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占本纪(532)+番外

「怎麼回事?感覺上全皇朝的人都擠進這城裡了。」

「大概是『洛神祭』的緣故罷?」

被第一百五十七家客棧拒絕後獬角終於放棄努力,在湖岸旁頹然坐倒。猶記最後那家老闆還一臉賊笑地搓搓手,望了眼獬角再打量李鳳,吳儂口音盡是曖昧:「兩位客介,我們還剩一間單人房,床是小了點,兩位勿妨……」話沒講完就給獬角當場否決,倒拖著李鳳大步出門。

搞什麼單人房啊?這種劇情在男女主角初相遇的戲裡還有道理,憑什麼是他和李鳳?

「對了,獬角,什麼是落神祭啊?有神會從天空掉下來嗎?」

「……別跟我說你不知道洛神的典故。」真是的,上皇不學無術也要有個限度。一想到自己年少時十年寒窗苦讀,竟是為了做這種人的下屬,獬角便深感不值:

「洛神是宓羲氏的小女兒,因為溺死在洛水裡,所以被封為洛神,一般又稱作宓妃。前世時代曾有文人為洛神作賦,大意是描寫他在駕車出遊時,偶然邂逅了美麗的洛神,和她一見鍾情,互表心意,卻因人神道殊,最後不得不分離的故事。當年英王聞之,憐其淒美,特將洛水流經的城賜名為洛神,這就是洛神城的由來。」

「原來是這樣啊。那個寫賦的人還真笨,管她是神是鬼,先霸王硬上弓就對了,女人光看不吃怎麼夠呢?難怪會失敗。」李鳳一拍玉扇,過來人似地諄諄教誨。

為什麼曾曾曾祖父可以這麼風雅,後代子孫卻如此不堪呢?獬角打從心底嘆息。

「所謂『洛神祭』,便是洛城居民根據傳說典故而設。首先在蠟月尾時有『迎洛神』的儀式,大抵是一些祭神、紱褉等例行儀式;之後的節慶長達三月,隨著新春到來,洛城人一面迎接新年,一面籌辦祭事所需。洛城和紅綃相同,有道是商人重利輕別離,多半出外買賣就是半年光陰,只在這三個月間,大部分商旅都會回鄉過年,所以是洛神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

「敢情三月還有『送洛神』?」李鳳道。

「沒錯,一迎一送,祭神儀禮多半如此。說是送神,實則洛城習俗經過長久演化,子弟們多好附庸風雅,往往集體駕車至洛水旁,說是一睹洛神風采,重溫辭賦雅會;可久而久之,洛神的女子也趁此機會,偷會心儀已久的郎君。」

「該不會有什麼如果在送神當天在洛水旁告白,戀愛就一定會成功的傳說罷?」

「……陛下,微臣該說你深解民心還是思想庸俗?」

行至洛水之濱,果如獬角所言,岸頭繁花似錦,端的是春意濃濃,岸旁紅男綠女,竟比城郊繁榮一倍。此時天色漸暗,星朗氣清,惠風和暢,一輪明月初上柳梢,只客棧仍是燈火通明,旅人絡驛不絕,看來今晚是別想找到地方住了:

「很久以前……大約二十幾年前,洛水旁曾傳出宓妃顯靈,有人在送神時親眼目賭洛靈在堤岸上現身,傳說宓妃用既悲傷又欣慰的眼神,望著洛水旁成雙成對的情人;那年紅王正巧徙封洛城,也曾主持過送神祭,在他身邊的人都說,洛靈當真美若天仙,全不似凡人。」

半晌遠望洛水,獬角微一失神,似也受洛神的魂靈感召,又似別有所思,脫口吟道:

「體迅飛鶩,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曾不令我忘餐?」

高吟低哦,留下餘音嬝嬝。李鳳靜靜地旁觀宰輔難得的感性,忽地從堤岸旁拍衣立起。

「好,我決定了!」

「決定什麼?」這個人的決定絕對沒好事,獬角不勝惶恐,洛神早拋到一邊去了。

「我決定要留在城裡看祭。這樣餐風露宿不是辦法,我知道有個地方能讓我們歇腳。」

說罷也不等獬角反應,拖著臣子的衣領便行,更令他吃驚的是李鳳的行逕。在一戶看來是小康家庭的門外偷窺半晌,猛地蹤身翻牆而入,除了佩服主子的功力,竟能拖個大男人猶足不滯物,獬角對眼前鬼鬼祟祟的上皇只有發怔:

「你想幹嘛?」見李鳳張望半晌,避去一個過路家丁,隨即閃身鑽進一間像是閨房的屋子。莫非這傢夥現在還有心情採花?獬角承認自己揣測君心的本領越來越差:

「沒什麼,只是想跟他們借點東西。這樣才好去借宿嘛!」

「借宿?」望著李鳳笑瞇瞇的秀麗面龐,獬角再次一怔。

「我有個認識的人住在洛神。」神秘地一笑,李鳳開始在民房內翻箱倒櫃,如果百姓知道皇朝至尊像RPG勇者一樣順手牽羊,不知道會怎麼想?

「又是你那些江湖朋友?」

「不,嚴格來講,是親人。」似乎翻到中意的事物,李鳳「啊哈」一聲,抓了什麼出來,獬角更加疑惑:

「親人?什麼親人?你的親人不應該都是……」話到半途,獬角驀地恍然大悟:

「等一下,你的意思是……」

「靖亂十年間好幾次想跟他敘敘舊,那傢夥老是不領情。現在亂事好容易平定了,他不來找我,我只好自己來找他囉,好在他這幾年移居洛神養老,否則還得跑一趟到紅綃。」

獬角完全想起來了,難怪這傢夥這麼老神在在。皇朝自興王以來便有分封諸王的制度,除了上皇直轄統領的北疆皇畿,北揚子以南多為諸親王國領土;李鳳的幾個皇兄,諸如九皇子鹿蜀、六皇子雍和等,在慶武年間都曾因功受封。後來靖亂事起,李鳳以「廣蔭策」斷絕王國繼承權,勢力強大的懷王又因戰敗衰弱,親王國才逐漸式微。

紅王,作為受封羽化的親王,李鳳同父異母的三皇兄,獬角始終對這個人陌生。本名李幽安,慶武五年出生,乃母在後宮品級甚低,原先只是個嬪階級的修媛,生了幽安後才晉封貴妃,比起四夫人所出的雍和等人仍是遠遠不及;為何李夔會將他封至富庶的羽化,至今仍是個謎。

「三皇兄你們都不熟罷?老實說我出生時,皇兄已經徙封到紅綃了,我只見過他兩回,一回是受封太子時,當年才六歲,只記得他是個老好人;再一次就是父皇六十壽宴那時,可他在宴前就匆匆返家,我連話也沒來得及說上半句。」

紅王行事相當低調,雖然貴為親王,武王在位時只懂得按時朝晉,對國內徹底無為而治,毫無半點建樹。靖亂十年間李鳳多次下旨安撫,李幽安卻龜縮不出,態度搖擺不定,直到朝廷樂馬大捷,大事底定之際,紅王才上表歌功頌德;字裡行間極盡慷慨之能,什麼「一片忠心可表日月」、「為國捐軀在所不辭。」記得杜衡就曾酸溜溜地說:「是不是還要加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你該不會……想就這樣去見他罷?」

見李鳳兀自翻箱倒篋,手上揣了一大堆不明物體,獬角毫不懷疑李鳳異想天開的實力。就算只見過兩次,李鳳那種長相叫人不記住也難,像紅王這種人,獬角不敢冀望他有多少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