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487)

作者: 蓝色 阅读记录

小轿很快被抬到皇宫的西门,这里比平常朝臣们上朝的正宫门偏僻很多,路上的人也不多,宫女将抬轿的轿夫打发了,领着严冬儿一路朝宫门走去,边走边解释:“严小姐别误会,宫里如今并非太后一人掌权,这样无非是怕惹别人猜忌,怕对严小姐不利。”

严冬儿便脑补了一出宫斗大戏出来,据她的亲娘说,后宅里都不简单,更不要说可以算得上小朝廷的皇宫后院,章太后这样做,还真是个心善的人。

进到皇宫里,严冬儿被宫女带着绕了几处院子,最后来到一处宫殿之前,悄悄进到宫殿里,严冬儿被带到了一处偏院等候。

宫女出去一趟,回来对严冬儿道:“严小姐,你且在这里稍等片刻,太后那边有客人,待客人走后,太后再接见您。”

严冬儿点头,有宫女上了茶点,严冬儿一边吃一边打量着偏殿,果然皇家的气派非凡,不但房子是雕梁画栋的,连摆设都非比寻常,无论哪一件瞧着都价值不菲,拿到外面不知要换多少银子。

就是这茶水和茶点,也不是外面能随便吃得到的,不是都说摄政王王妃做的东西好吃?她还真不信能好吃得过宫里的御食,多半都是被别人吹嘘出来的。

等了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严冬儿茶水喝了一壶,茶点也吃了两盘,才听到外面帘子一挑,有内侍高喊:“太后驾到!”

严冬儿赶紧起身,拍了拍衣襟上沾到的点心沫子,再把嘴上也抹了一把,太后已经进来了。

严冬儿赶紧见礼,好在之前严乐逸请人教过她规矩,见礼还是会的。

见过礼后,听太后让起身,严冬儿才站了起来,却一眼都没敢看眼前的太后,直到听太后轻笑道:“抬起头给哀家瞧瞧。”

严冬儿才忐忑地将脸扬起,就看到面前是个年幼二十的女子,长相秀美,衣裳华丽,更衬得人气质非凡。

严冬儿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下去,忙把头低下,太后笑道:“还是个害羞的丫头。”

在太后身后的宫女附和着笑了,“是太后威仪,让人不敢直视。”

太后似乎很受用,“都不是外人,有话坐下来慢慢说。”

一句不是外人,说得严冬儿对太后真是心悦诚服,就差没跪下表衷心了。

坐好后,太后许久没开口,严冬儿便有些不安,不知太后在想什么,壮着胆子看了眼太后,就见太后愁眉紧锁,不知在想什么心事。

严冬儿便冲口而出,“太后可是有愁心事儿?”

太后叹道:“人人都道哀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哀家的愁苦又能向谁诉说?”

严冬儿道:“太后若是信得过小女,小女愿替太后排忧解难。”

太后似乎惊讶地看向严冬儿,随后目露感激之色,“果然是个好姑娘,有你这句,哀家也便知足了。”

喝了口茶,却绝口不提什么愁心的事儿,严冬儿几次想问,却都把话吞了回去,显然太后不愿说,她若一直问,太后再烦了,会不会也像章太妃一样恼了她?

沉默了许久,太后突然问道:“冬儿,昨日哀家听人说你和令兄在摄政王府门外跪了大半日,可是有冤情想请摄政王替你们申?”

严冬儿闻言眼圈又红了,“说是冤情不算冤情,说不是冤情……小女这心又真是不好过。”

见严冬儿哭了,太后拿了个帕子就到了严冬儿身边,轻轻将她搂在怀里,用帕子将她脸上的泪水一点点沾干。

严冬儿受宠若惊,“太后您真是人美心善。”

太后便对她笑了笑,严冬儿便哽咽地又将她和摄政王曾有过婚约一事说了,“如今摄政王不想认这门亲事,我那兄长又是个眼皮子浅的,为了一个县令的位置就不顾小女的幸福,小女这算不算有冤无处伸?”

太后张了张嘴,她想说这事儿还真怪不得人家摄政王,不说亲事不是同你定的,就是同你定的,你们一家老小失踪那么多年,难道要人家摄政王一直打光棍不成?

可她今日让人把严冬儿‘请’到宫里来,自然不是为了给她断这个案子,而是要利用她。

太后道:“这件事,摄政王做得也确实是欠妥,令兄迫于摄政王的权势,又能怎样?”

严冬儿急了,“太后,您最是美丽仁慈了,这件事还请太后替小女做主,小女也不求能做摄政王的正妃,谁让小女一心爱慕摄政王,只求能在摄政王身边,哪怕是做个妾小女也愿意。”

太后心里不屑,说得像是给摄政王做妾多委屈似的,无论是樊城还是华阳城,想给摄政王做妾的女人多了,哪个不比你出身高、长得好?这丫头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些?

可话到嘴边又给吞了回去,太后安慰道:“冬儿真是个体贴的好姑娘,这件事虽然哀家不能替冬儿做主,但找摄政王来问问倒是可行。”

严冬儿又急了,‘扑通’一声跪在太后面前,“小女求太后做主,若是您都不能替小女做主,这世上就没人能帮小女了。”

太后一脸为难,“可摄政王府的那个王妃不是吃素的,你就是进了摄政王府,在摄政王王妃的眼前怕是也活不过几日。”

严冬儿想到刘双喜那张美得让她嫉妒的脸,瞬间有些沉默了,她模样比不上王妃,王妃在王府又根深蒂固了,连太妃都帮着她,她真嫁过去真未必还有活路了,可她好不甘心啊。

太后看着她脸色的变化,将身边的宫女内侍都遣了出去,低声对严冬儿道:“你若真想在后来的身边,哀家倒也可以帮你,只是不能让你以妾室的身份进摄政王府,能否让摄政王对你日久生情,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严冬儿忙道:“小女谢太后,只要能进摄政王府,小女愿为奴为婢。”

正文 第655章王府派来的

太后沉吟片刻,叹道:“哀家也不知这样做是对是错,终归是哀家的一分心思在里面,最后还是要看你的运气和手段了。”

严冬儿惊愕抬头,见太后眼中满溢着忧伤,心中一突,难道太后对摄政王?他们是表兄妹,感情应该是好的吧?或许正是王妃的介入,才会让太后心灰意冷后进了宫吧?

严冬儿直觉自己猜到了真相,看太后时就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太后放心,此事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小女一人之事,与太后绝无关系。”

太后满意了,看严冬儿的目光也比之前更加柔和,严冬儿只觉得太后真是个心善的好人,素昧平生的两人,太后都能如此真诚待她,大概大兵是觉得自己与她在某些地方很想像吧?

严冬儿从宫中出来时,身边跟了两个宫中的女官,都是教严冬儿礼仪和如何待人接物,严冬儿感谢太后,她也知道自己打小没见过什么世面,有些上不得台面,有这两个女官教导,想必很快就能在樊城炙手可热。

回到租住的小院,严乐逸还没有回来,严冬儿先同两个女官学了起来,先站了一个时辰的身姿,严冬儿觉得她的腿和腰都不会动了,女官让她趴在床上,一个在身后替她捏背,一个站在床边给她讲些以古喻今的故事,严冬儿如醍醐灌顶般的通透了,原来看似简单的后宅争斗,却有那么多的学问。

除了得势时的张扬霸气,原来在之前还要懂得韬光养晦,甚至是自贱到了泥里,只为了等机会来临那一刻的反击。

严冬儿自认学会了很多,更对去摄政王府志在必行。

严乐逸回来时人是晕乎乎的,虽然只是清河县的县令,但对于一个刚刚考取功名不久的新科进士,又是摄政王亲自派去的,翰林院的人再清流也不是白痴,该有的人情往来还是要有的,众人齐了银两在外面酒楼恰到好处地吃了酒,严乐逸有些喝高了,却还不至于找不到家。

被人送回来时,一开门没看到严冬儿,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道那个妹妹是不是又跑去摄政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