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663)
刘双喜让孩子们自己玩着,她则起身拉着云珞走到一边,问道:“先生呢?”
“走了!”云珞自己倒了杯茶水喝了一口,温度刚刚好,可加了酸梅的味道让他有些不大喜欢,尤其是酸梅水里没放糖,更是难以下咽,喝了一口也就放下了,不肯再喝第二口。刘双喜吃惊地道:“不是请你回来拦着了吗?怎么还让他走了?是没拦住,还是没拦?”
云珞往椅子里一坐,老神在在地道:“人各有志,既然先生要走,我又何必去拦?倒像是耽误了别人的大好前程。”
刘双喜听了忍不住笑道:“我看你啊就是故意没拦着,难道你看不出来先生不是真想走?你只要说两句好听的,保准他就能留下来。”
云珞摇头,“我想了下,我小的时候也没像孩子们读书那么辛苦,这不是也长这么大了?也没长歪不是?如今孩子小,就该学些适合他们年纪的东西,先生教的那些太深奥,死记硬背下来也未必知其意,倒是把性子给学得死板了。”
刘双喜扭脸看了看围在一起因一块积木抢得跟打仗似的孩子们,觉得哪里就看出死板来了?不过,刘双喜自己原本就不太赞同让那位看着就迂腐的大儒先生教自家孩子,瞧着大半年孩子都不像孩子了。
当然,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大问题,有先生教的时候又觉得先生太大儒,如今没先生教,刘双喜又怕孩子们玩野了,自己教吧又没经验,到底该怎么办?
云珞同刘双喜商量道:“明日我派人出去打听一下,看城里有哪位先生教孩童教的好,到时就请到家里来教孩子们。”
刘双喜却道:“我觉得孩子们总在家里读书,即使把书读好了,也不过是死记硬背,倒不如把他们送到外面的书院里,接触的人多了,除了能学知识,也能接解到人情世故,明更多的事理。”
云珞也觉得是这个道理,自家的孩子一直都养在府里,大多时候见到的都是府里的人,而除了几个主子,府里的都是下人和侍卫,他们对几个孩子的态度自然是与外面不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没准还会以为全天下的人见了他们都该是那个样子呢。
如刘双喜所说,把孩子送到外面的书院读书接触的人多了自然就能知晓更多的事理。可主意是不错,但这几个孩子都是他的儿子,在外面读书别人会不会因为他们是他的儿子而刻意巴结?再给捧杀了。
云珞把自己的担忧说给刘双喜听,刘双喜道:“这有何难,从前听过微服私访吧?咱们的孩子去读书,也不必送到太大的书院,身份也不必对旁人道,就当成是普通学子不就成了?”
云珞还有些犹豫,孩子还小,不会被欺负了吧?
被刘双喜在肩头上拍了下,“你怎么年纪越大越婆婆妈妈的?你年幼时在樊城不也是同大家一起读书?被欺负了吗?”
云珞傲然道:“想欺负我?我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刘双喜道:“这不就成了,咱们家乐乐随我,力气那么大,还怕他被欺负?那两个小的就先不去读书,在家里再待两年再说。”
云珞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他的儿子虽不敢说功夫了得,同他学了一年多武,至少比他大的孩子都打不过他,最重要的是乐乐的力气大,回头还得好好教教他,免得他好勇斗狠再伤了人。
于是,夫妻俩愉快地把送乐乐去书院读书的事情给决定了,只是在送去哪家书院产生了分歧,云珞认为应该送到颇负盛名的大书院,比如教出刘四喜的博济阁,刘双喜却觉得博济阁是盛名远播,可博济阁里的学子年纪都偏大,一般都是在别处读过一段时日后再考去的,普遍年纪都在十岁往上,乐乐的年纪太小,读书时间又短,虽然之前教他的是那位大儒先生,可大儒教的太深奥,也未必能懂得太多,到了博济阁再跟不上进度,还不如送到适合他年纪的小一些的书院,哪怕是从启蒙开始也好,这样孩子也能轻松一些。
最后还是刘双喜拍板,华阳城里好的书院是有几家,但他们得支持新兴的、年轻的、富有朝气的,言下之意就是要送乐乐去青山书院。
云珞虽然明白刘双喜的意思是奔着青山书院的两位夫子刘夫了和白夫子去的,可谁让王妃决定了,他的反对无效。
当然,云珞也是认为刘双喜的选择没有错,先让孩子跟着刘四喜学一学也好,舅舅教外甥自然是更尽心尽力。
正文 第884章以难住先生和打败舅舅为目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刘双喜和云珞在后门挥别去读书的乐乐,看着乐乐迈着欢快的步伐,跟着影一渐行渐远的背影,刘双喜忍不住心酸,别人家的孩子听说去读书都又哭又闹,他们家的孩子却像出笼的小鸟,这是被关在府里待的多无聊啊?
看着哥哥欢快的背影,高高兴兴渴望地道:“娘,我也想去上学。”
刘双喜道:“你们还小,再过两年大一大再去和哥哥一起读书好不好?”
高高兴兴不高高兴兴了,撅了一天的小嘴,直到晚上乐乐背着书包回来,立即围了上去问东问西。
丫鬟这边往桌上摆饭菜,乐乐就给两个弟弟讲起书院里一天的经历。
乐乐道:“书院里可好玩儿了,虽然他们都比我大,可没一个打得过我。”
刘双喜眼皮子就跳了跳,“你是去读书,还是去打架的?”
乐乐无辜地眨着眼,“可弓马课教的就是打架啊。”
刘双喜知道误会了乐乐,脸有些烧,却还是镇定地问:“那你都和多大的孩子打?”
乐乐扳着手指数道:“城西田字巷的田鸿轩,他今年都十岁了,我才用了三分力就把他推出比武圈了。家在城南开了间馄饨馆的毛大强,十三岁,还说要一拳把我打地底下,结果被我骑身上打的直讨饶。还有离咱家不远有个叫牛远的,家里是开酱菜铺子的,他骂我,我没搭理他,他还骂我,我就把他扔雪堆里了。”
刘双喜脸都要黑了,“你这一天上的都是弓马课?”
乐乐摇头,“怎么可能?上午我们要读书的,只是夫子教的我都会,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答上来了,然后我就问了夫子几个问题,然后夫子没答上来,后来夫子就不理我了。”
刘双喜汗,这孩子心真大,去读书竟然还考上夫子了,只是那位大儒先生都教了孩子们什么?竟然能把夫子都给难住了?这些真是这么大孩子应该学的吗?
听乐乐讲了在书院里的经历,高高兴兴也一脸期待,高高道:“好想去上弓马课,哥,你说我能打几个?”
乐乐摸着下巴,认真地考虑了下,“三个应该不是问题,谁让你没我力气大了。”
高高就高兴地满地乱跳,“娘,哥说我能打三个。”
兴兴也问:“哥,那我能把夫子问住不?”
乐乐也考虑了下,“咱们学的都是一样的,你要是没偷懒应该能问住。”
兴兴也高兴的满地乱跳,然后小兄弟俩齐齐地看着刘双喜,“娘,我们也要去念书。”
刘双喜替书院里的夫子捏了一把汗,这学生要去读书竟然不是为了学学问,而是想去把夫子给问住了?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刘四喜和白文林,还有那位白文林的山长师兄,他们辛辛苦苦创立的青山书院可别毁在这仨孩子身上。
云珞清了清嗓子,“你们这样的想法是错的,怎么可以为了难住夫子而读书?看你们那点出息。”
三个孩子齐齐看向云珞,就听云珞道:“你们读书的目的是要难住天下的夫子,比如先难住你们的舅舅和文林舅舅。”
高高兴兴听了还不明所以,乐乐却高兴的直拍手,如同找到了人生目标,“对,他们都说整个书院学问最好的就是舅舅和文林舅舅,明儿开始我就好好读书,一定要难住他们。还有舅舅的功夫也是书院里最好的,听说还是跟爹学的,现在我是打不过他,总有一天要把他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