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157)+番外

“米价呢?”

“去年和前年的作价又分别是多少?”

直把摊主问得一头雾水,因为他实在没办法想明白,韩彻好端端的布匹不买,却在这里花钱询问这些东西作甚。

不过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这些全都是松州百姓皆知的事情,摊主也就都逐一清楚回答了韩彻。

这些年没有战争,之前的两个党派之争虽然激烈,但主要影响的还是朝堂。

“棉花去年作价贵着呢!今年种植得多了,价钱就便宜了一些。”

“米价去年前年作价便宜,不过年初调拨了好些稻谷去京城,今年咱们松州水稻的产量又不好,价钱就贵了不少!”

“唉,好在今年棉花种植得多……”

松州不少百姓虽是已经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业,但在运河附近也就是靠东的这些区域,因着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又有足够的水源灌溉,就也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但一般情况下,朝廷为了节省运输上的耗资,秉持着就近调拨的原则,很少会从松州这里来调拨粮食。从松州征缴至京城的,都是运输时能更为轻省,还能做实物货币去使用的各类精品布帛。

年初调拨那一出,说到底还是京城和北直隶一些区域加起来的缺粮口子太大。预估里面原本该存储丰盛的一些产粮大区,粮食储备量又出现不足。

“大人,我去给你研磨。”

待到逛完草市,一回到驿站里的韩老三就连忙跑去把书箱里的笔墨纸砚,逐一摆放了到书桌上。接着他又跑去找来了清水,快速替韩彻将墨汁研磨好。

“阿三,倒也不用这么着急。”韩彻忍不住笑道。

“还是早些记上的好,免得万一不小心就忘了。”韩老三就说道。

各地的常平仓虽然都是由地方官员全权掌控,账册上的各类明细,也都是由他们去填写登记。朝廷中/央/政/府因为距离太远,和交通上的限制,过去也确实未能对这方面做到掌控和了解。

但别忘了,还有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

这些时日以来,韩彻之后每到一个地方巡查前,就会先单独带着韩老三去寻当地的一些百姓做简单的询问。

虽说韩彻以这样的方式,从百姓口中所询问到的物价,肯定是没办法做到绝对的精准。可韩彻本来要的也不是毫无差距的精准数字,他只需一个大概值便可。

粮食作价原本也不可能做到,整个府州那么大的地方全都一致,一年到头还都没有任何的波动。

现如今这些数据,韩彻也都只是默默的先登记起来。之前在各地整个巡查过程中,韩彻不仅未做出任何举措,更是连意见都未作过一次发表。

真就只是做到了巡查里的查看。

对于韩彻的这次巡查,各地方之间的消息会不会互通,他不知道。不过因着韩彻什么举措都没有做,从这一路的地方官员的表现来看,应该是都还没注意到他的这些行为。

第115章

损耗

第二日一早,韩彻就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离开水驿,赶至松州府城。

早就收到消息,知晓韩彻等人近期会过来的松州杨刺史,也热情十足的接待了他们这一群人。很快,松州这边的巡查工作也开始进行,然后杨刺史同样也派遣了地方官员,过来陪同和协助韩彻。

能任职江南富庶之地的杨刺史,能力如何暂且不好评价,但一定是受朝廷重视,尤其是很得如今的掌权人太子信重。相对来说,韩彻这次虽被任命各项使职,主要还是因为他之前的提议,戳中了朝廷的急需。

韩彻擅长民生经济的名声也摆在那,原本对于这次朝廷任命他来改良漕运和解决常平仓问题,各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关心和注意的。

可谁知这位带着整个工作组都从京城,一路巡查到运河的终点松州了,却连半点动静也没有。

数日后,韩彻在松州的巡查完成,刺史府这边也立即收到了官吏的汇报。

跟之前的几次有所不同的是,韩彻这次巡查完,虽然在松州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不过却通过水驿,往京城发放了一封加急文书。

“可有听他提及过文书里的内容?”杨刺史忙问道。

“未曾。”官吏道。

杨刺史也就未再多说什么。

问是问,杨刺史心里其实也很清楚,既是发送京城的加急文书,里面书写的内容肯定事关重要,韩彻又怎么可能轻易对人提及。

官吏此时又言道,韩彻即将离去一事。

“他这就要走了?”杨刺史震惊。

“韩大人确实是说,明日一早便要启程离去。”官吏回道。

“他这些时日就真只是在各处巡查了一遍?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没说?”杨刺史一连串的追问起来。

“未曾做什么,也未曾说什么。”官吏说道。

杨刺史听闻后,就让官吏先回去了。

“走了这不是好事么!”一旁的崔长史在见着自官吏离去后,就一直皱眉沉思起来的杨刺史,忍不住开口道。

说实话,对于韩彻的到来,别看这一路地方上的官员一个个皆是热情相待。不过都是因着他特派使职的身份,不得不对他态度恭敬。

毕竟谁都知晓韩彻主要是来改良漕运,解决常平仓等问题的。前者倒还好说,后者可是直接干系到各地方官员的利益!

这些人又岂能真打心底欢迎韩彻的到来?

“你当那韩彻能仅凭自身,就爬到如今这地位,会是那等能力平庸之人?他此行至今一点动静也无,必是在暗中谋划和等待什么时机!”杨刺史皱眉道。

要知晓,当初韩彻在刚入官场时因站队太子失败,导致被老皇帝厌弃,从而全家一起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任职为县令。还在不站队的情况下,他都能逆风翻盘,一路杀回京城。再被朝廷重用,可见其能力和心智肯定是远胜于常人。

对这样的人,杨刺史可不敢轻视。

之后的一段时间,杨刺史一直都在让人留意韩彻那边的动静。

果然也如杨刺史所预料,韩彻确实是带着工作队离开了松州,但却并没有就这么返回京城,而是一路直奔紧邻含州的巩州。

这边一月前才刚为着韩彻一行人的离去,而感到送了一口气的巩州潘刺史,在听闻韩彻带着人又折回来后,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好在韩彻这次一来,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目的。言道自己需要潘刺史帮忙,替他去当地找寻一些纺织作坊,让他们加急订做一批麻袋。

被运河流经的巩州也是时下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除此之外,这里也是苎麻的主要产区。

“这事好办。”潘刺史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心里也实在是好奇,就问道:“不知韩大人要这许多的麻袋,是作何用处?”

“殿下既任命我此等重任,我定当尽心竭力。然漕运一事到底事关重大,动辄更是牵动各府州,怎可轻易下达政令?我早前便算过,巩州最近正好有一批税粮要运往京城。潘大人不如就将这批税粮交由我来负责运输,也可实验一番成果。若这法子好用,我亦正好恳请殿下下达政令。”韩彻就说道。

上一篇: 嫡女毒谋 下一篇: 青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