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长姐无所不能(211)
她坚持执法者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不以个人好恶为疑犯量刑定罪,原是出自一片公心,但那些盼着王氏一门就此死绝的人,却背地里一脸恨恨的痛骂她姑息养奸、妇人之仁。
她坚持收养被抛弃的女婴、在各地开办女子学堂、为女子提供就业机会,原是为了帮助这世界上最受压迫的弱势群体过上稍微像样一点的生活,但却被那些男权主义者明目张胆地指着鼻子骂,说她妄图颠覆伦理纲常,断绝各州各县一众大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明坦途,使天下女子尽皆不安于室。
最开始被人这么骂的时候,叶安澜简直一头雾水Ծ‸Ծ
她就不明白了,她虽然确实有在刻意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可她也没有着手打压男人们的意思不是?怎么她就妄图“断绝各州各县一众大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明坦途”了?
不懂就要问,一脸茫然的叶安澜,非常诚恳地请教了一下那位第一个跳出来骂她的老酸儒,为何说她妄图“断绝各州各县一众大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明坦途”?
她是抢他们钱了,还是烧他们书了,又或者是下令不准他们苦读上进了?再不然她是发布了“辖下官员只用女子,不用男儿”的奇葩政令?
她记得自己都没有啊!┓(´∀`)┏
叶安澜倒是态度谦和、语气诚恳、表情无辜,可她越是这样,那位老酸儒就越是觉得,叶安澜这是名为请教、实为反讽╭(╯╰)╮
而且老酸儒并不认为这是他想多了,他也是有证据的!
他的证据是什么呢?正是叶安澜“请教”他时的那句句反问。
听听她说的那都是些什么话!
她没有抢他们的钱,没有烧他们的书,没有下令不准他们苦读上进,也没有发布“辖下官员只用女子,不用男儿”的政令——她根本就没对那些男子做任何事,所以,那些男子出不了头,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平庸无能!
说话从来没有隐藏和延伸含义的叶安澜:......完全不明白这老头儿怎么突然就气得脸红脖子粗了┓(´∀`)┏
还是被那老酸儒长篇累牍、拐弯抹角的一顿骂,叶安澜这才知道,原来这老酸儒所谓的她妄图“断绝各州各县一众大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明坦途”,居然是指她“把本该用在男子身上的银钱和资源,全都给了微不足道、理应安守本分相夫教子的女子”。
这给叶安澜给气的,合着她的钱她想怎么花、她的产业她想用什么人,她自己都不能做主了?把爪子伸到她的东西上面指手画脚,真当她这个物主是死人么?
一念及此,叶安澜直接开启嘲讽模式。她可不像老酸儒以为的那样,会委婉地讽刺别人,她一向都是直接毒舌毒到别人自己想死。
老酸儒被她骂的掩面而去,再然后,坊间就有说书先生、戏班子、唱小曲儿的伶人,开始或说或唱,抨击起了那起子把别人的东西,理所当然当成自己东西的厚颜无耻之人。
第239章 阳奉阴违
与此同时,以老酸儒为代表的一众男权主义者,也开始了对叶安澜明里暗里的不断指责,然而由于他们的无组织、不成规模,这场舆论之战,最终是以叶安澜的全面胜利宣告终结的。
那些要求她把机会留给男子,让女人继续留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声音,叶安澜统统当成了大风刮过,而那些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叶安澜却是让人全给记在了小黑本儿上。
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后面报复这些家伙的出言不逊,而是她觉得,为了她自己的政令能够得到全面贯彻,她绝不能让这种满脑子封建余毒的所谓读书人手握权柄。
她需要的,是像裴怀玉、裴怀秀、周明哲、潘家父子等被流放官员那样,能够全力支持她、无条件信任她、不打折扣的服从她,让她可以放心把治下百姓托付出去,丝毫不必担心自己会被阳奉阴违的下属。
事实证明,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界限,对叶安澜要做的事情真的很有必要。
在处理完兖州的王氏一族,把开设女子学堂的一应琐事全都托付给潘溪亭和具体负责的两位女子护卫队成员之后,叶安澜就在济州亲眼见证了别人对她政令的阳奉阴违。
济州是座大城,定居此地的大小士族一共有七个,其中又尤以李氏、崔氏最有影响力。
其中李氏是因为世代有人出仕做官,崔氏则是因为近两百年来一直在济州经营书院。
这两家一个学生弟子多如狗,一个门生故旧遍地走,底蕴和威望都不是王氏能比的。
而且他们还有一点也比王氏值得称道,那就是他们从不会过分盘剥当地百姓。
虽说他们也收拢了当地的大部分田地、商铺、宅邸,过着和王家一样锦衣玉食的精致生活,但他们却不会逼得当地百姓没了活路。
平时铺路修桥办学堂,遇到灾年就给佃户减租甚至免租,家中女眷更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施粥、赠衣、义诊......
再加上他们对家中子弟和仆从一向约束甚严,以致于这两家极少有人敢仗着自己背靠大树就欺压百姓、胡作非为,偶尔即使真出了一两个这种人,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补偿受害者,从重处理恶仆或者不肖子孙。
这般立身以正,又经常会做一些善事周济穷苦百姓的家族,济州百姓对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不满。
这样的人家,叶安澜就不能像对待王家那样使用雷霆手段了。
万幸这两家对谁做济州之主并无意见,叶安澜的一众下属入驻济州之后,这两家的第一反应是小心谨慎地示好、观察、试探,并没有一上来就给他们使绊子,盼着他们吃大亏。
鉴于他们态度良好,又在济州很有威望,叶安澜任命的济州知府潘老爷子,在女子学堂成立之后,第一时间就给两家下了帖子,言说想请两家的女眷到女子学堂任职、任教。
然而两家却相当默契地拒绝了他递出的橄榄枝,并且还打包给他送来了一群六十多岁的老儒生。
这群老儒生头发花白、牙齿稀疏、满脸褶皱,唯有顽固守旧的思想一如既往。
潘老爷子心里憋气,可他又不能指责对方什么,毕竟人家话说得好听。
送人过来,是因为人家对拒绝他的邀请心怀愧疚,送六十岁以上的老儒生,是因为人家顾忌着男女大防,不敢给女子学堂送年轻一些的先生。
至于这些已经土埋半截脖子,但却依然一事无成的老儒生是不是能够成为合格的老师,人家说了,反正只是给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学生启蒙,这些读了一辈子书却未能考取到秀才以上功名的老儒生就已经尽够用了。
送人过来的管事三句话说下来,潘老爷子连指责对方的理由都找不出来了。
甚至他还不能一个不留的把这些老儒生全给原样遣返,毕竟这些人可是代表了那两家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