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406)+番外
文笙早知道林经在江北活动,她更想知道的是马车里的人是谁。
这么匆忙……一个念头不可遏制涌上心头,不会是钟天政吧?
那晚钟天政虽被《碎玉》打落到海里,但自己尚且活了下来,以他的身手,不大可能就此一命呜呼。
文笙不及多想,道:“跟上去瞧瞧。”
王十三和云鹭加快速度,自后头追了一阵,无奈两下里拉车的马相差太过悬殊,通常所说的望尘莫及,那好歹还能望见,这不大会儿工夫对方跑得连影子都不见,三个人只得放弃了追赶。
云鹭前后研究了一番车辙,回来同文笙道:“别急,他们在咱们前面,说不定同路。”
也是去沙前县的?然后过江,去南崇?
不是没有可能。
文笙是凑巧身边有个医术高明的穆大夫在,即便如此,还弄得九死一生的,钟天政受那一下重击,说不定伤得更重,也急需去找燕白救治。
文笙在车里头,半天没了动静。
云鹭不禁心中发沉,这姓钟的为什么如此阴魂不散,顾姑娘都这样了,还不能清静清静,他两个人……老天爷这是作得什么孽。
王十三浑然不觉,道:“那还好了,到了沙前再说,若真是那姓钟的,正好趁他病,要他命!”
文笙开口:“不错,难得送上门来,别叫他跑了。”
“放心吧,别看他们刚才那么神气活现,我怀疑跟咱们一样,都是虚张声势,姓钟的在林世南眼里可是条大鱼,想过飞云江没那么容易。”王十三道。
云鹭在旁听着他二人一唱一和,研究怎么对钟天政赶尽杀绝,不禁有些恍惚。
看来顾姑娘是真的将以前的事尽数抛下了。
半天之后,车到沙前。
之前他们估计沙前做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南崇驻军应该比云边少,但其实不然。
如今江北大营已经被林世南率大军踏平,南崇方面对飞云江北岸重新进行了一番调度安排,江上重重封锁,只对有限几处开放船只往来,这其中就包括了沙前县。
这时候的沙前,老百姓大多老老实实闭门不出,商贩们除非早就与南崇有勾结,否则还在观望当中,远没到发战争财的时候,由港口到大街上一车车运送的多是军备军粮,分配好之后,再运送到包括云边在内的附近几县。
看到这情形,云鹭不由地说了句公道话:“比起东夷人来,林世南实在是强多了,好歹从江那边运了粮草过来,没有下令南崇兵就地抢掠。”
文笙最近无暇关注江北的局势,估计云鹭这番话代表了好多人的想法。
江北的老百姓没有太受罪,这是好事,但细思这里面的原因,还在于南崇和东夷进犯大梁目的不一样。
南崇立国不过三百年,包括皇族在内,本就是大梁人,和飞云江以北的人们说着同样的话,有着一样的习俗,他们怕是做梦都想完成开国皇帝的遗愿,攻克奉京,吞并整个大梁。
想也知道,这等情况之下,想求燕白出手,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笙这些念头在脑间一闪而过,随即便丢在了一旁。
还是先想办法过了飞云江,等见到燕白之后再想这些吧。
过江的事还要麻烦王十三。
沙前港盘查非常之严,没有南崇军方的人出面通融,别想开船出去,之前蒙混出云边城的法子想都不要想。
王十三先领着两人找地方住下来。
安顿下来之后,他去找熟人碰运气,云鹭则被文笙打发出来,在县城里悄悄地寻找起了林经和那辆马车。
按说云鹭是初次到沙前,人生地不熟,很难下手,但架不住文笙对钟天政的行事方式熟啊。
她叫云鹭多多留意城里的药铺,反正若钟天政在此地有产业,多半也像别的地方一样,不外乎药铺、茶庄这几样,若是没有产业,钟天政有伤在身,到了沙前,仍然要找药铺治伤拿药。
如此不过一天工夫,云鹭果然发现了林经的踪影。
马车也找着了,车里空着,云鹭虽然顺藤摸瓜,却无法断定车里的人到底是不是钟天政。
云鹭回去同文笙讲,文笙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叫他继续盯着。
林经在沙前,钟天政若是也在,就不应该走远,他现在身边没什么人可用,断不会撇下林经,自己过江去。
再说,以钟天政身份之敏感,林世南必是想抓他而不可得,他怎么过飞云江?
如此过了一天又一天,云鹭这边没有什么进展,王十三那里到是打通了关节。
这回他是真找到了熟人。
王光济在时,就是通过的此人疏通关系,往来飞云江。王十三手里握着对方这么大的把柄,生死攸关,那人不得不给十三爷网开一面,弄了条船,定下时间,送他赶紧过江去。
文笙犹豫半晌,决定叫云鹭留下来,有这等天赐良机,不能放过了钟天政。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刀削面还是混沌面?
其实要叫文笙看,让云鹭这么实诚的一个人去盯钟天政的稍,颇叫人放心不下,若是能和王十三换一换,王十三留下来,由云鹭陪着自己过江那就皆大欢喜了。
可惜不成。
她只能千叮万嘱,叫云鹭多加小心。
若是钟天政伤重,已经神智不清了还好,怕就怕他还能打坏主意,以他的狠辣,若是发现了云鹭,绝不会手下留情。
王十三拜托的这位南崇将领姓梁名宏,梁在南崇是国姓,也是大姓,梁宏的叔父也在军中效力,别级还挺高,跟在大将军林世南身旁听用。
十几年前,王家在南崇的几个贸易伙伴被连根拔起,王家父子足有一年多没敢过飞云江,直等到南崇这边局势平稳了,才想方设法同梁宏的叔父搭上了关系。
王家走私,梁宏的叔父给提供方便,后来那位梁大人高升了,相关事务就由梁宏接了手,直到王光济造反,这才作罢。
本来在两个敌国间涉江走私,不论哪边发现都是杀头的重罪,梁宏叔侄敢于铤而走险,一方面是为巨大的利益所诱,另一方面则是觉着他们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行方便,没留下什么把柄在对方手里,这等事王家隐瞒尚且不及,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到处嚷嚷。
谁知道人家悍然反了。
反贼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待等招安之后,前罪更是一笔勾销。
再说大梁朝廷现在正风雨飘摇,国土几乎被群敌瓜分,不像南崇这边,大将军林世南大权在握。一旦走私的事泄露,不用真凭实据,梁家叔侄就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梁宏一见王十三这瘟神死皮赖脸找上门,俨然一副“你不帮忙别怪我嘴不严守不住秘密”的模样,又是心虚又是头疼,满口答应。
刚好梁宏手里有几条大船运完了货,要自沙前出发。涉江返回南崇。
他当着王十三的面交代了手下亲信。叫将王十三悄悄捎上,等过了江上的盘查,快到南崇时候。再叫他自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