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于亿万生命之上(1949)+番外
百济国王年轻的时候以前一直不理解中原的蜀汉皇帝刘禅为什么要乐不思蜀,直到他从逃入百济的鲜卑人的嘴中得知大楚的强大。该死的大楚的集体农庄竟然所有百姓都能吃饱饭,十天可以吃肉!这是神仙过得日子吗?
百济国王陡然理解了刘禅乐不思蜀,刘禅在蜀国一定与他在百济国一样穷得叮当响,史书中当皇帝有三千后宫,酒池肉林,丝绸铺路,上好木材当柴烧。可他和刘禅这种苦命皇帝别说什么三千后宫了,吃饭多吃一筷子大白菜都会听见官员咳嗽提醒,不能太奢侈。该死的,吃一筷子大白菜叫做奢侈!
百济国王在“王位”和“吃饱饭”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饱饭。当国王就是为了吃饱饭,有饱饭吃谁在意当不当皇帝。
楼船上,胡问静看着欢呼的百济百姓,怒不可遏:“谁让他们投降的?不许投降,继续打!”小问竹人生第一次带兵出征,哪有对手直接投降的,必须打一场!
一群将领悲伤地看着胡问静,百济百姓真是可怜,想要投降都不可得。
胡问竹趴在船舷边,用力地向码头挥手:“我就是胡问竹,哈哈哈哈!”司马女彦问胡问竹:“问竹姐姐,我们赢了吗?”胡问竹用力点头:“是啊,敌人投降了,我们赢了!”司马女彦欢呼:“我们赢了!”
一群将领看胡问静的眼神更悲伤了,长公主比你更像伟大的皇帝,你就是一个烽火戏诸侯,草菅人命的昏君暴君。胡问静理直气壮,抖衣衫:“看清楚,我不是皇帝,我是古月青将军,谢谢。”
百济国顺利投降,无数百姓欢欢喜喜地看着巨大无比的楼船靠岸,有百济百姓大声地叫着:“我们大楚就是强大!”无数百济百姓欢喜无比,身为大楚人的自豪感爆棚。
百济国王欢欢喜喜地跪在胡问竹的面前,自告奋勇:“微臣愿意为长公主殿下前驱进攻辰韩!”百济和辰韩关系不怎么好,你打我我打你,为了大楚杀向辰韩简直是公私两便。
胡问静恶狠狠地瞪百济国王,问道:“辰韩不会也投降了吧?”
百济国王小心地看站在大楚长公主背后却肆无顾忌的说话的胡问静,小心地问道:“微臣敢为将军是何人?”
胡问静挺胸:“本将是大楚长公主殿下座前第一猛将骑都尉古月青是也!”
胡问竹用力点头,板着脸道:“老古,要谦虚,本公主手下猛将无数,你未必是第一的。”司马女彦用力道:“下次我们比比谁厉害?”傲然看“古将军”,下次比画画,谁赢了谁就是天下第一。
百济国王小心地回答道:“回禀长公主殿下和古将军,那辰韩有吞并天下之心,不服王化,肯定不会投降的。”
……
“谁说我们不肯投降!”辰韩国王悲愤无比,浑身每一块肌肉都在颤抖。
辰韩有夺取天下之心是没错,可是此天下非彼天下,辰韩的野心撑死就是吞并百济,绝没有与大楚争夺天下之心。
一群辰韩官员痛哭流涕:“我们被百济坑惨了!”大楚的水师占领百济国是一件大事,辰韩当然有人飞快赶去探听消息,那停在码头的山一样高大的楼船,那一个个披着甲胄拿着闪亮的刀子的强壮士卒,所有的一切都说明大楚比传说中更加可怕凶残一万倍。小小的辰韩怎么可能对抗大楚?
一个辰韩将领膝行前进,嚎啕大哭:“该死的百济啊,为什么要往死里坑我们?我们怎么可能对抗大楚?”辰韩与百济的北面就是大楚的平州带方郡,在大楚的地盘中压根排不上号的带方郡就能压得辰韩与百济不敢动弹,何况是整个大楚呢?这简直就是老虎与蚊子的差距!
辰韩君臣同哭,心中的悲恸充满了整个宇宙。辰韩国王悲愤道:“凭什么不许我们投降?我们偏要投降!”
辰韩官员用力点头,投降的意志坚定无比,大楚被百济国王挑拨,错误的不允许辰韩投降,但是辰韩百姓不会屈服在大楚的(淫)威之下,无论如何都要为了投降而抗争到底!
辰韩国王双目赤红,厉声道:“宋仲基!你带一百人高举‘大楚万岁’,‘辰韩是大楚领土’的旗帜去百济,记住,要一路敲锣打鼓,严防百济捣鬼!”
“郑智薰,你带一百人坐船去会见大楚长公主殿下,百济一定会阻止你们,你们一定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要能够见到大楚长公主殿下,什么屈辱都要承受!”
“郑京浩,你带一百人在辰韩所有港口建造‘欢迎大楚’的大字雕塑,字越大越好,必须隔着几海里都能看到。”
“朴成雄,你带一百人教导百姓唱歌……”
朴成雄摇头道:“陛下,我们不需要这么做。我们有王牌。”
辰韩君臣一齐看着朴成雄,朴成雄缓缓地道:“辰韩有个传说……”
郑京浩陡然想起来了,失声道:“秦人!”
其余辰韩君臣陡然想起来了,脸上堆满了笑容:“秦人!”
辰韩有个传说,六七百年前有一群逃避徭役的秦人建立了“秦韩”,后来慢慢地成了“辰韩”。这个传说漏洞百出,辰韩人是不怎么信的,但是此刻却是辰韩的救命稻草。
辰韩国王厉声道:“传令下去,辰韩改为秦韩!宋仲基,郑智薰,你们去见大楚长公主的时候必须……”他沉吟了,“认祖归宗”?意思虽然极其的对,但是大楚都不准辰韩投降了,这“认祖归宗”只怕过于平淡,缺少对远离故乡的深刻认识。
辰韩果然咬牙道:“……打出旗帜,辰韩,不,秦韩‘倦鸟知还’!”这个词语极其地具有深意,首先明确了秦韩是大楚的一份子,大楚就是秦韩的家,其次说明了秦韩一直在外流浪,犯了严重的错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
一群秦韩官员用力点头,只要这个四个字传扬开去,大楚好意思不收吗?秦韩的人都是秦人的后代,与大楚同根同源,比百济亲近多了,没道理允许百济投降却不许自家人投降。
……
大楚平州。
文鸯调动了两千精锐铁骑准备配合长公主胡问竹进攻高句丽。
“若不是被刘弘拖了后腿,老夫早就灭了高句丽了。”文鸯对高句丽根本看不上眼,明明压根不能打,就是一群菜鸟,偏偏不肯老实,四处出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平州这些年屡受其害。若不是高句丽寒冷,幽州平州大战之下人口稀缺,一切以百姓的休养生息为主,文鸯分分钟就杀入了高句丽。
一个扶余人将领大声地道:“若是文将军允许,我等愿为先驱!”
文鸯身边的将领微笑着,扶余人听说大楚要东征,爽爽快快地就举国投降了,此刻自然要缴纳投名状。
文鸯笑道:“你们出动三千人从北向南杀入高句丽,不用与高句丽人纠缠,只管一路向南。”
大楚长公主要从海路东征的消息传了几个月了,高句丽肯定早已知道了,此刻大量的军队一定都在东面沿海地带等待与长公主决一死战,其余地方空虚无比,骑兵冲突之下高句丽根本不可能有力量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