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长姐无所不能(384)
有了这一条,可想而知如果一个男人想要纳妾,他将要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重重阻力。
甚至如果这一家子有三五个男人一起纳妾、生庶出子女,那他们家的纳税额度就会以一个非常离谱的速度直飚上去。
翻个三五成他们或许不在乎,可若是翻个三五倍甚至十几二十倍呢?简直想想都吓人。
而且这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如果他们的妻子宁可和离也不愿意丈夫纳妾,那么在他们夫妻和离的时候,如果妻子想要带走孩子、想要获得物质补偿,那么她只需把官司打到衙门,衙门就会按照大齐律为她争取应得的利益。
作为过错方,丈夫不仅无权反对妻子带走孩子,而且还必须支付一笔银钱作为对妻子的精神补偿。
除此之外,丈夫还需支付被妻子带走的未成年孩子的抚养费,数额多少视当地的消费水平和男方的家庭环境而定。
除了这些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处罚(创收)措施,大齐律还规定了,如果庶民既要违法纳妾,同时却又不想乖乖受罚,那么当地衙门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对他们处以劳役、流放甚至充军之类的刑罚。
而如果既要违法纳妾,同时却又不想乖乖受罚的家伙是勋贵官员或者皇室宗亲,那么他们的上级官员或者皇帝本人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降职、罢官、降爵、夺爵之类严厉处罚。
至于皇帝本人,大齐律写了,历代皇帝都由宗正负责监督,而他们万一违法,他们就必须每年按比例从自己的私库往外拿钱。
敢朝皇帝的小金库下手,不得不说提出这条律令的叶安澜是真的足够勇。
她甚至还考虑到,万一有那真正的勇士,身为女子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堂而皇之的养了三夫四侍,这种情况官府应该怎么处置。
然后她考虑的结果就是,“本条同样适用于女子娶夫纳侍”。
这行字一写上去,朝堂里的那些男性官员,对负责修订大齐律的那些官员直接就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口诛笔伐。
他们吵吵的重点,直接越过了“大齐律对男子逾制纳妾的惩处过于严苛”,变成了“负责修订大齐律的官员简直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
第438章 利益至上
替叶安澜背锅的那些官员一声不吭,叶安澜却自己主动站出来,接下了来自那些男性官员的口诛笔伐。
她一脸好奇的表示,“这条是我提出来的,也是得了陛下许可才写进去的,却不知各位大人是从哪里看出我‘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的?”
被她问到脸上的一众男性官员心想,“老子就知道肯定又是你作的妖!”
为首的冯御史慷慨激昂的喷着口水,“女子怎可娶夫纳侍?国公你这还不是罔顾伦理纲常?”
叶安澜手脚麻利的躲开一些,“女子怎么就不能娶夫纳侍了?咱们的老祖宗可还经历过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那个阶段呢。”
冯御史被她这一脸无辜气得血压飙升,“女子当娴静守贞,遵三从四德!国公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他一脸鄙夷,叶安澜却并没有多大反应,不就是含沙射影说她是个乡下泥腿子,没见识、没教养嘛,她又不是第一次被人这么说了。
比起争论这个,她更想和对方争论一下女子怎么就不能三夫四侍,她长长“哦”了一声,然后摆出一副谦虚向学的态度,“要是我没记错的话,三从四德这个概念是东汉时期才有的吧?怎么,提出这个概念的那女人,她后来难不成是做了女帝了?也不对,照你对她的这推崇程度,她就是做了女帝怕是都不太够。啊,那她应该是做了天帝了吧?”
冯御史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老夫推崇她,是因为她乃是天下女子典范,与她是什么身份可没有任何关系!”
叶安澜又是意味深长的一声“哦~~~”,她道:
“我懂了。从你的角度来说,她的身份确实不重要,她做了什么也确实不重要。”
“虽然她爹死得早、丈夫也死得早,她都没能感受一下天下女子千百年来遭受的无尽苦楚,就理所当然的用‘三从’把后世女子全都推进了火坑。”
“虽然她抛头露面当女先生,和男子一样读书、在外行走甚至著书立说,借着当时邓太后的手插手朝政,根本就没做到她所谓的‘四德’。”
“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她的‘三从’和‘四德’,让身为男人的你得到好处了。”
“说白了你这就是......利益至上,有奶就是娘嘛,我懂!”
冯御史无言以对,被她怼的直接白眼儿一翻,晕倒在了金銮殿上。
叶安澜大获全胜,她得意地挺挺小胸脯,“还有谁要说我叶安澜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的?来,站出来,让我看看我到底哪里罔顾伦理纲常、大逆不道其心可诛了。”
众人:......
刚刚还一脸义愤填膺的朝臣们,现在却大半都恨不能直接缩到柱子后头,让叶安澜看不见他们瑟瑟发抖的小身影o(╥﹏╥)o
少数几个还在顽强挺立着的,气势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其中一人硬着头皮顶上,“你、你竟然管到了陛下头上,这难道不是大逆不道其心可诛?”
这题谢渊会答,他清咳一声,一脸正气的说:“朕自当以身作则,在天下臣民面前起到表率作用。”
众人:......(╯‵□′)╯︵┻━┻
皇帝不是对叶安澜生出忌惮之心了吗?不是把她的功劳和名声抢了一半给韩瑢吗?这怎么突然就又开始帮叶安澜站台了?
感觉自己被耍了的一众朝臣:骗子!!!渣男!!!
关于逾制纳妾律法的争执就这样结束了,叶安澜和谢渊大获全胜。
叶安澜收获了她想要的男.权社会下女子地位的提升,谢渊则是开拓了新思路,有了光明正大加税的法子。
两人合作共赢,那些想要仗着财富或者权势多纳美妾的男人却是被他们给坑害惨了。
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忍痛放弃了多纳美妾的想法,可更多的人却还是怀着侥幸心理。
他们管不住自己中间的那条腿,可又不想真的如大齐律法规定的那样,给国家缴纳高额赋税,于是就打着“丫鬟”的旗号蓄养妾室。
可问题是,丫鬟也不是谁家都能随便用的。
在前朝大周,律法规定了只有秀才、举人、(同)进士以及九品以上的在朝官员才可蓄养奴仆。
而在大齐,律法不仅规定了只有举人、(同)进士以及九品以上的在朝官员才可蓄养奴仆,而且还详细规定了他们蓄养奴仆的数量上限。
但凡家中签了死契的奴仆超过这个数量上限,超额蓄养奴仆的主家就必须像多纳了妾室似的,每年多向衙门缴纳“罚款”形式的赋税。
如果不想多交赋税,那他们就只能像普通庶民似的,和良籍的庶民签订用工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