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307)
别看现在婆媳相处得还不错,刘双喜却也不想留下个把柄给章太妃没事儿膈应膈应。
而最重要的是帖子都发出去了,突然说不成亲就不成亲,还不定会被传成什么?
云珞握着刘双喜的手道:“双喜,你放心,等到了日子,我一定会让人尽量能简则简,不会累坏了你和咱们的女儿。”
刘双喜也回握住云珞的手:“相公,你这是对女儿有多深的执念?”
云珞笑,“只要是你生的,儿子女儿也无所谓,但若是能凑个好字,自然是再好不过。”
刘双喜‘呵呵’地笑,如今有王爷做靠山,她还真不怕生了女儿长大了出嫁受气,倒也不纠结着一定要生儿子,其实,她也更喜欢闺女一些,不都说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吗?她也想把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地带出去,绝对与打扮儿子更有成就感。
和王爷商量好婚礼照常举行,章太妃就开始让人接着布置王府,从决定要再举行一次婚礼时,王府就里里外外重新刷了一遍,这几日刘双喜没在华阳城,章太妃更是热衷修缮王府,刘双喜回来后看变了样儿似的王府难免心疼,这些可都是钱堆的,这一收拾没有个一万两能下得来?
想到之前云珞说过财政都没剩下几万两了,刘双喜更加庆幸王爷有远见,这两年卖海鲜的银子都偷偷给她了,不然到了章太妃的手里,有了那些银子,没准能把王府推了重建也说不准。
郑三娘被刘双喜盛情地留在王府,没进城时她还有些忐忑,怕章太妃怪刘双喜自作主张留人在王府,可真进了王府,除了刚来时拜见了章太妃一次,其余时间章太妃都忙得不见人影,郑三娘就放下心了。
尤其是见王府真像刘双喜说的那么大,每天由彩云带着她和刘四喜在王府里闲逛,每天逛两个时辰,逛了两日竟然都没逛遍,郑三娘就感慨:“王府可真是大啊,这得多少银子才能建成如今这规模?”
彩云道:“这还真不太清楚,据说当初刚建时王府也没这么大,这都是后来扩建的,王爷说了,等过几日天再热些,就让王妃搬到有荷花池的那座园子里,每天都能划着小船采荷花呢。”
郑三娘满眼羡慕,“王爷对双喜真好!”
见郑三娘说着说着,目光又空旷起来,彩云想到出来之前刘双喜拉着她悄悄说的几句话,让她注意些别刺激到郑三娘,彩云叹道:“王爷待小姐倒是好,不然小姐怕是也不会心甘情愿留下来做这个王妃了。”
郑三娘讶异道:“怎么这个王妃做的不好吗?是太妃为难双喜了?”
彩云摇头,“倒不是太妃为难小姐,实在是华阳城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有盯着王爷想要趁虚而入的;也有想要赚钱还想不劳而获的;更有那些明明得了好处却不知足的……这些人都处处与小姐做对,总之烦心事儿一大堆,也就是小姐心大,不然还不定被气成什么样子呢。”
郑三娘倒是赞同彩云说的刘双喜心大,说好听了她是豁达,说不好听了就是没心没肺。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刘双喜都做了王妃,竟然还有人敢与刘双喜作对,王爷就没想要管管吗?
彩云就拉着郑三娘到一个小亭子里坐下,立时有丫鬟送上准备好的茶点,彩云让小丫鬟退下后,和郑三娘讲起刘双喜到华阳城后遇到的各种奇葩,而其中最大的那朵奇葩自然就是百里家的少爷。
郑三娘不敢置信地道:“他一个男人就那么小肚鸡肠的?还在外面传双喜的坏话?”
彩云点头:“可不是嘛,我还真是头回见这种男人,偏偏王爷还与他是兄弟,不然我早就带着人去揍他了。”
郑三娘突然想到什么,声音压得低低的,“你说他和王爷是自小一同长大的兄弟?”
见彩云点头,郑三娘又问:“那你有没有觉得他长得很娘?”
彩云想了想百里杨的模样,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他那人整天收拾的油头粉面的,还说是京中贵族都爱这么打扮,可我瞧着就不像正经人,一个大男人不想着成家立业,却整日在大街上闲逛,肯定不是好人。”
郑三娘眼神变得凝重,“那你觉得他为何会到处为难双喜?是因为双喜出身低?双喜好欺负?还是因为双喜……嫁给了王爷?”
正文 第418章为赚钱而发愁
彩云‘呵’地笑了一声:“他是因为小姐嫁给王爷才处处与小姐为难,自然是因为小姐嫁给王……三娘,你不会觉得他对王爷……”
说着,彩云惊讶地捂住了嘴,见郑三娘的神色认真,又恍然般地把手放下,气愤道:“我早就看他不像好人了,原来真不是好人,竟然对王爷有那种心思,不行,回头我得提醒小姐,这个百里杨下回见一次打一次。”
郑三娘拉住彩云,“看看你,怎么也听风就是雨了?我这也不过就是猜测,你这没根没据的就去和双喜说,她那性子本就不管不顾的,万一真把人打了,过后别人问起为何打他,你让双喜怎么解释?再说双喜如今怀着身子,最受不得气。”
彩云问:“那怎么办?”
郑三娘想了想道:“这也没什么难办的,回头你带我去街上走走,认认人,我怎么也比你多活了几年,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儿的人,若真是对王爷不怀好意,不用你出手,我就带人把他揍了。”
说完问道:“我揍了他,双喜会给我撑腰吧?”
彩云用力点头,“三娘放心,我家小姐最护短,不管是谁对谁错,揍了姓百里的,小姐一定护着自己人,王妃护不住不还有王爷吗?王爷一定会护着王妃的。”
有了彩云的保证,郑三娘顿时就底气十足,让彩云带着她和几个孔武有力的婆子就出了门。
如今云珞回了华阳城,那些得力手下也都各归其职,百里杨不再替云珞操心华阳城的安宁,整天又是无事一身轻。
之前偷偷在章太妃那里走了后门,虽然章太妃训了他几句不许再与王妃为难,最后还是租给他两个摊子,还是挑着位置最好,也最赚钱的摊子。
刘双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百里杨和云珞也是十几年的兄弟,只要百里杨不想着整天给她添堵,刘双喜也不是真想让他和云珞反目。
百里杨的摊子卖的是串串香,从两文钱一串的素菜素肉到五文钱一串的各种肉丸肉串看着就眼花缭乱。
虽然一个人不花个三十文钱别想吃饱,真放开了吃一百文都不算事儿,外面卖肉才十几文一斤,一斤肉得串多少串?可谁让人家味道好,哪怕不放开了吃,花十几二十文尝尝味儿还是吃得起的。以至于从开张那天起,他的摊子就没断过人。
在摊子后面摆了十几张小矮桌,四十多只小凳子都坐得满满的,摊子前面还围着不少等不及座位或是买得少直接就站着吃的。
替百里杨摆摊的伙计都是他从府里的精选出来的下人,一个摊子四个伙计,个顶个长得精神干净,瞧着就让人觉得舒心。
每天这八个伙计只管出摊,串串儿这种活自然也是府里的下人在做,串多少串、卖多少钱都是有数儿的,也不怕银钱对不上。
可瞧着摊子的生意兴隆,百里杨真想再开两个摊子,可小吃街上肯定是摆不下了,若是到别处开虽然生意会火,可王府每天提供的煮料都是有数的,他想要再开摊子肯定不够用,可把他给愁坏了,每天就围着摊子打转,想着怎么能把他的摊子扩大一些。
愁坏了的百里杨每天都来摊子上搬个小凳,弄个小桌,边吃边看边琢磨怎么才能将摊子做大。按说凭他和云珞的关系,比别人多弄两个摊子也是应该的,可谁让他之前得罪了刘双喜。
后来虽然有冰释前嫌的苗头,可还没等他和刘双喜说和解,刘双喜就回了娘家,回府后就一直没出来,他去过几次定北王府,可不知是云珞和刘双喜忘了,还是压根就没想让他进王府,反正去几回被拦回来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