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紫禁城中大多数人皆进入了梦乡的时候,钦安殿内却灯火通明,虞菲正虔诚的跪在玄武大帝的神像面前,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诵读着《三官经》。
虞菲的嗓音原本柔和悦耳,十分好听,却因为接连念了几个时辰的《三官经》,已经变得越来越暗哑。
蕊初和雨初心疼自家主子,便低声劝虞菲喝点茶水、稍事休息再继续诵经,但虞菲却固执的不肯停下来,即不肯喝茶,也不愿休息,仿佛生怕自己一旦休息喝茶停止诵经,便有失虔诚,那便难以得到上苍和诸神的赐福了。
青墨和翠缕也未想到虞菲竟然能如此虔诚的诵经祈福,明明嗓子都已经累哑了,却连一刻也不愿停下来休息,心里皆十分钦佩虞菲的毅力与坚持,与此同时,两人也不免有些好奇虞菲是否当真可以坚持整夜于钦安殿内诵经祈福,不曾停下休息片刻。
此时,康熙正心烦气躁的在南书房内等消息。康熙等不到明珠的折子,也不见明珠前来复命,哪里能安心回东暖阁安寝?
这一等,康熙便等了几个时辰。眼见寅时便要到了,康熙在南书房里熬了一整夜,此时不免觉得困意袭来,眼皮已经有些打架了。
梁九功见康熙困成这样儿,便弓着身子,轻手轻脚的走到康熙身边儿,小声劝道:“万岁爷,时辰已经不早了,万岁爷可要回东暖阁迷瞪一会子?”
康熙瞥了一眼南书房内的西洋钟,却皱着眉头摆了摆手,“朕不睡了,朕要去一趟钦安殿,你去安排一下,不要有太多人跟着。”
梁九功见康熙主意已定,也不敢再劝,连忙按照康熙的吩咐去命人准备御辇,又找了一件大毛的靛青色貂皮大氅为康熙披在身上,伺候康熙起驾往钦安殿行去。
在去钦安殿的路上,康熙表面上在闭目养神,心里却在思量着如今正是熬夜之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不知道虞贵人此时究竟是已经困得在钦安殿内睡着了?还是在迷迷糊糊的打盹儿呢?
不多时,御驾便行至钦安殿。康熙步下御辇,刚刚走到钦安殿门口便听见了虞菲诵读《三官经》当声音,只是那声音却不如平日里那般柔和悦耳,暗哑得仿佛另一个人的声音,令康熙险些没有听出来这便是虞菲的声音。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康熙抬手示意梁九功不必通传,便独自一人走进了钦安殿。青墨、翠缕、蕊初、雨初四名宫女看见康熙走了进来,皆面露惊讶之色,四人正欲向康熙行礼请安,便见康熙向她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四人会意之后便站在了原地,皆不由自主的向虞菲望去。
虞菲并未发现康熙已经走进了钦安殿,此时虞菲正专心致志的认真诵读着经文,此时虞菲虽然已经又困又累,但她却并不想半途而废。
这些年的演艺生涯早已令虞菲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便是若想让自己拍出的戏真实动人,首先便要自己先入戏。否则,若是表演的痕迹太浓,那么演出来的戏也会变得矫揉造作,难以令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因而,虞菲此时的确已经入了戏,她现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她要不眠不休的整夜诵经祈福,祈求神明保佑百姓们避过此次可怕的灾祸。
由于虞菲诵读经文时太过专注,她甚至并未注意到她此时的声音已经暗哑得厉害,远不如她平日里的声音悦耳动听,她甚至不觉得自己有任何一丝困倦疲惫,只是一字一句的认真诵读着经文。
虞菲脸上虔诚的神色与专注的目光无不显示着她诵经祈福的诚意,略显苍白的面容在烛火和晨光的映衬下仿佛镀上了一层薄薄的光晕,康熙见此情形不禁为之动容。
这样的虞菲既不同于先前那个自卑怯懦的奉茶宫女,又并非那个在他怀中既清纯又妩媚的虞贵人,康熙发现此时此刻,虞菲身上竟然多了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仿佛一位高高在上、不容亵渎的小仙女,就如同他在梦中所见的那位桃花仙子一模一样!
康熙不由自主的微微眯起了双眼,深邃的眼眸之中渐次闪过许多神色,最后各种神色皆化为一抹难以言喻的复杂,看向虞菲的目光却愈加炙热。
康熙在虞菲身旁站了半晌,虞菲竟然也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康熙,仍在虔诚的诵经祈福。康熙此次亲自来钦安殿原本打算给玄武大帝上一炷香,祈求玄武大帝保佑大清避过此次祝融之灾,然而此时康熙却又忽然改变了主意。
康熙并未打扰虞菲诵经祈福,只在虞菲身旁站了半晌,便又放轻脚步离开了钦安殿。
虞菲的心思皆在诵经祈福这一件事情上,压根儿不曾注意到康熙曾经来过钦安殿,青墨、翠缕、蕊初、雨初四人见康熙来到钦安殿之后既没敬香也没祈福,只是在虞贵人身旁站了半晌,看着虞贵人诵经祈福,而后便离开了钦安殿,不由得面面相觑,心中皆有许多疑惑。
四人不约而同的皆于心中感叹难怪人们常说君心难测,皇上的心思还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难道皇上特意起了一个大早亲自赶到钦安殿,便是为了查看虞贵人是否认真诵经祈福的么?
既然康熙刚才示意她们噤声,不准她们向他行礼请安,也不让她们提醒虞贵人,四位宫女只能按照康熙的吩咐,只当康熙方才不曾来过钦安殿,并未将康熙曾经来过钦安殿这件事情禀告给虞菲知晓。
康熙离开钦安殿后便径直回了南书房,康熙的早膳尚未用完,便见明珠急匆匆的前来向他复命。
明珠恭敬的跪在康熙面前,激动的向康熙禀报了他带领司坊巡捕营和骁骑营在正阳门外排查火险的详细经过。
明珠果然办差得力,不仅及时的查到了火灾发生的地点,而且还在火灾刚刚发生之时便命水枪队及时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火灾。
康熙听闻明珠的禀奏之后,纵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仍旧震惊不已。
原来虞菲所做的那个噩梦之中发生的一切果然是一种预兆与警示。倘若虞菲没有做那个可怕的噩梦,又或是虞菲没有及时将梦中所见的灾难告诉他,这场大火必定不会如此快便被及时扑灭,还不知道这场大火要烧到什么时候,会令多少百姓受灾呢!
由于及时阻止了这场火灾,康熙不禁龙颜大悦,当场便笑着称赞明珠办差得力,给了明珠丰厚的赏赐,将此事的相关善后事宜皆交由明珠去办。
明珠虽然因为自己刚办了一件令康熙满意的差事而心中欢喜,面上却丝毫不显,只跪在地上诚恳的向康熙禀告道:“为皇上办差乃是奴才的本分,这些都是奴才应该做的!
更何况,奴才此次之所以能够及时的扑灭这场火,皆是因为皇上明察秋毫,发现了正阳门外存在火险隐患,命奴才带人前去查看。奴才只不过是按照皇上的吩咐办差罢了,可当不起皇上如此夸奖!皇上的赏赐奴才愧不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