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招惹记(13)

苏芷不得不承认,和沈寒山围炉饮茶吃小食,确实很有意思。

苏芷心里五味杂陈,同沈寒山合谋分食了芋子。

好似这一回私会,将他们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弱化不少。

夜里入眠,苏芷才后知后觉回过神来,沈寒山不会是因为“赤鱬杀人”案,他俩要共事一段时间,这才巴巴的讨好她,和她打好交道吧?

若人情交际都成了一桩生意,那沈寒山确实是奸商,且很会收买人心。

她险些就上了他的当,以为沈寒山改了性子,成好人了呢!

苏芷蹙眉,滚到锦被里侧沉睡。

昨夜的小插曲在今日醒来时淡忘不少,苏芷昨夜醉酒,脑仁生涩,缓和了好久才好。

好在苏母关心女儿,一大早就亲送来解酒药饮子,还让她别忙着出门,再吃点蜜渍梅花饼垫垫肚子。

苏母一坐下,便慈爱地盯着苏芷,好声好气地道:“一转眼的工夫,咱们家的芷芷也这般大啦!”

苏芷警惕地问:“可是郎中说阿娘身上哪处不好?”

苏母一愣:“没呀。”

“那你为何一副托孤的口吻?”

苏母气得翻了个白眼:“傻姑娘!我这是劝婚呢!不说外嫁到别家去,就是招个郎婿入赘,总要考虑的?为娘膝下就你一个孩子,实在是担心你老无所依。”

苏芷头疼欲裂:“娘,你放心。即便是我不婚嫁,我也会拼尽全力给你抱养个孩子来,绝不会让苏家无后。”

这番豪言壮志,惊得苏母喉头一梗。

她缓和了半天,才怯怯问了句:“外头养的可不成呀,要有你的血脉在其中,这才养得亲呢!不然咱们可不是将苏家家业拱手让人了?”

苏芷眸间凛冽,冷声道:“放心,去父留子一招,我还是做得的。免得往后苏家得了势,那人想用孩子生父的名义来讹诈我,讨钱花。”

若此郎君乖顺,苏芷留他一命,放他远走高飞不是不可;若他不懂事,苏芷不会草菅人命,却能教人生不如死,给他一口气出入,也是看在孩子的面上了。

“……”苏母望着杀气腾腾的苏芷,心里百转千回。

不知她往年的育儿经上,到底哪处出了纰漏。竟将小娘子养得全然没少女春心。

苏母想到旁的官夫人携小娘子上门叙话,那小娘子豆蔻年华,母亲说起许人的事便掐手帕掩面,害羞带臊离去,好不娇俏。

她着实羡慕得紧。

也动过让苏芷学学人家娇态的心思,奈何小娘子刚入苏芷房中观摩,便被桌上沾血花的弯刀吓了一跳。

苏芷凉凉一句:“别动,若你想试刀,好歹等我先擦干了血迹。新鲜热乎的人血,气味太腥了,衣物染上,不好浆洗。”

此话,吓得小娘子们身躯一僵,再也不敢来苏家串门。榜样都没了,苏母也没由头逼苏芷学学女子待字闺中的俏丽模样了。

第十四章

苏芷心里记挂着案情,潦草吃了几口饼子就行色匆匆出了门。

她刚迈过大门台阶,恰好同沈寒山打了照面。

有了昨日夜深人静时和煦的幽会,青天白日里他俩素来不和的关系现了形。

她手足无措,竟不知该如何面对沈寒山,是亲热讲话呢?还是装作陌不相识?一番刺激之下,苏芷僵直地呆立原地。

还是沈寒山善解人意,替她解围。

他先一步对苏芷拱手,客气地打招呼:“真巧,在府门口遇上苏司使了。”

好在沈寒山知道有外人在的时候,他该装腔作势,摆出点上峰模样,好歹没有把他们私下里的亲昵公之于众。

苏芷松了一口气,生硬地行了拜仪:“见过沈廷尉。”

沈寒山颔首,他眸光锐利,似笑非笑打量苏芷,嘴角噙着一丝促狭的笑意:“苏司使昨夜睡得可好?”

本就是同僚间稀松寻常的问候,偏生苏芷听出多重暗昧不清的意味。

他是在笑话她吃了太多酒么?昨夜她醉酒所以露出什么痴态了吗?

苏芷做贼心虚地回想窘态,茫无所知。

她硬着头皮,道:“尚可。沈廷尉昨夜休息得如何?”

她不过是在奴仆和麾下官吏面前假客套两句,毕竟眼下还有寻他们两位到凶案地点做主断案的衙役在等。

奈何沈寒山是个顺杆往上爬的主儿,苏芷既伸来藤枝儿,沈寒山又岂会不接呢?

他扬了扬唇,低喃一句:“睡得还不错,毕竟有佳人入梦,合该比往日更舒坦些。”

“……”这厮到底在说什么?苏芷一句话都不想懂。

她皱了皱眉头,想起自己在外都是着男装,如今被沈寒山戏谑成“佳人”,不就是明目张胆笑话她没点女子柔态么?

思及至此,苏芷对沈寒山的印象更差了。

这厮竟是个以貌取人的浪荡郎子!怪道他刚同她说那么多荤话,一点都不矜持,可见他从未把她当女人看过!

苏芷瞪了沈寒山一眼,掌心扶着明月海潮纹弯刀柄,大刀阔斧朝前迈步。随后,她目光落到爱马荔枝身上,发了狠,一下跨上璎珞珍珠马鞍,策马离去。

此刻,唯有沈寒山停滞府门口,望着马蹄飞扬起的雪尘,若有所思。

他高高挑起眉头,心想——是他说话太率直唐突了吗?故而闹跑了苏芷。

原来芷芷竟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害羞一面。

有趣。

她究竟还有多少惊喜,是他不知晓的?沈寒山抿唇一笑。

这一回的“赤鱬杀人”案,没经过都城县衙的手,明面上径直交给了大理寺卿沈寒山审.查,暗地里则由皇城司使苏芷督办。言下之意就是,对外给百姓们看的流程要走,直接让最高侦查疑案的官署介入,好平定民心;对内则由皇城司的番子督查,也好第一时间探听到内情,奏明官家。

当然,这里头还有另外一重利害。

沈寒山是朝官,属朝堂势力的人,和皇城司这样的天子私兵阵营不同,派他着手办案,也算是为了堵住弹劾殿前司的那些官吏悠悠众口,毕竟为求公正,都用了你们的人。

然而,没人知道,沈寒山同苏芷私交“甚密”,这要是让人发现了,恐怕沈寒山得被不少同僚背地里指着脊梁骨骂一句“走狗”——毕竟是三品大员的官阶了,顶上都没什么人能镇压,他们不敢当面骂。

苏芷懒得去细思这些朝堂生意经,她从刘副指挥那里得知事发住址后,一骑绝尘,先一步抵达死者的宅邸。

来迎苏芷的是大理评事赵楚之,他是沈寒山麾下的从八品官吏。平日里负责案情的详析与决断,记录于册,呈于大理寺卿或少卿面前,供其断刑治狱。

苏芷去大理寺时,曾与他打过两次照面。她从赵楚之端来的待客茶里,分析出此人对皇城司不甚友好,心存芥蒂。

只因,那茶是温凉的。

速饮速走,不必逗留,也有赶人之意。

苏芷胸襟宽广,不与他计较。不然她同沈寒山上两句眼药,恐怕赵楚之的改官升迁之路便会多不少丛生的荆棘与无妄的苦难。

上一篇: 皆大欢喜 下一篇: 夫君甚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