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398)

作者: 蓝色 阅读记录

影三笑:“当初先皇和王爷还在这里躲过一些时候,若是能轻易被人找到,还算什么隐蔽之所?”

从仅容一人通过的山缝间过去,行了差不多一刻种才终于走到山缝的尽头,眼看一道铁门堵住路,影三念了句诗,铁门便被从里面拉开,影三在前,刘四喜在后,两个进到山谷里,回头看时刘四喜才发现这处山谷也确实是易守难攻,单这道山缝就不是好攻打的,不管你来多少军队,只要你从山缝里进来,只要这边守着一人,提着刀,来多少敌人就得有多少交待了,这才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四喜一进山谷,拎着给郑三娘带的礼物就往山谷里冲,边冲边喊:“干娘,干娘!”

山谷虽险,却不像华阳城外的温泉庄子,山谷里也是白雪皑皑,尤其是过年这几日那真是往骨子里沁的冷。郑三娘也没有大冷天在外挨冻的爱好,此时就在屋子里抱着凤珠儿烤火。

还是丫鬟先听到外面刘四喜的喊声,打开门看了一眼,对郑三娘道:“夫人,是四喜少爷来看您了。”

郑三娘闻言一喜,将凤珠儿交给旁边的奶娘,起身就要往外走,还是丫鬟机灵,赶紧扯了件厚披风给郑三娘披在身上。

郑三娘对奔来的刘四喜喊道:“四喜,干娘在这儿了。”

刘四喜跑到近前,郑三娘才感慨道:“这才多久没见,四喜又长高了?”

离开华阳城时,刘四喜的个头与郑三娘相差不多,但此时郑三娘已经要仰着头才能看到刘四喜的脸了,这个头,想像小时候一样和她撒娇都难了。

刘四喜笑了笑,“我这是正长个头的时候,不长往后怎么娶媳妇?”

郑三娘就忍不住笑,“看我们四喜真是长大了,竟然想着要娶媳妇了?可有相中的?回头带过来给干娘瞧瞧。”

刘四喜难得扭捏了下,“我姐说她给找。”

郑三娘点头,“你姐看人还成,比干娘强。”

刘四喜知道她这是又想到凤珠儿的爹了,劝道:“干娘,过去的事儿您就别多想了,那男人真不好,让我姐和姐夫收拾他就是了,何苦同自己为难?”

郑三娘其实到现在也没理清她对废太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当初觉得那男人值得托付,后来觉得他接近她是有目的的,可毕竟生下了凤珠儿,她也不知该不该让刘双喜和云珞帮忙对付他。

可如今听刘四喜一说,郑三娘觉得她还真是活得不够明白,为了个男人躲在山谷里也挺没出息的。

可刘双喜和云珞让她躲在这里,虽然没有明说,但郑三娘也觉得似乎事情和她想的不同,既然刘双喜和云珞让她躲在这里,应该有他们的目的吧,郑三娘倒不觉得山谷里有什么不好的。

刘双喜隔一日派人来送一次吃喝,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还有人侍候着,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她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事情没她想的那么简单,难道凤珠儿的爹身份不一般?不然为何让刘双喜和云珞都如临大敌了?

不想让刘双喜为难,郑三娘便当什么都不知道,不然若牵扯得多了,再扯出什么叛国之类的事情,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倒不觉得怎样,可凤珠儿还小啊。

怕郑三娘在山谷里闷,刘四喜留在这里陪她几日,刚好也是不想回王府看章太妃的那张冷脸。

这一住可把有些人给愁坏了,自腊月三十那日来摄政王府拜访刘四喜,被告之刘四喜随摄政王夫妻进宫之后,那些人又几次前来拜访,可得到的回复都是,舅老爷出门访友不在府中。

最后,也不知是真不在府中,还是只因不想见他们,这些人总算看出些眉眼高低,之后老老实实找牙子帮租了间宅子住了进去,日子过得也舒服了些,没再和自己过不去。

眼看再有一个月就要开考,他们真心折腾不起。

正文 第538章云刘氏

初九,乐乐的生日,刘双喜和云珞都没想大办,但得知消息的樊城官员富商们却都花起了心思,总是想要找理由巴结摄政王都没机会,如今机会摆在眼前,自然都想要表现一下他们的‘孝心’。

结果一早赶到摄政王府门前,却只见到紧闭的大门,王爷让人传话,孩子还小,没见过多少世面,怕惊吓着,来的客人便不远送了。

话已说到这份上,礼物送不出去,只能再拿了回去。

只有宫中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以及太后、太妃送来的几件赏赐算是送进了王府,相比之下不论是与摄政王府的亲疏还是礼物的厚重程度,都被章太后拔了头筹。

一尊等身镶金玉佛在所有礼物中甚是显眼,让人惊赞的同时,也收获不少翻着白眼的嘲讽。

没人的时候,刘双喜看着那尊金镶玉佛,对云珞道:“你说你这表妹是真有意思,有银子往脸面上贴,就不知把我的账结一结?当初说好两月一结,如今都过了有一年多了吧?她竟跟没事人儿似的,真当她做了太后,合伙做生意的账就不用算了?拿我的银子反过来置办礼物送我?倒是落得个大方的名声。”

云珞笑:“你同她计较什么?如今她在宫里,除了一个做皇帝的儿子,也就剩下那些银子了,不紧紧抓在手里能放心吗?你若想要银子,我让人把华阳城的银子都给你运来就是。”

刘双喜忙道:“别别,那些银子留在封地上,好歹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们的,就算不留着我们用,好歹也是用在封地的百姓身上,若是运来樊城就不好说了,哪里招灾了要赈灾,那些大臣就说没银子,到时盯上咱们……凭什么我们辛苦赚的银子要给那些贪官背锅?”

云珞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对刘双喜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樊城如今看似繁华,但出了樊城之外,东楚的百姓日子过得并不算好,很多地方因连年战乱百姓早就吃不饱饭,若是一直这样下去,难保百姓不暴乱。虽然我已积极派人去各地赈灾,但灾民太多,国库又空虚,只能解解燃眉之急,想要长治久安,还需另想办法。”

刘双喜撇了撇嘴道:“说句不好听的,国库为何空虚?还不是都被蛀虫们给蛀空了,不信你去那些大官家里搜,哪家不搜出几万两银子我就跟你姓。”

云珞被气笑了,“云刘氏,你不跟我姓,还想要跟谁姓?”

“当然是跟着相公的姓了。”刘双喜无辜地眨了眨眼,她不就是一直嘴快,顺嘴就说出来了,不过从前临县的人都当云珞是入赘的,喊她刘小姐,喊云珞姑爷,后来又都喊她王妃,还真没人叫过她云刘氏,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云珞瞪了她一眼,“你说的那些我都知道,可这个江山毕竟不是我的,有些事情做起来也束手束脚,若是将人都得罪的太甚,将来有一天我将手中权力交出去的一天,怕是连樊城都走不出去了。”

刘双喜也明白这个道理,虽说如今云珞也得罪不少人,但毕竟还是少数,可一旦他下力度整治贪腐,得罪就是整个朝堂上的人了。

正如他说的,江山又不是他的,替杜乐生守到他儿子能亲政已经仁至义尽了,没必要把自己一家都搭进去,励精图治什么的还是交给小皇上来做,他只要把江山守好,无功无过就好。

可眼看小皇帝至少还要十多年才能亲政,刘双喜忍不住叹了口气,“相公,我觉得我们不就是想过过自己的小日子嘛,怎么就那么难呢?”

云珞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顶,“云刘氏,你要相信你相公,将来一定带你去过你想要的小日子,到时你可别哭着喊着说嫌苦。”

过了初八,各衙门就已经开始办公,云珞自然也不能偷懒,刘双喜平日没事时依然和那些夫人们来往,自从她让人做出的麻将在夫人间流传开后,夫人们再聚会很少再吟诗作对、赏花弹琴,一色儿的四人坐在麻将桌边,旁边或站或坐地围满了抱肩看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