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架不住带来的草原特产实在是足够好,又摆放在繁华的街道上许久,于是就被有心人注意到了,还试着问了:“你们这些货物是不是要拿来卖的啊?”
“我们想要换棉花、棉布还有白糖和食盐。”一位稍微懂得说一点汉语的游牧民族汉子,就一脸认真的回答道。
“那你们想要如何交换?”对方便又继续问了。
那群游牧民族却开始凑到一起一边小声嘀咕一边不停的往他身上看,直把对方看得都有点一头雾水起来。
过了会,先前那位会说点汉语的汉子,才再度开口问道:“你的东西呢?我们得先看看你的东西好不好。”
他们虽然是第一次来平州试着自己主动做交易,却并不是第一次跟外族人做交易。像那些商行到他们部落来的时候,就跟他们交易出去的牲畜或药材一样,所带来的货品都会有不同的质量。
对方一听便也知晓这群游牧民族大概是第一次来做生意。
想了下,对方便试着提议:“这样,你先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样的东西来做交易。只要合适,我便用银钱把你们想要的东西买回来,再换给你们,可好?”
闻言,听得懂这话的几个游牧民族互相对视了一眼,接着所有人便又聚拢到一起,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了一番讨论。
对于银钱是这边的官方通用货品,能充作购买一切物品的媒介一事,这些游民民族还是知晓的。刚刚他们之所以要求只肯以物易物,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怕自己受蒙骗吃亏。
“他说可以用银钱去给我们把要的东西买过来。”
“那就跟他换!咱们这么多人,也不怕他!”
“对,不怕他!”
这么一番商讨过后,这群游牧民族很快也都达成了一致,决定跟眼前这人做下这桩交易。
接着,他们又试着报出了一早便计划好的具体的交易明细。
“行!就按照你们说的来。”对方一听,简直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甚至还怕他们反悔,赶紧唤来同伴,去把他们要的物品快速准备齐全过来。
因为商人在进行以物易物,还是深入到大草原里,甚至随时都有可能会遭遇到风险和意外等,肯定是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会干。
而就这些游牧民族刚才所报出来的交易明细里,他们是有考虑到了所需要换取到的物品在这边的市场价。不过对于他们带来的那些草原特产,却只是按照过往跟那些商行来草原做交易时的价钱,略微提高了一点运输上的耗费。
这份价钱落在对方眼里,自然便觉得是捡到了便宜一般。
不过这也不能算对方故意在坑他们,先不说交易这块,是游牧民族这边自己先报的价,且说这收购和零售,价钱本来就不可能是一样。
至少眼下这场交易在做完之后,双方是都感觉到了非常的满意。
等到这群游牧民族携带着茶叶和其他必要的生活物品回到自己的部落里后,还跟身边的人做起了宣传。
“那边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他们也可喜欢我们草原上的东西了!”
随着这些人的宣传,很快便也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开始将自己的部落的特产,运输到西边边境等城镇试着交易。
这些个来做交易的游牧民族也便跟着感受了一把,自己部落里的特产在这边受欢迎的程度。像他们之后报出来的价钱也越来越接近当地的市价,却都一样被当地人抢着交易。
要知道很多只能在高寒地区所生长的珍贵药材或皮革等,对于内地来说,一向来都是极其难得的。若不然,过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商户顶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高原上去。
然后在这些贸易交流的过程中,彼此的文化和社会关系也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和融合。
在西北地区因茶马交易,带动双方边境百姓的交往互动,使得民间贸易也随着呈现越发繁荣起来的景象时,京城这边,韩彻也及时收到了相关的情报。
韩彻将整理好的一系列文书呈给皇帝看的时候,哪怕是在早就对此有过预估的情况下,皇帝也还是为上面的数字感到了震惊和欢喜。
因为在茶叶实施榷茶制度的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给朝廷到来的课税收入,竟然已经能抵得上同时段盐利的三成!
第157章
挂心
自从朝廷对盐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改革政策,只掌控生产和批发,将零售和运输环节都交给商人去负责后,盐价又是朝廷管控,不允许私自涨价的。商人要想赚取的越多,便只能走量。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积极的用着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使得食盐在市场快速的流通了起来。
食盐在市场上流通的越迅速越广阔,各地的百姓便都能吃到便宜的食盐,同时朝廷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大增加。
去年,朝廷在盐业方面的财政收入,更是直接破了六百万贯的数字。这就意味着,不算商人为着盐引而在边境开荒种地,给军队运输粮食等上面的获利,单只是在收入这块,就已经比改革前上涨了近十倍。
再说回这次的榷茶制度,才开始实施便能抵得上同时段盐业收入的三成,若后续不出意外的话,茶叶这块每年将保底能给朝廷带来一百八十万贯的财政收入。
还是那句话,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
而在时下,除了盐这款商品,茶叶不仅同样也具有需求量大,能保障税源稳定且丰富。它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如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资。
因为就各地官府传达过来的茶叶相关文书,和韩彻这次的汇报结合便可知晓,不仅那些跟朝廷请求互市的藩国在进行茶叶外贸,他们的子民也越来越多的组队去平州的茶马市场购置茶叶,还有那些胡商们也越来越活跃的参与进来。
毕竟朝廷只是严禁内地茶商私自售卖茶叶,尤其是贩卖出境。但对于藩国的商人来跟官办茶叶机构只要是用马来购买茶叶,都从未有过制止的行为,甚至还都是秉持着欢迎的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的朝廷对比过去,简直都能称得上是暴富了起来。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帝对待韩彻的态度,自然也是越来越重视。
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皇帝此刻对韩彻一脸的温情。
结果未曾想到的是,韩彻却在这时候,忽地再一次跟他请辞吏部尚书的位置。且从神情上来看,韩彻也并不是在跟他玩一些臣子惯常使用的“以退为进”的伎俩。
皇帝便大为不解:“爱卿,你这好端端的,怎就忽然要请辞?可是有何难处?不若先与朕说说?”
要说这些年来,他们这对君臣之间的相处,那是非常合拍的。
一方面,韩彻太能给朝廷赚钱了,皇帝敢说自建朝以来,前面的那些个皇帝就没一个能像他在位时期这般财政充实的。
再一方面,作为权臣,韩彻事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