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贵(941)+番外

而且这几日亲卫那里的消息源被皇帝断了,夏薇一定已去从别处给她整合消息了。说不定文兰那里还有朱常哲方面的消息,她必须给自己争取时间来将所有得到的消息过滤,此刻的被动挨打,无非还是知道的太少。

她需要时间。

她自然也不怕皇帝或谁去查证刚刚她说的话。

去才好。

最好去荆溪查。

一来一去,至少十天半个月,入画在程家撑着,自然会随机应变。而此刻知书消失,入画不可能不怀疑上知书,说不定已经查到什么了。知书这条线,哪怕查不出东西,入画也一定会有所应对。

此外,程紫玉是真希望皇帝能派多派些人手去荆溪,只有那样,程家才会更安全……

想到这儿,程紫玉猛一扭头,冲向面色发黑的知书。

“你的家人,在哪儿?”

“我……”知书的口张了好几下。她突然发现,没法说。

说在荆溪?还是说离开荆溪了?若说在,皇帝找不到人呢?若说离开了,是在哪儿?难道把真实地点说出来?她这一个不小心,就是欺君之罪啊!

眼下的她无比懊悔,她刚刚在茶房,似乎嘚瑟过头了,一下让程紫玉抓到了攻击点。还是要怪爷!非得让她来对程紫玉挑衅,好像玩过头了。

“我……我不会告诉你的。万一你是想要抓了我家人来威胁我改证词呢?”知书总算想到了好说辞。

程紫玉只是瞥了她一眼,随后忍不住想到,若皇帝真去追查知书家人,朱常珏和朱常安会怎么做?他们还会继续保护或扣押知书家人吗?

皇帝若找不到人,便证明自己所言是真,知书不可信。

那知书到时候还能三缄其口?

朱常安他们敢不敢放知书家人出来?若知书家人再被皇帝控制住,知书又当如何?

“皇上,我还有个检验知书人品的办法。”

……

第676章 回不去了

想要证明自己没罪,先得推翻针对自己的证供。可若没法推翻,也只能另辟蹊径先质疑证人的人品了。

对程紫玉来说,只要能弄到查证的时间,她也算赢了一小步。

眼下的御书房,或因是朱常安朱常珏的人,或因想帮着太子借机打压朱常哲,所以好几位大人都想着一脚踩死程紫玉。听闻程紫玉要求先查证知书言行后,他们纷纷反对,表示这纯属浪费时间。

于是,程紫玉提出了一个下作主意。

“我知道不少大人觉得我在垂死挣扎,不如这样,找个嬷嬷给知书检查一下,看她是否早与人私相授受。”

程紫玉决心赌一把。

前世金玉不也早就成了朱常安的人吗?朱常安要用知书,一定会表现自己深情,也会断了知书后路。所以为了控制她,他一定会睡了她。

知书若不是交出了身子,又怎会对朱常安那般死心塌地?或许这才是当日自己选择李纯后,知书对李纯也怨恨上的根本原因吧?她应该是把竹篮打水的罪责算在了自己和李纯身上了……

皇帝应了。

知书还没来得及反抗便被带走,很快就有了结果。

程紫玉的猜测是正确的,果然,知书已非处,子。

“未嫁之身,却非黄花,其人品行为还用多言吗?她男人是谁?她的家人去了哪儿?她背着我还做过什么?是谁将知书带入京的?是谁认定她可以作证的?她又是怎么偷到了那颗明珠?”

“程紫玉你混淆视听!”知书大急。“你暗算我也不能掩盖程家勾结哲王帮着倭寇做指向物的罪行!”

“皇上,知书所言的真实性实在不高,身上又疑点重重,最好的办法便是先行查证。所以我建议先将知书扣押。不管程家是否被人算计,不管那批倭文指向物究竟如何,此间事了,我和程家也是要状告知书偷盗叛出的!

她既言之凿凿,自然无惧待哲王回京后当面对质。更何况堂堂王爷,岂是一个奴才可以随意编排指证的?”

此言正合皇帝意,他本也打算要将这个人证控制在手,当时便下令将知书带去了都察院,由专人“照料”……

程紫玉觉得不太妙。

她一直在观察,按理知书是证人,该受保护的,可眼下落了个被扣押的下场,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可知书被带走时,既没有她想象中的怒骂也没有诅咒或是歇斯底里,反而是很平静。

就好像,她认定了不会被追查或处置,这就只是走个过场一样。

她哪来的信心?难道……

皇帝又在喝参茶了。

就程紫玉今日的所见,这已是第三次了。

皇帝越显疲累,眼下两个黑眼圈也越发明显。

斜阳穿过漏窗打在他发上,已有明显的银色。

他定定看向程紫玉:

“锦溪,程家私造指向物之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今年倭寇尤其严重,烧杀掠抢,罪行累累。可相比他们,为他们的到来提供了便利之人显然更让民众怨愤。所以,江南的状况,比你想的还要严重。

再加上今年水患大坝善堂等意外频发,朝廷在那儿的威信已是岌岌可危。那日程家被官兵核查时,其实程家在江南的名声就一落千丈了。朕即便想要暂时控制压下都没能做到。

眼下,朕已经安排了一支人手亲往江南,点了巡查御史,彻查种种。不但是程家,就连两江衙门也同被彻查,知书那里也会顺道查上一遍。最多还有三日,朕的人就到荆溪了。

此外,朕在几日前便将哲王回召了。康安伯那里,朕又安排了两位副将前往帮忙。

所以为了给百姓个交代,给百官个交代,为了让你配合调查,朕……今日不能放你回去了。”

皇帝前走了几步,看向程紫玉,“等哲王和朕的御史回来,再对你进行发落,你看如何?”

“锦溪全凭皇上吩咐。”哲王和康安伯都受了处置,程紫玉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全身而退。

“很好,你既态度良好,便暂时留在宫中接受调查吧。”皇帝快速接话。众臣子刚要阻拦,皇帝却已是脱口而出,定下了这事。

“郡主怎能留在宫中?”

“郡主和其家族罪行已是证据确凿,留在宫中是做客吗?这叫他人怎么想?”

“不错,既然皇上想要给民众交代,最好的法子便是杀鸡儆猴。皇上若不严惩,如何叫人信服?”

“皇上仁厚,为何不将郡主交予顺天府或是都察院?留在宫中可看不出皇上的严惩姿态,反而有包庇之嫌。皇上既然下了决心彻查,那万众眼睛可都盯着呢,这种时候,朝廷威信重要,您可万不能再手软了。”

“皇上,今日朝上咱们没有多言,尽量压下了。可明日呢?后日呢?很快,不但是京城,就是整个大周都将传得沸沸扬扬,到那时,民众有怨言的不仅仅是郡主,还是……”

“都给朕闭嘴!”

皇帝厉声。

“朕金口玉言,自没有再改之理。郡主是朕亲封,难道送去大牢?去顺天府就不是丢人现眼?李纯还在外征战,朕不用顾及他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