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园娇宠:丑媳山里汉(161)

作者: 鸿雁踏雪 阅读记录

夏公子淡淡一扫,随意开口:“穿上试试。”

绿衣女子点头,退到屏风之后,面色平静的褪去衣衫。

陈三妹生平第一次喝酒,此刻手脚发软,闭着眼,睫毛轻颤,俏脸绯红,趴在桌上烂醉如泥。

“大小差不多合适,就是这绸带……”屏风后的绿衣姑娘用手托了托胸部,犯了难。

桌子被敲响,陈三妹脑袋似乎要炸开。

姑奶奶哟,你怎么就敢睡上了!

郑妈妈耐着性子在陈三妹耳旁来回说了几遍,意思是那白色的绸带不知怎么处理。

陈三妹强撑着睡意,睁开眼皮:“系带……”摸摸索索的给绿衣姑娘系好。

背后是三个系起来的蝴蝶结。

脖颈处也是。

绿衣姑娘自屏风后出来,整个人都因这件小小的胸衣大放异彩。

郑妈妈看得两眼放光。

陈三妹揉着太阳穴,扶着桌沿坐下,闭眼,伸手:“麻烦郑妈妈付账,然后将我送去南风馆!”

“……”

郑妈妈心中诧异,这位陈姑娘居然还认识南风馆的人?

夏公子若有所思,然后平静点头,吩咐郑妈妈将银子带人一起送到南风馆。

正文 第209章,如何做大

三妹这次回到南风馆更让众人吃惊不已。南风馆一年的进账充其量也就是三四千两,陈三妹去一趟满春院人家不仅好吃好喝款待她,还给了她十两银子?

账房阿九问了郑妈妈好几遍,才确定这银子真得是陈三妹自己挣来的。

那郑妈妈亲自相送不说,还当着大家的面把陈三妹一阵好夸。

清晨,雨停了。

陈三妹睁开眼看了看淡青色的帷幕,眨着眼睛回忆半晌才想起来昨天的事情。

她在郑妈妈那里喝了许多酒,后来……隐约记得有个姑娘试穿了胸衣……然后生意就这么成了。

银子呢?

陈三妹抬眼看向屏风后面的黄花梨木桌,隐约看见上面还放着她的包裹。

陈三妹穿上鞋,果然看见包裹中赫然躺着几粒光泽饱满的纹银。在手中掂量了掂量,觉得手感和成色都不错,她又跑进了房景修的书房,找出戥子称量了一下,十两不多不少。

看来满春院还算是值得信赖。

接下来她会继续赶制胸衣。

趁着大梁朝人民还没有回过神来去争相模仿,要抓紧时间了。

陈三妹在屋里不停地来回走动,哒哒的脚步声在屋里响个不停。

侍者敲门为她送来精致可口的早膳,陈三妹也无暇顾及。

在青楼卖胸衣面向的人群太少,姑娘来来去去就那几个。

这种新奇的东西一旦决定要出手,小心的试水后就必须要大规模的推广,否则一旦引起有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商人注意,大家争相模仿,且他们的销路更广更成熟,那三妹纯粹就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买大量的布匹是一定的。

但究竟买多少才能既挣钱又不至于压太多的成本,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虽然很难具体说清楚,但陈三妹迫切需要一个大约的数字。

另一个问题是,她用什么办法能让若水镇上所有人都知道她在卖胸衣,而且还能吸引大家花钱争相购买呢?

这里没有电视,不能打广告。

而现在的朝代又不像是自己在异界见过那样交通便利购物便利。

……

楼下的阿九正在记账,抬头问了一句:“陈公子可用过早膳了?”

侍者回答:“奴婢上去的时候,陈公子正在屋里来回走动,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烦恼。”

阿九眉目温和,当即停下笔:“哦?她有什么烦恼?”

“这个奴婢不知。”两人正说着,陈三妹已经洗漱好,精神抖擞的出来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昨夜酩酊大醉过的人。

“陈公子可用过早膳了?”阿九年约二十,但是待人接物却是成熟温厚不已。

陈三妹一愣道:“还没有用膳,我现在不怎么饿……不过我这里有一件挣钱的大买卖,可能需要你们帮忙,工钱好说,你看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呢?”

阿九听她娓娓道来。

首先是招收工人,其次是去衙门里看看整个若水镇的户籍,她要算出若水镇究竟有多少人能买得起这件“五百钱一件”的胸衣。

阿九没明白胸衣是什么,但是其他的话明白了几分。

自然,陈公子的话有求必应,这是房景修立下的规矩。

当下陈三妹在账房阿九的陪同下再次去到了衙门,没有拜访高县令,而是直接掏银子给了主簿。

一本厚厚的线装籍册被搬了出来……两人研究了半日,终于记录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譬如现在,整个若水镇约四千户总人口约两万。年进账五千两的大财主人就有整整二十户。

年进账三千两的大约七十户。

年进账一千两以上的就多了,约有一千户。

年进账一百两到五百两的也有一千户。

剩下的两千户基本上是贫民,别说年进账了,能吃饱肚子交的起赋税就不错了!那些一年到头来能余下二两银子的便也是富人了。

陈三妹摸清了整个若水镇的底子,也就是说若水镇的两万人口,大约有将近一半儿也就是一万人有能力买她的“胸衣”。

那么除去这其中包含的男人、年老、年少不必穿或者不屑穿的人,陈三妹便把这个数字保守固定在“两千三千。”

又因为,一旦买第一件,必定会买第二件或者第三件,总之一定要有换洗的余地,于是陈三妹又将这个数字扩大到“四千六千”件。

一旁的账房先生看得吃惊不已:“若是照着你这算法,这批货出去后,进账最少两千两,多了则是三千两?”

陈三妹看了看自己手下的草纸,严肃道:“阿九先生想多了,一件胸衣五百文,自然,我们还要扣除用料成本以及工人的工钱,还有租地。不要小瞧这件小小的胸衣,一件便需要三种布匹。”

这严肃的模样逗得阿九呵呵一笑,竖起一个大拇指称赞她:“陈姑娘当得起陈公子一称。”

这是夸她女儿家的头脑比男子的还要灵活么?陈三妹腼腆的笑笑,其实若换成异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的比自己更好吧?

接下来便是招工,这次陈三妹直接找到了高县令。

说来也巧,高县令恰逢调令下发,等到了十月就要走马上任。

自古以来当官的便是如此,本地人不能当本地的父母官,一律是外来的官员上任。

陈三妹考虑到新上任的官员不知为人好不好相与,若是那等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她做生意这条路子便在若水镇不好走了。

她的性子和处事风格大概跟她的武力值一样,决定要做某件事绝不拖泥带水。当即决定扩招工人,囤货!

正文 第210章,招工五百人

“陈姑娘做生意的事本官自然会鼎力支持,趁本官还在若水镇一些时日,陈姑娘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本官能做的一定尽力效劳。”

高县令说的并不是客套话,也没打算将陈三妹当成普通的少女看待,而是放在几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相待,言辞中颇为尊重她。

有些话高县令不便直接说。

其实提点到这里陈三妹已经受宠若惊了,也从此话中隐约明白新上任的官员恐怕真得不怎么好相与。

一旁的仆从已经为她斟上了茶水,她斟酌一番,眼下还是赶紧干正事要紧。细细的将自己想招工人,在何处租场地,一共干几天,工钱如何结算的事情一一道来。

高士崇略一思考,答得很干脆:“好,你既然已经思考妥当,那我便令差役写成布告,张贴在各个闹市口。五百个工人可不好管理,所幸做工的天数不多,我便让衙役们去帮你维持五天。”

陈三妹千恩万谢:“县令竭力相助,陈三妹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