗?”司马元曜可不想当了一个亡国的君主,那样太惨了。
大魏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被大魏朝灭国的君主过得更凄凉。
司马元曜仔细想了想,他还不准备改变历史了。至少,在杀了刘伯玉之前,暂时不改变历史,顺其自然。
等杀了刘伯玉之后?
哪怕来一个与大魏朝平分天下,哼,也好过了司马氏没了皇权。
至于说,历史之上那个让汉人当什么天选之民的刘汉皇朝?没了就没了。
屁股决定脑袋。
他司马元曜肯定是要当皇帝的。他的后人若当了皇帝,当了一个统治大江以南的南朝皇帝,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刘伯玉得死。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脑海中生根了。
他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对的。
司马元曜想,等刘伯玉死后,他再提拔了刘伯玉那些手下就是。那些人在刘伯玉手下能立功,他择了一部分最厚赏之后用了,肯定得保住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
第63章
咸安元年,八月。
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自然是随着母亲刘王氏去探望了道观中的刘遂歌。
有供奉的香油钱献上。
道观自然没为难。
荣娘这是打从出了刘府,事隔十二年零十一月后,再次见到了曾经的刘府遂歌大姑娘。当然,如今得叫一声“大姐”。
荣娘赶紧的递上了,她们家备好的礼物。
刘遂歌对荣娘的态度挺平静的,既然不热络,微是冷清。当然,应该有客气话,还是有的。只是,荣娘瞧的出来。
这位大姑姐可能还是意难平吧?
在这个时代的士族姑娘眼中,荣娘的出生,确时低的可怜了。
荣娘倒不在意的。毕竟,人嘛,过得平安日子就好。
“这次来,娘有一事与你商量。”刘王氏对女儿刘遂歌说了起来。荣娘在旁边就是静静听着,她不发表了意见的。
其实,婆母刘王氏接下来要讲了什么?
荣娘是知晓的。
因为,这个提议,本来就是荣娘跟夫君刘之烨讲的。由刘之烨跟亲娘刘王氏再提了一嘴儿。中间没表露了是荣娘的意思。
刘王氏知晓后,只当是儿子心疼亲姐姐了。
“娘,是什么要事儿?”
刘遂歌对于亲娘刘王氏的话,自然是在意的。
“如今朝廷里掌权的是桓公。咱们家与桓氏一直有些联系的,在桓公当政的人里,也有一些门路。都是老一辈儿留下来的旧关系。”
刘王氏说了这话时,也是因为她真让儿子刘之烨给说动心了。
“遂歌,你这般年青,娘不能让人一辈子枯死在了这道观里。娘决定花了一笔积蓄,贿赂一些人。让你出了这道观。”
这话从刘王氏的嘴里吐出来后,刘遂歌的眼睛是眨了眨。
不过,刘遂歌没打断了亲娘刘王氏话。
刘王氏继续说道:“这事情娘有几分把握的。桓公手下的人,若得了好处,肯定也会行了方便。只是,往后你得改名换姓了……”
“遂歌,你可愿意随了娘的一点念想,将来出去后,嫁了一个好人家,过了常人的生活?”刘王氏对于女儿的期望,就是如此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