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落(141)+番外

“陛下……”长孙无双忙把头磕了下来,撞在地板上“叮咚”作响:“臣妾求求陛下,看在臣妾家人为大唐鞠躬尽瘁,出生入死的份上,饶过他们!”

“可是,朕对阿洛怎么样,皇后一定是知道的!皇后认为,这抵得过这几年来,朕所受的痛苦吗?”李世民的眼中闪着寒光。

长孙无双望着李世民,她知道,他若是下定了决心,她的娘家,她的儿子,她所珍视的一切,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终于,她咬了咬牙,终于说出了埋藏在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陛下,如果……淑妃可能没有死呢?您可否放过臣妾的家人!”

李世民一愣,双目一闪:“皇后,何以这么说?当初朕可是亲眼看到过阿洛的尸身,也是朕亲手下令将她下葬的!”

长孙无双犹豫了半晌,这招是最后的保命符了,是死是活,都要试一试。终于,她开口说道:“其实,在淑妃下葬后不久,大哥就发现淑妃的墓被人打开又封了回去,所以大哥怀疑淑妃诈死。只是,这些年来一直监视着杨家和萧家,却没有发现杨、萧两家有什么异样,所以,到底真相如何,臣妾也不敢肯定。”

李世民怔了半晌,眉头轻轻一蹙:“阿洛是诈死?”心跳却突然加快。

“陛下,臣妾愿意承担所有的一切,求陛下保我的家人一世平安!”长孙无双哀求道。

看着身下伏着的长孙无双,一个愿意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家人平安的女子,跟自己心底的深藏的那个女子一样,他的心底突然柔软了一下:“好,朕答应你,保你兄长荣华一生!”

“那臣妾的孩子呢?”长孙无双怯怯问道:“陛下是如何对他们?”

李世民顿了一下,说道:“他们也是朕的孩子,朕会善待他们的!”

长孙无双垂下双眼,说道:“臣妾知道,恪儿聪慧英武,颇似陛下!若是陛下传位于恪儿,臣妾怕他知道淑妃当年去世的真相,会对臣妾的孩子们不利……”

“皇后想多了!”李世民打断长孙无双道:“承乾为嫡长子,朕自然会传位于他!恪儿是庶子,而且……他有前朝血统,就算朕心里再疼爱他,注定他也不可能继承大统!”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长孙无双似乎轻轻舒了一口气,磕头道:“那臣妾就算此去黄泉,也可心安了!”

李世民睁开双眼,看着伏在自己身下瑟瑟发抖的长孙无双,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这个女人毕竟陪伴了他十几年,他怕自己再呆下去会心软,便转过身去,说道:“放心!在你死后,朕会给你作为皇后所有的荣光!”说完,他便快步向殿外走去。

“陛下!”长孙无双在身后凄婉地一唤。

他的身形一下顿住,却没有转过身来看着她。

“臣妾,最后,还想问一个问题!”她含泪说道。

他没有说话,也没有离开。

“臣妾和陛下是少年夫妻,这么多年,陛下有没有爱过臣妾?”她问。

他直直站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她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绝望了。原来他一直没有爱过她!

终于,他还是开了口:“阿婢!其实答案你早就知道了,不是吗?不然,你也不会在私下做那么多事了!”说完,他径直向殿外走去,再没有一丝的眷恋。

她颓然坐在地上,无声地流着眼泪。

最后,她还是输在了那个女人手里。

次日,长孙皇后病情恶化。三日后,薨逝于立政殿。

李世民按照惯例,开始修建昭陵作为自己和长孙无双的陵墓。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自己设定的文,上一章就完结了!既然大家都让长孙有个交待,作者便写了个番外,此乃作者精分之作,大家都要求就别太高了哈!随便看看就好了!本来只打算写一个番外,交待一下,谁知写起来就收不住,所以,明天还有一个番外二

☆、番外二(大团圆结局)

五日后,李康一路风尘赶回了长安,马不停蹄,直接进宫见了李世民。

“查看的情况怎么样?”李世民一看见李康,忙着急地问道,眼中满是期许的目光。

“回陛下,淑妃娘娘的墓确实被人动过!臣奉陛下之命,斗胆打开了淑妃娘娘的棺椁看了,里面确有一具女人的骸骨,身高的淑妃差不多,也穿着淑妃下葬时的衣裳!”李康回答道。

听李康这么一说,李世民眼中的光芒渐渐褪去,他呆立半晌,无力地摇了摇手,说道:“李康,辛苦了,你先退下吧!”

李康犹豫了半晌,却没有退去,似乎还有话说。

“还有事吗?”李世民问道。

“还有一事,臣不知该不该讲!”

“说!”

“臣发现,那具骸骨有点问题!”

李世民的头猛地抬了起来,看着李康:“什么问题?”

“这骸骨缺了一颗牙,就是下边的门牙!臣记得……淑妃娘娘好像没有掉过牙齿!”李康回答道。

李世民浑身一震。他很清楚,杨洛的牙齿整整齐齐,一颗不少!

李世民突然站起身来,指着李康说道:“李康,从今以后,你不用在宫里当差了!”

李康一惊,忙磕头道:“陛下,臣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赶臣走?”

“朕不是要赶你走,只是,从今日开始,你只做一件事!”李世民定定地说道。

李康听了一愣,只呆呆地看着李世民。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被李世民外放十几年的李康回到了长安,面见李世民。

君臣二人在甘露殿中畅谈许久,直至深夜。

次日,李世民感染风寒,病情日益加重,久治不愈,于贞观二十三年七月病逝。

李世民遗命,由李康负责下葬事宜并守陵。其与长孙皇后之子李治即位。

贞观二十三年九月,西蜀之地梓州来了两位中年男子,风尘仆仆,看来是远道而来。

其中穿蓝衣的男子在前面引路,带着身后那位青衣男子来到了东郊偏僻处一雅致的宅子。

这宅子上的门楣上没有挂任何门号,看不出这家姓甚,只感觉在这繁华的梓州城里,十分的低调。

“老爷,就是这里!”蓝衣男子指着面前的木门。

青衣男子看着那朱红色的大门,心情似乎有些激动。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台阶,拾起门上的铜环,轻轻叩了几下。

很快,便有一小厮前来应门,看着两人,觉得面生,问道:“请问两位老爷找谁?”

“我们从长安而来,想要见你家夫人!”青衣男子说道。

小厮说道:“哦,请待我先去禀报!”说着便关上门,退了回去。

不一会儿,门又应声而开,这回跟着小厮出来的,还有一位中年汉子。

这中年汉子开门看见两人后,拱了拱手,说道:“在下乃府中管家谷荣,两位客人可有事?”

“我想见见你家夫人!”青衣男子说道。

“不好意思,我家夫人从不见外客,客人还是请回吧!”谷荣说着便准备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