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228)

作者:十瑚 阅读记录

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能不坐牢,不因为名节有失被人指指点点,哪怕是让她们做一辈子苦役偿还那一千两银子呢,她们也是愿意的。

潘老爷子一抬手,示意她们保持安静。

待到众人全都噤声,潘老爷子这才再度开口,“你们全部都是一年刑期,若是以劳役相抵的话,你们需得在官府的安排下免费劳作两年。”

众人直接惊呆了,“两年?居然只要两年?”

那可是一千两啊,她们还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得做苦役还债了呢。

潘老爷子淡淡瞥了一眼这些丫鬟婆子,“吾主英明仁慈,立法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像尔等一般囊中羞涩的普通女子。”

那位刑名师爷说的可比潘老爷子直白多了,他道:“你们不同于戚氏那样的富贵之家,他们手握金山银海,千两银子于他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你们却不同,便是倾家荡产、卖儿鬻女,你们也拿不出千两银子为自己免除牢狱之灾。若是让你们按照千两银子的标准去服劳役,你们怕不是要一直服役到死,这不是我家主公想要看到的。”

在叶安澜看来,让人“坐牢一年”和让人“服劳役两年”,算是力度比较类似的惩戒方式,在它们之间进行替换是相对公平合理的。

可若是让人用“服劳役一辈子”去交换“坐牢一年”,这在叶安澜看来,已经不能算是施恩,而应该算是故意刁难了。

她的本来目的,原本也不是用这些犯了罪的女子赚钱,只要能起到惩戒作用,她们是选择劳改还是选择交钱,叶安澜自己是不会介意的。

她之所以把赎银的标准定那么高,是因为如果定少了,那些有钱人就会觉得,既然犯罪成本这般低廉,那我犯一下罪是不是也没关系?反正我有钱,就算被判坐牢我也能把自己赎出来。

像她现在定的这个标准就很让人头秃了,一年刑期要交罚银一千两,两年刑期要交罚银三千两,三年刑期要交罚银七千两,四年刑期要交罚银一万五千两......

就她这个逐年往上翻一番的计算方式,再有钱的人家,也不可能三不五时就拿那么多的真金白银出来打水漂不是?

虽然她们也可以选择和那些出不起钱的女人一样,以劳役而不是银钱相抵,但问题是,就她们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做派、风一吹就倒的身体,她们是能养鸡养鸭养兔养猪呢,还是能开荒耕种拔草秋收呢?

再不然她们愿意一刻不停的扫大街、洗衣裳、缝缝补补、纺线织布、裁剪刺绣吗?

不是叶安澜看不起她们,而是如果她们真能咬咬牙坚持下来,那叶安澜也算是达到了对这些女人进行劳动改造的目的,这比她们直接交钱还要更让叶安澜开心。

然而从她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些没吃过苦又极度要脸的富贵人家的女眷,但凡是能够凑齐银子上交给当地官府的,她们就绝不会让自己去服劳役。

哪怕上交了这笔银子之后,她们的兜儿会变得比脸还干净,她们也绝不会为了保住银子让自己吃苦受罪。

也只有那些实在交不起这笔钱的,才会把“劳役”两个字当成救命稻草对待,就像现在这群被主家抛弃、正对着潘老爷子等人拼命道谢的丫鬟婆子。

“这两年你们不能离开济州,也不能在干活儿的时候偷奸耍滑,否则的话,你们的劳作期限是会视情况进行延长的。”

师爷话音刚落,那些丫鬟婆子就已经小鸡啄米似的一阵点头。

能不进大牢,还能不交银子,原本以为的一辈子做苦役也变成了只需要服劳役两年,摊上这种好事儿,她们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

众人对着潘老爷子一阵千恩万谢,然后又纷纷赞美了一通她们仁慈正义的济州新主叶姑娘,那在大宅门里练出来的马屁功夫,居然一点儿不比潘老爷子在官场练出来的差_(:з」∠)_

潘老爷子又是好笑又是无奈,他让人把这些丫鬟婆子全都送走,然后又让人专门把戚泓灵护送回家。

等到外部人员全都走光,潘老爷子又让人特意叮嘱了巡街衙役,以后要重点关照戚泓灵宅子所在的那片地方。

他怕戚族长被关起来后,他那位一不顺心就失智的夫人,会不顾一切对戚泓灵下手。

安排好这些,潘老爷子这才回了官衙后面他的住处。

戚族长父子三人入狱,戚家的族老之流肯定会生出旁的心思。

那些丫鬟婆子心中也已经对主家生了怨恨,偏她们又都是戚夫人原本的心腹下人,在戚家的下人堆里亲戚故旧多不胜数,彼此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影响力着实不容小觑。

有了这些人明里暗里的不断闹腾,接下来就不需要他再额外做些什么了,他只需静观其变,耐心等着戚氏一族从内而外渐渐生乱。

至于一直遥遥操控戚氏一族的李氏,唔,在对方主动卷进来之前,潘老爷子又不能做些什么,所以就只能对他们的那些小动作选择视而不见了。

不过他也不着急,反正来日方长,他还有很多时间慢慢瓦解当地这些土著在济州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259章 算计落空

潘老爷子稳坐钓鱼台,给戚泓灵撑了一回腰的叶安澜却在三天后被戚泓灵的前夫李清文指桑骂槐了。

他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赋,把叶安澜这个以女子之身统领一方义军势力的人,以及那些甘心受她驱使的人,全都酣畅淋漓骂了一遍。

偏他以古喻今,通篇没有一个字提到叶安澜和叶安澜麾下众人。

叶安澜纵使明知对方是在骂自己,却也不能因此就把李清文给抓起来收拾一顿。

但她也不是拿李清文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就在李清文写了这赋痛骂叶安澜的第二天,叶安澜就让人把这篇辞藻华丽、借古讽今的赋,快马加鞭送到了师兄谢渊那里。

再然后,主动投奔谢渊的李清文就被谢渊给拒之门外了。

李清文受了自家长辈的指点,在二十几个已成气候的义军势力当中,专门挑了谢渊这个有明君之相的义军首领投奔。

他本以为,凭他在文人当中的响亮名气,谢渊肯定会二话不说直接把他奉为座上宾,却不料谢渊居然连见他一面都不肯。

他自觉受辱,一怒之下干脆转道去了王崇义那边。

当然,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用自己最擅长的口诛笔伐,大肆抨击叶安澜和谢渊这两个碍了他事儿的人。

等济州李氏得到消息,李清文已经从黑戚泓灵,顺利转化成了谢渊、叶安澜一生黑_(:з」∠)_

李氏族长乍一听闻李清文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气得好悬没有直接吐血晕死过去。

他让人送李清文去谢渊那儿,一是为了让他暂避一时,免得他因为写了那样的一篇文章而被叶安澜这个济州之主穿小鞋,二则是为了让他代表李氏提前交好谢氏。

毕竟一来谢氏跟叶氏关系亲近,叶氏就算想要计较李清文写文章骂她们的事儿,看在李清文投了谢氏的份上,叶安澜也不好意思对李家太过分了,二来谢氏正如李清文知道的那样,非常被李氏的头头脑脑看好,他们一致认为谢渊很有明君之相,所以这也算是李氏对谢氏提前示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