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子妃失忆了(38)
她有时候什么都不记得,有时又相当清楚,更多时候说话态度很混乱吗, 记得的也是错乱的年份。苏千轶自己失去记忆,知道这种理不清记忆的情况下,内心会有多少不安。
记错时, 老夫人会觉得周遭一切陌生。她下意识想寻到熟悉的人,面前却只有苏千轶一人。苏千轶一次解释:“我是苏千轶,您的孙女。”
两次:“我就是苏千轶。”
三次:“祖母, 我是苏千轶。”
一个时辰重复两三遍, 两个时辰重复得有点记不清。苏千轶格外有耐心, 一次又一次回答。她在这里,老夫人哪怕脾气骤然变化,也没有一次对着苏千轶发火。
老夫人每回认出她来,就和她说一些贴己旧事:“你小时候长得乖巧。别家孩子闹腾,你从来安安静静。晚上起夜也是自己一人偷偷摸摸玩,从来不让人操心。”
老夫人会说迎春:“小迎春去哪里了?他是个可怜的。一出生就没有父母,形单影只在这世道上。永远不能脱离花阁。”
老夫人也会说苏家其余的人。她对自己的儿子苏明达很是想念, 但也明事理:“明达自小有主见。苏家人少, 代代相传隐有败落之相。他爹走得早。他为了能够光耀苏家, 免不得多操劳。”
“柳氏年纪轻轻跟着你爹到京城来。娘家远在江南,要好的姐妹都不在身边。她配合着你爹希望苏家能好好延续下去,对你弟弟偏爱些, 教导其实一样严苛。”
人一生之所选, 不是非黑即白。
他们都走在自己选好的那条道上, 是非对错,曲折顺畅, 终是自己背负。
苏千轶在老夫人的话里,对自己爹娘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渐渐明白他们的为人和想法。她也从老夫人的只言片语里,听出这些年老夫人对她的教诲。
“人一定要多学点。年长者之所以懂得道理多,知道的事情多,是因为他们看过的多,经历的多,了解的多。若是你每日比旁人花更多时间去看去经历去了解,当你到他们的年纪,自然比他们厉害。”
“万万不要因你女子而束着自己。你说天上的飞鹰与地上的走兽不同,那是不一样。可男子和女子又能有多少差别。那些差别全是这天下人给的。”
“你要学好规矩,学好礼节。你做的事让任何人都挑不出差错,至于其他的,他们无人能管得了。苏家走到如今,靠的就是我守着这个道理。”
“情之一字,可信,不可轻信。苏家于你是多少年的情分?旁人才多少年?为了年份少的,去敌对年份多的情。天下这种傻子,多没有好下场。”
当老夫人不大清醒时,给出的教诲奇怪得多。她会说:“千轶,疯才能得到一切。你若是个正常的人,活不下来。”
又或者:“这世道无非情与利。可悲可笑可叹。”
不知道迎春是不是也跟着老夫人学着这些。
苏千轶听着很是耳熟,恍惚间似乎能窥见老夫人以前和她说这些的样子。说是窥见,其实不大精准,脑中的场景比梦中还要模糊,让人无法辨别真假。
苏千轶和老夫人聊得口干舌燥。到日落才惊觉出来太久。
苏家人必然发现她出门了。
老夫人说了那么久的话,累了。她耷拉着眼皮,双颊和唇角一道下垂,神态呆呆的,像用尽了一天力气。她拽着苏千轶的手,让苏千轶无法轻易抽身。
天到晚上冷下来,侍女终于回来:“小姐,老夫人该用饭休息了。您是在这里用饭,还是回去?”
苏千轶:“我回去。”
侍女应下:“是。”
侍女上前,见老夫人拽着大小姐,并不觉得惊奇。她凑到老夫人身边好声好语劝说:“老夫人,大小姐该回去了。她年纪已大,您今晚上不能留着她。”
老夫人没有反应。
侍女不气馁,继续劝说:“老夫人,大小姐要回了。您要吃饭,要回房。我带您回房。”
苏千轶陪了祖母一整个下午,不知道为什么,到此时此刻见到这一幕,鼻头才发酸。她似乎本能意识到,面前是她祖母,陪同她了那么多年,如今垂垂老矣。
侍女再度说着:“老夫人,醒醒。我是桐束。大小姐苏千轶,千轶大小姐该走了。她下回还会来看您。”
当苏千轶的名字出来,老夫人动了动眼,努力抬了下眼皮:“该走了。”
她拍了拍苏千轶的手,随后慢慢松开:“该走了。”
如此这般。
苏千轶腿沉重到起不了身。侍女歉意笑笑:“大小姐,您在宅子中可随意走动。屋子与书房里的一切陈设没人动过。要回去时,您直接回就是,桐束实在送不了。”她搀扶着她祖母回房间。晚上外头凉,万万没有让老人继续晒月亮的事。
屋内一阵繁忙,苏千轶许久站起身,叫上春喜:“我们去屋里和书房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
春喜应答:“是。”
春喜和小姐一同长大,当然知道哪里是小姐的屋,哪里是书房。她领着自家小姐前去,并说着:“小姐这边。”
苏千轶到自己房间。
屋里看上去是普通的少女闺房。床、衣柜、梳妆台齐全。床上没有人睡,依旧铺着被褥,甚至一看就是这几天睡的厚度。
梳妆台那儿有点胭脂水粉,不多。看着没怎么大用过。衣橱里尚且有不少衣服。每一套都打理得齐整。
苏千轶一点点摸索着屋中的一切,然后打开了不止一个暗柜,还发现床底下竟也有一块地是藏了东西。她一一检查着东西。
与苏宅书房里的私房钱不同,这里的私房没有银票,仅有各种契。有和人的契,其中签的年份长的,几乎可认为是卖身契,长达几十年。有年份短的,大约是三年五年。
人名一个不认识。
有各种商铺的契。契上面的人名仅有几个是她的,大多归在前面那些个人名下。房屋地契、田契也有不少。
当苏千轶转道书房,很快发现书房里翻出来的东西里有不止一个账本。她认为自己能看得懂,只是翻开几页,她只能对着一行行字如同木鸡。
看不明白,一个字都看不明白。
苏千轶愁苦把东西全部收好,回头对上春喜。
春喜面对小姐的愁苦,指天发誓:“小姐,您不用问我。我真的只知道有这些私房,其余什么都不知道!”她要是知道,早告诉小姐了。
苏千轶长叹。
贴身侍女仅此一个,还不靠谱,一无所知。
苏千轶坐到了马车上,心情与来时全然不同。她对自己过去不知道的事很多,不知道该具体找谁问,不知道可以和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