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475)

作者: 蓝色 阅读记录

如今在朝中能与摄政王抗衡的怕是只有出了几朝宰相的冯家,而冯太后在宫中虽是低调,却也比她这个没有根基的太后有能力,只要冯家肯支持她,就能与摄政王相抗衡了。

至于说前门拒虎,后门引狼……此时的章念真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她心里的憋屈又能向谁诉说?虽说那是表哥,可他们自小就不亲近,这一年来的,云珞也从未给过她什么好脸色,她怎么也是小皇上的亲娘,为何要受他这个气?

章太后在冯太后的宫中密议了许久,出来时满面春风,冯太后更是亲自送了出来,亲手抱了抱小皇上,还被小皇上尿了一身,冯太后全程笑得亲切,看小皇上的眼神就像看自己生的儿子似的。

可等章念真走后,冯太后回到寝宫关起门,就是一脸嘲讽的冷笑,有些人啊,就是分不清好坏人,好好的靠山不要,非要送上门和敌人合作,也不怕被吃得渣都不剩?

之前她一个无子嗣的太后,没有理由争权夺势,可人家把机会送到面前,她也不想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老死宫中,不做些什么都对不住自个儿作死的章太后了。

刘双喜还没起床,丫鬟就来禀报,说王爷让人回来传话,待会儿下了朝要有几十位大大跟着回来议事,让王妃准备些早饭。

说完后,又加了一句:“不必太丰盛。”

刘双喜躺在床上发了半天呆,丰盛的她知道怎么做,可不必太丰盛是怎样的?还真是让人为难。

躺了一会儿,去厨房里瞧了瞧,让人煮了一大锅粥,够几十个大人吃的粥不能少了,这边粥煮上,刘双喜就让人去把昨日就放在水里吐沙子的花甲拿来,不太丰盛就是要简单清淡些,早起也不是那么热,做些花甲粥再配些小菜还是不错的。

按着平日云珞下朝的时辰准备着,可才准备一半儿,外面下人跑进来:“王妃,王爷回府了,后面跟着好几十位大人呢。”

刘双喜正拌着小菜,听了这话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夏日天亮的早,云珞上朝时天蒙蒙亮,一般下朝时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可此时太阳还没冒出头呢。怎么都觉得这是急着过来吃饭,连下朝都比平常早了些时辰。

可早有什么用?饭没好啊,她又不是神人,说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好,刘双喜道:“饭菜还没好,先上些暖胃的茶水。”

下人答应着出去给上茶水,刘双喜也没着急,继续慢悠悠地准备早饭,毕竟做什么都要一步步来,总不能因为客人来的早就偷工减料?砸的也是她的招牌。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早饭总算是做好了,光是粥就做了四种:花甲海鲜粥、蔬菜排骨粥、南瓜小米粥、皮蛋瘦肉粥。

除了粥,还有两款汤和豆腐脑,油煎荷包蛋、虾仁蛋炒饭、鲜肉小笼包、肉丝炒面、薄饼菜卷……

用一只只木桶或是盆装了上来,大大小小的就摆了几十个,看的人眼花缭乱,旁边还放着一大堆的碗盘,丫鬟举止大方地道:“大人们喜欢吃哪个自己动手就是。”

跟来的大臣们早就饭的口水往下流,虽然摆明了摄政王府的丫鬟不侍候,但显然,这时候他们还真不想让丫鬟侍候,只有自己动手去盛,才能盛到喜欢的美味。

洪太师自然是跟着来的,他也不是头一回在摄政王府吃饭,但早餐还是第一次,想到之前王爷说的那句不用太丰盛,洪太师笑道:“王爷,这还是不太丰盛?”

云珞嘴角弯了弯,却言不由衷地叹道:“王妃就是太好客了。”

大臣们可不管王妃好不好客,早就听说王妃的厨艺好,既然跟着来混饭吃,自然没有什么好矜持的,一个个都去拿了碗盘开始往碗里盛看中的食物。

云珞拿了只碗,先去盛了碗煮熟的牛奶,喝一口香香甜甜,微眯着眼看吃得全不顾形象的大臣们,心里说不出的得意。

洪太师端着一盘子虾仁蛋炒饭过来,饭炒得松软,颜色也甚是鲜艳好看,洪太师就着小菜已经吃了两盘,再喝一碗蛋花汤,觉得已经饱了,可看着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没尝到,洪太师就有些遗憾,他就不该吃一口气吃这么多炒饭,再想吃别的肚子里已经没有地方了。

见云珞只喝着牛奶,洪太师道:“王爷不喝粥吗?”

云珞摇了摇头,“吃腻了!”

不但是洪太师,旁边端着碗在寻摸还有什么更好吃的大臣脸上的肉都不自觉地跳了跳,王爷这是在炫耀吗?

正文 第639章好像上了摄政王的当

吃过‘不丰盛’的早饭,有些大臣就告辞离开,毕竟朝廷给他们俸禄,不是让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谁的手上还没有几样公务等着去办?

可依然有人舍不得走,借口与云珞商议正事为由,想要留下来,中午哪怕吃一碗被人鼓吹得只应天上有的冷面也好。

结果,王爷吃完早饭就走了,完全没有人同他们商议‘正事’的意思,再赖下去就没意思了,要么中午再找借口过来?

刘双喜的院子里,吃过早饭后,刘双喜就带着三个儿子玩儿,如今除了一日三餐刘双喜也没什么事情要做,据说外面刺客多,她还不能出府,真是要把人闷坏了,早知道就不来樊城了。

云珞回来时就看到刘双喜无所事事的样子,心头一动,“双喜,明日带你和儿子们出城转转?”

刘双喜白了他一眼,“不去!”

云珞知道刘双喜这是对他不信任了,尴尬地笑了笑,“这次说真的。”

刘双喜奇怪地看着他,“不怕再有刺客了?”

云珞摇头,“刺客总是会有的,不过经过上一次,抓了不少,再来一次那些人未必敢有所行动。”

刘双喜‘哼’了声,“那也不去!”

云珞不敢相信刘双喜竟然真不去,“为何不去?你不是在王府里待得闷了?”

刘双喜看着绕着她跑的儿子们,“我不想拿儿子们冒险,你只说未必敢有所行动,可万一他们真有所行动,伤了儿子们,不得和挖我心似的?”

云珞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异想天开了,确实,他觉得那些人万一狗急跳墙,谁知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

可把刘双喜一直关在王府里,他也是真心疼。

唉,这小皇帝太小,他什么时候才能带着妻儿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呢?

中午,摄政王府门外又来了许多要与王爷商议政务的大臣,可惜摄政王府府门紧闭一个都不许放进来。有事?递折子,王爷看着事态是否严重到需要紧急处理再决定放不放人进来。

刘双喜问坐在长廊里看折子的云珞,“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把人家的胃口吊了起来,如今却不让人进府,合着就是逗他们玩儿呢?”

云珞抬头看了看刘双喜,“早起倒还好些,晌午天太热,你在厨房里不热吗?”

刘双喜道:“热是热了些,可我就是爱做饭,外面也没多少人,又能吃多少,再说我大多时候就是动动嘴。”

云珞摇头,“摄政王府不是善堂,给他们吃一顿尝尝鲜也就是了,难道还要管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顿?”

刘双喜觉得,王爷所谓的尝尝鲜,其实就是为了让人嫉妒羡慕,目的达到了,就没必要再投入了,这人真是幼稚。

府门外的大臣们一个个急得头上冒汗,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尤其是洪太师,对着身后站了一排的大臣们道:“你们看看你们,年纪也都不小了,就为了一口吃的脸皮都练厚了?”

话说完,便被人鄙视了,“洪太师,此言差矣,我们是真有正事要请示摄政王,并非为了一顿午饭,何况洪太师不也在这里了?拿这话说别人好没道理。”

洪太师扬了扬手里的册子,“本太师是有关制糖工坊之事请示摄政王,你们说有正事,都说说是何正事?”

那人‘呵呵’两声,“虽说下官的事不如制糖工坊名头大,可也不是能随便说给别人听的,此事只能与摄政王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