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377)+番外
她没有作声,王十三继续道:“信上还说,那段时间南崇正在严查走私,只要官府有了真凭实据,连审都不审,直接就地格杀,家产充公,好几家和这边做过买卖的都被连根拔起,我大约不知是其中哪一家的孩子,被托孤托到了王家。”
文笙听到这里,到能理解王十三为什么心里觉着别扭了。
原本若是非亲非故,得王家收养长大,受人恩惠,为人卖命,也算是天经地义。
想来王十三就是这么想的,如今不但卖命了,还卖出感情来,却突然得知自己本是少爷命,王家明明拿了托孤的好处,却连个闲人都不愿养,把自己送进善堂那种地方,只要不是傻的,再对着王光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王十三叹了口气,席地躺下来,头枕着手臂仰面朝天。
“八年前,江那边来人找我了。”
咦,还有后续呢。
文笙道:“八年前?你不知道?”
王十三嗤笑一声:“王光济骗那人说将我送到百相门学艺去了,派了王二、王三他们陪着来人去百相门找我,结果走在半路上,你知道的。”
文笙无言,难怪王光济先前在江北结交匪类,江北贼都认其为大哥,这人狠起来手段是真毒辣。
“王三来信主要跟我说这个,他说来找我那人是个老头儿,嘴巴很紧,但言下很看不上百相门,他们几个酒里下药偷袭在先,还是折腾了好半天才把人弄死。还说这事王五也参与了,被那老头儿在大腿上打了一掌,我若是不信可以去问他。”
“你问了?”
文笙觉着以王十三的精明,这么大的事不会轻信人言,必是经过了核实,有了定论,才会烦恼成这样。
半明半暗的月光里,王十三翻了个身,面对着文笙:“不用多此一举,王三敢这么说,必定是真的,而且我还记着王五当初腿上确实受过很严重的伤,养了一年多才好。”
“那你有什么打算?”文笙问他。
王十三没有说话,又翻了个身,他这么翻腾个不停,显见心里烦躁。
文笙想了想,先问了个好回答的问题:“那你有回南崇去找寻亲人,认祖归宗的打算吗?”
这一次王十三没怎么犹豫:“不去。涉江走私,本就是提着脑袋赚钱的勾当,到临了也没给我安排个好去处,还指着我给他们报仇怎么滴,我傻啊我。”
说到底,王十三是在大梁长大,在江北整日见飞云江上两国打来打去,很难对南崇那边产生好感。
文笙这般想着,果然,就听王十三沉默了一阵,又断然道:“爷想好了,这辈子不过飞云江,有本事把我送来,就别想我找回去。奶奶的,有违此誓,天打雷劈。”
“……”文笙想,酒对人的影响还真是不能忽视。
不是烦这个,必是在烦同王光济之间的纠葛。
这么多年为人鞍前马后,打死打生,现在回过味,感觉出不值来了?
文笙沉吟了一下,问他道:“那我问你,你能在善堂里活下来,有今日,是因为那两船金银呢,还是凭自己的本事?”
王十三冷笑:“自然是十三爷自己的本事,爷虽然天分高学得快,可学武从来没有偷过懒,像王三、王五他们都能靠自己活下来,我为什么不能?”
“这就是了。因为你这么多年安心为王光济做事,对他忠心耿耿,才得以活了下来。既然这样,你对过去还有什么好后悔窝火的呢?”
王十三躺在那里,抓了抓脸,从善如流:“对哈,有道理。”
文笙总结:“所以你根本无需这么烦恼,只要想清楚今后的路该如何走,要怎么对待王光济就好了。”
“不错,经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舒服多了,不愧是读书人啊。那你再和我说说,这今后的路我该如何走,对了,你还没说死活非叫我到离水来,到底是想要干啥?”
第三百三十二章 赶鸭子上架
这节奏进行得太快,叫文笙着实迟疑了一下。
是直接开口,还是先含混过去,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她是想着和王十三开诚布公说一说诈降的事,但不是现在,王十三这会儿正陷在傻了二十年的懊恼里,未必有心情听这个,她也没有什么条件可以打动对方。
“你往后……不如来我们这边。我们同王光济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冲突,人与人的关系不过三种,亲朋、仇敌以及陌路。亲朋做不成,后面两种你可以慢慢地想,总好过一个人留在孤岛上做野人。”
“你们这边?纪南棠要造反了么,哈哈,没想到纪南棠这等人也会造反。”
文笙没有纠结他话里的嘲笑之意,道:“世事多变,仅凭自己想当然的猜度,到最后证明往往是错的。十三,你想要什么?人来世间走一趟,总不能浑浑噩噩混到老,没点儿追求吧?”
王十三闻言又是一通笑:“追求?荣华富贵、封妻荫子算不算?”
文笙淡淡接言:“自然是算的。你要荣华富贵,先要有进身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权势也是如此,要你像王光济那样得到这些,虽是捷径,你会去做么?至于封妻荫子,也是一样,你得先出来做事,好好努力。”
王十三慢慢止了笑,变得正经起来,疑道:“你们这么费力气要招揽我,能给我什么,又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不对,你还是直说吧,想要我做什么?”
文笙没有直接回话。手下琴弦“仙翁”一声,随即响起来的是一曲《太平春》。
琴声中的四海升平,繁华喜乐因为暗合了《伐木》,听上去那样的明晰生动,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打动。
王十三难得没有打岔,静静听着。
一曲弹罢,文笙道:“我想请你帮忙。去做一件大事。营救程国公李承运。”
是“我”,不是“我们”,但王十三全不像杨兰逸好糊弄。文笙话音方落,他便道:“你们想奉李承运为主?”
文笙没想到他这么快道破天机,没有否认,接着道:“这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关乎天下气运,只要能救出国公爷。我们可以至少提前五年结束战乱,迎来太平盛世。只是程国公现在被关押在白州大牢,十余万敌军虎视眈眈,一时无法强攻。只好智取。纪将军麾下虽有数万将士,英雄豪杰无数,论武艺高强。灵活机智,没有一个可以及得上你……”
王十三摆了摆手。打断文笙的话:“行,行,大道理不用和我说,夸我激将也都没用,你只说说叫我干什么,要是容易,我就随手帮你们办了,权当感激你把我弄到离水来,盛情招待。若是麻烦,我自己还一团糟呢,没那心情!”
何止麻烦,还极度危险呢。
文笙早知道王十三很难被打动,却也没想到,还未怎么细说究竟,便被他挡了回来。
就不信他是铜墙铁壁,全然无从下手。
“你说说条件,只要我和纪将军能做到的,就一准答应,哪怕暂时做不到,也可以慢慢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