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6)
一两银一斤蜂蜜很多人都买不起,十文钱一块蜜做的糖还是买得起的。就有些人买了一块或几块,拿回去给自家孩尝个甜味。
刘四喜这回不光腿,收钱收的手也软,可瞧着刘双喜笑得一双缝似的细眼更眯起来了,他就感觉姐弟俩的好日来了,刘大夫人把他们赶出刘府才是最大的失策。
整个集市上都能看到有人拿着用竹签串起的糖果走来走去,一传十、十传百,还没到中午,刘双喜摊上的糖就卖空了,连五十文一包才几块的糖、糖片和牛轧糖也卖了不剩多少。
天太冷了,刘双喜打算卖完这些就回去暖和,在外面摆两个时辰的摊卖的已经超出她的预期,刘四喜却固执的不肯收摊,最后还是进屋又拿了几篮糖出来才让刘四喜满意了。
晚上一算钱,这一整天卖糕点和牛奶卖了七百多文,只这一样就把这些日做糖用的原料钱赚出来了,剩下的像糖和糖这些就是白赚了,而白赚的那些光是银就有十一两之多,铜钱更是多的让姐弟俩都没心情数了,目测最少也得有上万枚铜钱。
今天都累坏了,刘双喜和刘四喜一人一屋把几个灶都烧得热热的,美美地洗了个澡后倒就睡。
第二天早起,刘双喜在屋里继续做麦芽糖和蒸糕,既然好往后要有蒸糕卖,虽然今日不是集日,那也不能话不算。她相信很快就会有人登门来买蒸糕。
等刘双喜的蒸糕刚做好,刘双喜又倒了一大锅牛奶用火慢慢熬着,就听外面有人喊:“有人没?今天做生意不?”
“做!做!你要买什么?”刘四喜一个蹦高就窜了出去,让刘双喜忍不住怀疑,他那身肥肉怎么做出那么灵活的动作?不过这些日又忙又累,他们两个似乎都瘦了一些。
刘四喜与人在外面了几句,进屋用黄纸包了糕点送出去,外面又有人过来,刘四喜再跑回屋对刘双喜道:“蒸糕二十块,配牛奶十碗,送前面悦来楼。”
刘双喜看了眼炉上还有没蒸好的糕,问道:“谁送?”
刘四喜拍着胸道:“当然是我送了,难不成还指望你?”
刘双喜快速地给刘四喜把蒸糕用油黄纸包好,等牛奶煮好了装到坛里,嘱咐刘四喜走路慢点,别跟人撞了,回来时别忘了把东西都带回来,最重要的是别忘了收钱。
刘四喜被烦的翻着白眼,“啰嗦!”
送走刘四喜,又蒸了一锅糕,暂时也没什么好做的,刘双喜就去厨房把早起煨上的肉馅搓成丸,她打算做一道名闻天下的美食:四喜丸。
虽然要减肥,也不能一味地减,如此强度的劳动量,营养还是要搭配的,只要饮食合理,也不怕瘦不下来。
这次刘四喜买的这头是挑着又肥又壮的买的,光是肥膘就熬了一大坛油,用来炸丸倒也不错。
等刘双喜把四个炸的外香里嫩的大丸放到锅上蒸时,刘四喜从外面进来,扬着手里的一串钱跟刘双喜请功,“悦来楼的掌柜你做的蒸糕好吃,让我待会儿再给送五十块,若是卖的好,往后每天都送一百块。他还问若总在咱们家买蒸糕,能不能给算便宜点,不然他也不好卖。”
刘双喜道:“蒸糕不能便宜,但可以送奶,二十块蒸糕送一桶奶,他要是觉得行生意就算做成了。”
刘四喜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那就定了呗?”
刘双喜'嗯'了声,“你跟他们,让他们自己派人来取,太多了,我们不给送。”
若是只指他们自己在家卖蒸糕,生意也只能是作坊的模式,若是有人愿意帮着他们卖,还省心还省力,何乐而不为。
但家里就姐弟两个,又要蒸糕,又要熬糖,总让刘四喜出去送餐,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刘四喜道:“为啥不送?万一不送人家就不要了呢?”
刘双喜道:“我还要做蒸糕,还要给送,倒不开工夫,不能就指你一个人送,现在只有悦来楼来买,你送也就送了,往后若是还有别家要送,你是要跑断腿吗?”
知道刘双喜是心疼自己,刘四喜心里甜丝丝的,想了想道:“要不咱们雇两个人吧,就让他们往外送货。屋里都不用让他们进。”
刘双喜觉得刘四喜这脑这时转的倒是挺快,也承认他这主意好,雇人真的可以省了不少麻烦。
“那你去郑三娘家问问,她家雇的短工多,平常也不常有米要扛,若是能借几个人给我们用,我们给她工钱也成。”
刘四喜答应一声就要跑去,被刘双喜又喊了回来,“你急什么,等会锅里的菜蒸好了你给她带些过去。她一个女人,整日跟那些汉一同吃粗面饼,也怪不容易的。”
刘四喜吸了吸鼻,“你锅里是啥?真香!”
刘双喜随口道:“四喜丸,肉做的!”
就见刘四喜脸一红,喃喃道:“明明是你做的丸,咋不叫双喜丸?”
*v本s文*/来自\v\v/**\.G ZBp i.,更sq新更t快无弹*窗**
正文 第009章遇见小竹马
刘双喜这才反应过来,刘四喜误会了什么,可看他'娇羞'的模样,又不像是不高兴,随口道:“我总共做了四个,自然就是四喜了。”
刘四喜愣了下,憋了半晌,“那我想吃八喜丸。”
回答他的是刘双喜的一双大白眼!
四喜丸出锅后,刘双喜又在上面淋了一层汁,给郑三娘装了两个,又给拿了四块蒸糕,刘四喜不高兴地嘟囔,“这不又成了双喜丸了?”
刘双喜也不理他,只是催着他快给郑三娘送去,外面本来就冷,再放下去凉透了就不好吃了。
不多时,刘四喜回来,后面跟了两个壮硕的汉,刘四喜给刘双喜介绍:“他们是常在三娘家里做事的短工,何大、何二,兄弟俩,平常做事最下力气。”
见何大、何二连连表示他们力气大,刘双喜笑道:“我家也没太重的活要做,就是跑跑腿的事儿,平常你们还在三娘铺里待着,有人要送糕点时再喊你们过来也不迟。”
何大、何二答应了,刘四喜给悦来楼要的蒸糕和甜奶装上,让他们赶紧给送过去,回来后没事就可以回郑三娘的铺,两家就隔着一道墙,在这边喊一声那边就能听到。
一整天,刘双喜就不停地做着蒸糕,熬麦芽糖的锅都是刘四喜在盯着。蒸糕一出锅就被人买光,刘双喜从来都不知道梅西镇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人了,好像都来买她家的蒸糕了。
虽然十文钱一块,买的人竟都不见少,还纷纷嚷着便宜。
除了有在外面等着买蒸糕的,也有不少有钱人过来看没有做好的蒸糕,就让做好了给送家去。
不时替郑三娘的店里送些米面,何大、何二一整天都没闲着,不但赚着跑腿的钱,遇上给大户人家送蒸糕,还能得几个赏钱,可是比他们之前扛包好赚多了。
唯一不太如意的就是刘双喜家里准备的食盒不多,送去了还得等人家把食盒倒出来,有时就要耽误不少工夫,何大就跟刘双喜商量,“二姐,要不你也学味美斋那样,定做些竹的点心盒,上面贴上咱们的招牌,瞧着也气派。”
刘双喜很心动,趁锅里蒸着糕,跑到斜对门的老篾匠家里,挑着的、或精致、或粗糙的竹盒跟老篾匠定了不少。
跑回来把锅里的蒸糕出锅,又放了一锅继续蒸,让刘四喜熬糖的时候顺便瞧着点,然后又跑到上次做衣服那家布庄,买了不少碎的绸缎布头,这些布头都是做衣服剩下的,平常也没什么用,只有人做荷包时才会买几块,价钱也便宜,五十文钱买了好大一包,回来缝了装糖果好看又方便,姑娘和孩们会很喜欢。
布头虽然便宜,里面却有不少好料,刘双喜又跟人要了块大包袱皮,包着一堆绸缎布头就往家走。
离着双喜甜食还有半条街的地方,刘双喜跟一个人撞上。
刘双喜走路一向都是慢悠悠、稳当当,她那样的身材想快也快不了。而对方却是一路快跑过来,但仗着身宽体胖,刘双喜愣是把对方撞的退了五六步,最后一屁股坐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