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外挂来篡位(163)+番外

作者:滚来滚去的团子 阅读记录

"到时候会有很多官夫人和你套近乎,如今席上以你为尊,不用太让着谁。"

江梨难得又被套上那套沉甸甸的王妃冠服,差点没把脖子给压断。

易北临行前特意绕到江梨房中,替她选了几样首饰。

江梨哦了一声,点点头。

"我就照着皇后娘娘那个派头来就对了,是吧。"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么,在宫中那么久,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

易北被江梨的上道给逗乐了,伸手揉揉江梨的脑袋。

"没错没错,架子端起来。"

易北的口风不好套,估计今晚会有很多人把主意打到江梨身上,枕头风不就是这么吹的么。

派出夫人家眷前来打探一下王爷的意思,或许王爷还有些不好说出口的,也得借着王妃的口来传达呢。

易北穿着封王时的紫色团花朝服,和江梨站在一块儿,端的是花团锦簇两大只。

郡守大人派来的车架早早在王府前等候。

歌姬献唱,舞姬柔媚,席上觥筹交错,人人喜气洋洋,一派欢迎之态,所言皆是王爷一路辛苦,无人提及公事。

易北一一应下,酒到杯干,特别豪爽,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江梨则被一群官夫人团团围住,从京中流行的胭脂水粉到各色妆容,从衣服首饰聊到家中陈设,言辞亲热,只是碍于江梨王妃之尊,自己夫君再高的官位,都不敢和江梨称姐道妹。

江梨努力回想皇后的模样,尽力把自己的表情拗到和她一致。

官夫人们越发感慨,到底是从京城里来的,听说还是圣上亲封的县主,派头就是不一样,于是越发恭敬,即便是先头存了些打探的小心思,如今也被江梨连消带打,灭了个干干净净。

于是,席过人散,夫妻二人秉烛夜话,互通消息,发现竟然俩人周围都只谈风月,无涉国事,不由感慨果然地方水深不比京城差,连官家夫人都如此谨慎小心,沉得住气,真是藏龙卧虎,高手在民间。

第122章 借人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易北的行程被殷勤的郡守大人安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起来去城中最出名的酒楼吃早饭,接着逛一逛上午的街道,看看围观群众菜摊上的蔬菜有多么新鲜,大姑娘小媳妇挽着小篮子出门买菜的生活是如何和谐,接着午饭又去吃当地的名菜,下午小睡片刻,便去城外看看周遭风景,至晚回来,还来看看安乐郡中人们悠闲的夜生活,吃吃小摊点心,也算是体察民情。

城中逛完还有隔壁县,县城逛完还有周围村,村子逛完还能再折回来看看商户是否按时交税,建筑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从业人员是否混进了生人,等等等等,事情多得说起来都要说上半天。

而江梨则被各种各样的拜帖直接埋了。

最开始郡守夫人还想打着自己好歹是一郡最高长官夫人的旗号,以江梨闺中密友的身份,不用拜帖直接上门,结果被笑眯眯而又略带遗憾的碧云直接拦在了大厅上,灌了满肚子的香茶点心,然后无功而返。

而江梨在郡守夫人来的第四次时终于空了出来,和夫人把臂言欢,对于夫人来了三次却没见着正主儿的事情懵然无知,特意把碧云叫来正经吩咐,郡守夫人是贵客,她的拜帖无论什么时候来,无论自己有什么事,都必须要第一时间递到自己手上。

碧云连声称是,诚惶诚恐跪下给郡守夫人致歉,请罪自己招待不周,怠慢了贵客。

还处于观望期的夫人们彻底明白了王妃娘娘的架子到底有多大,想要拜见先得通传,一个两个乖乖回家写拜帖。

易北在外头忙,江梨在后院也没太闲着,王府在修缮到过程中,郡守大人已经给添置了一些最基础的下人,比如说厨娘花匠之类做杂活儿的人,但更高级一点的比如说侍女仆从,则没敢随意往里塞。

毕竟都是一路当主子当过来的人,身边肯定已经有了一大批得用的心腹,他往府里塞人塞多了,还会让易北觉得他别有用心。

陈管事最近忙着在外采买丫鬟小厮,找了一堆的人牙子,一个一个挑过去,只觉得到底是小地方,看上去一个两个都不顺眼,只能凑合凑合买回来再慢慢教规矩。

于是,在喝了三杯茶,说了无数闲话之后,郡守夫人终于还是先开了口。

"娘娘初来安乐郡,所有东西都是刚置的,妾身也不知娘娘王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敢乱添,如今娘娘既然已经安置下来了,这府里……"

已经年逾三十保养得宜的郡守夫人微笑着,打量了一下江梨身边站着的碧云。

"如今圣上大力省俭,妾听闻京中以皇后娘娘为首,各宫娘娘各家女眷都不添新衣,按说这省俭也要省俭,只是娘娘到底是王妃之尊,太过于素净总归不太好,妾看娘娘身边总是只得这一个丫鬟使唤。"

顿了顿,郡守夫人笑得越发和蔼。

"妾不是说碧云姑娘不能干,可再伶俐,娘娘身边只有一个贴身侍女也太过不像,妾这儿倒是有几个还能看得过去的丫头,若娘娘不嫌弃,偶尔能指点一下这些丫头们,倒是她们的福气了。"

游完封地接着就要开始选府中配套的基础官员,那是郡守要操心的事儿,而郡守夫人的任务,就是要来探一探江梨的口风,看看往王府里塞下人是不是容易。

一方面是好心,另一方面也是试探。

"夫人盛情,本宫心领了,碧云是宫中贤妃娘娘赏的宫女,跟着我惯了,出嫁便只带了她一个,其余的人都留在京中王府,毕竟路上人多也太过繁琐,京中也的确需要人看着,便没把她们带过来,夫人来的不巧,陈管事昨天才和我说人已经挑好正在教规矩,想来过几天也能用了。"

十一皇子府都快被安插成个筛子了,好不容易躲来封地,她才不要把府里又变成各个能人的角力场所。

这几天来的夫人们大多都打着江梨初来乍到不方便的旗号,往府里塞人,统统都被江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挡了回去。

后院里选人都是小事儿,最麻烦的还是易北要用的那一群人。

虽说是封了地,但易北只有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权,没有任免权,王府里要配的也就是一套日常对外办公联络的十来个专属官,比照东宫的配置减掉两级,谁上任都是由易北说了算。

郡守仗着地头熟,每带易北走过一个地方,就招来当地里正,谁家是孝子,谁家有才名,谁家考了功名还没得官做,根根底底都和易北交代清楚,供王爷随意挑选。

易北一一记下,然后谁都没挑。

"你那儿还有人没,借两个使使?"

易北在郡守殷勤的带领下,初步巡查完自己的封地,总算是暂时偷得一点空闲,泡上一壶茶,拖着曹仝说闲话,狮子大开口,提出第一个要求。

曹仝被易北的直白和豪爽狠狠噎了一下。

直接子承父业的曹仝,上任帮主后的重心,是如何收服父亲留下的旧部,但基本上该要的人,该有的配置,在一代又一代帮主孜孜不倦的努力下,都添置得很是齐全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