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430)
杜海讪讪地看着已经见了底的菜碗,不知他此时说他的意思是和白家定亲后,能吃到摄政王送的炖羊肉,康王会不会一盆菜扣他脑袋上?
杜海默默地扒着碗里的饭,听明白的康王妃偷偷地瞪了大儿子一眼,说起白文林她也满意,她这辈子光生儿子了,娶了儿媳生的也都是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娃娃,那真是顶在头上怕晒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就怕出嫁后过得不如意,能嫁到那样一个人家还是不错的。
康王见了王妃和儿子的神色也想明白杜海的意思了,骂了句:“看你那点儿出息!”
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不由得也在想,和摄政王府结交好像真不错,可今日这顿吃完了,明日再想起来得多馋?人家摄政王府也不可能每日都送好吃的过来,要不明儿自己也让人送些什么过去?摄政王府估计也得回礼吧?没准就回些什么好吃的。
康王打定主意,就在琢磨送什么,今日让人送去的酒是康王府名下酒庄自己酿的好酒,倒也拿得出手,但一坛酒有五斤,也没听说摄政王嗜酒如命,估计能喝上几日,那么还能送什么?
见康王愁眉不展,康王妃问:“想什么呢?想的眉都皱起来了。”
康王道:“这羊肉炖得太香了,往后不会吃不到了吧?”
康王妃白了他一眼,“不就是个炖羊肉锅?回头我去摄政王府走一趟,向摄政王王妃打听一下做法不就成了?再说,我吃着羊肉好吃,似乎是里面用的料好,最多同摄政王王妃商量一下,让她送我一些。”
康王听后一脸为难,“别让人家觉得咱们不厚道。”
康王妃道:“我看摄政王王妃不是那种人。”
康王不再劝,他也不想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羊肉锅。
翌日早起,康王妃吃过早饭,看外面的天色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阳怎么还在东边慢慢地爬呢?她也不好起大早就去摄政王府拜访。
好不容易瞧着时辰差不多了,康王妃带着丫鬟和嘉文县主去了摄政王府,除了想要炖羊肉的方法,也想和刘双喜套套近乎,往后嘉文县主嫁到白家,她也能帮着说几句话。
刘双喜听人说康王妃和嘉文县主到了,忙放下手中的笔,带人迎了出来,亲亲热热地把康王妃让进府里。
康王妃让人把从康王府带来的酒送上,见刘双喜一见酒坛就眼前一亮,知道她是中意这酒的,便放了些心。
入座后,丫鬟端上香茶,刘双喜这几个月也学了不少有关茶艺上的知识,虽然不多,装装样子倒是不会丢人。
康王妃瞧着刘双喜脸上带着笑,“王妃真是个妙人,不但模样好,人也温柔,还有一手好厨艺,能娶妻如此,摄政王真是好福气。”
刘双喜被夸的不好意思,红着脸笑,看的康王妃满眼喜爱。论起年纪,康王妃比章太妃还要大上十多岁,辈分更是高了章太妃一辈,看刘双喜就看自家孙女一样,而她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孙女,可满府就这么一个孙女,又孤零零的,若是嘉文县主能和刘双喜交好,她也能当自己多了个孙女。
至于说别人结交摄政王府的功利心,康王妃从没有过,康王这辈子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一家也富贵平顺,看多了皇嗣之间的争斗,康王妃还有什么看不开?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好。
康王妃道:“昨日王妃让人送来的炖羊肉真是美味,王爷和我那几个儿子吃得赞不绝口呢。”
刘双喜笑:“也不值当什么,就是炖的手法特殊些,回头康王妃派个厨娘过来学学,再带些酱料回去,想吃随时就炖。不过羊肉燥得慌,再带些清火去燥的凉茶回去喝。”
康王妃原本还想厚着脸皮和刘双喜说要学炖羊肉的方法,结果刘双喜自己就主动说要教,康王妃觉得刘双喜太善解人意了,更想嘉文县主和她多亲多近。
章太妃听说康王妃来了,让丫鬟过来说她身子不舒服,不能过来给康王妃问安,希望康王妃不要见怪。
丫鬟离开后,康王妃的脸色有些怪异,犹豫了会儿,问刘双喜:“年前城南有一间面馆吃坏了人,后来那件事闹得挺大,说是店的东家被抓了,最后还是官府出面将面馆抵卖了赔偿了事,王妃可听说了这件事?”
刘双喜笑道:“康王妃此言何意?”
康王妃看了眼身边一脸懵懂的孙女,“嘉文,你去院子里和乐乐他们玩儿会儿。”
嘉文乖巧地出门,才十一岁的女孩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自小又被娇养着长大,没有养成一身刁蛮任性,看着就讨人喜欢。
正文 第580章齁得慌
直到嘉文县主背影看不见了,康王妃转头对刘双喜道:“王妃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吧?”
刘双喜压低声音问:“康王妃这是知道什么了?”
康王妃也低声道:“若说之前没人想到太妃会去开个小小的面馆,可当初太妃在樊城也住过一段时间,嗯,很是出了不少风头,经过这件事后,认出太妃的人不少,只是碍于太妃的身份,这件事一直都是在私下里传传。”
刘双喜倒没想过要瞒着章太妃开面馆的事儿,就是她自己都想弄些生意做做,王府实在太小了,她每天能做的事情不多,除了写个话本子,就是陪着孩子们玩儿,忙习惯了,闲下来真有些不适应。
但章太妃开的面馆出了事儿,并不怎么光彩地关了铺子,还是云珞私下里派人设计的,再被人提起面馆是章太妃开的,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刘双喜道:“这么说来,如今都知道那间面馆是我们太妃开的了?”
康王妃点头,“是啊,我这不是也知道了。不过王妃安心,太妃的面馆出了事儿,该赔的也都赔了,没有仗势欺人,不会妨碍到摄政王府的名声,毕竟章太妃那人……你心里明白就好。”
章太妃那人怎样,康王妃没说下去,但话中的意思却让刘双喜秒懂,由此可见章太妃在樊城的人缘不怎么好,刘双喜尴尬地笑道:“康王妃多虑了,我们太妃平日孤傲了些,人还是不错的。”
刘双喜夸章太妃人还不错,康王妃当然不会再说章太妃不好来惹人嫌。康王妃要说的是另一件事。
“王妃怕是不知,自打太妃的面馆关门之后,总有人感叹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面了,很多人都想请太妃再将面馆开起来。”
刘双喜有些意外,“面馆把人吃坏了,还有人想面馆再开起来?”
康王妃道:“这事儿说起来也未必怨得着太妃,毕竟吃坏的那些人都是樊城出了名的泼皮无赖,这事儿还不定是怎么回事呢。之前就有人看到他们去讹面馆旁边那家茶庄,似乎还是王妃去给解的围,这件事大家都说章太妃是被人讹了,只是摄政王仁厚,被冤了也自认倒霉。”
刘双喜觉得摄政王府一点都不冤,摄政王也一点儿都不仁厚。真冤的是那几个泼皮,就因为平日做的坏事多了,真遇到什么事都没人同情。
康王妃见刘双喜一脸诡异的神色,“王妃,这事儿还真没人怪章太妃,就是那几个泼皮都自愿把赔偿他们的银两和之前抢走的东西还回来,只求章太妃再把面馆开起来,损失他们愿赔,可见章太妃是冤的。”
刘双喜笑:“因此事,我们太妃难过了好些日子,面馆她是不打算再开了,既赚不到多少银子,还要跟着受累,弄不好还被抓进牢里关了。那几日太妃在牢里可是受了不少罪,回府后一直调养着,况太妃年纪也大了,王爷并不想让她再操劳。”
康王妃听后深表遗憾,她也爱吃面馆里的面,好几次为了吃口面,带着人去面馆,只是那时章太妃都躲着了,若非被别人说起,她还真不知道那间面馆是章太妃开的呢。
可如今面馆不开了,又知道是章太妃的面馆,好些面馆的常客都把错怪在那几个泼皮的身上,原本穷人不敢惹,官家懒得管的泼皮,如今几乎都要成了樊城的公敌,可见为了一口吃的,百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