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225)+番外

作者: 鸦泉 阅读记录

西域与更西的蛮夷之地,早有交流,西域一些蓝眼红发、鼻梁高挺的异族相貌之人,便是明证。

上少造燕搜集了来,在大朝贺上献礼,也是一桩功绩。

之后又有数郡,献上该地特产。

献礼的最后,姬舒一张严肃镇定脸,,瞄一眼仙使。

高唱出了流程上本没有的话:

“仙使献七彩琉璃珠一斗!水泥秘方一张!”

哗!——

殿中视线乱飞:

‘仙使也准备了献礼?没听说啊!’

‘仙使性情跳脱,这是想给陛下一个惊喜。也是他会做出的事。’

而随着礼官入殿,端着的礼盘之中,七彩的浑圆琉璃珠滴溜溜滚动,灵动华美!

殿中百官惊艳之际,姬舒一张常年严肃镇定的面瘫脸,看向仙使。

仙使(使眼色):谢谢礼官!

姬舒(严肃镇定脸):他并非无名无姓一名礼官,他姓姬名舒。

仙使离席,接过礼官手上的漆木盘,亲自捧奉到阶下:

“陛下陛下!这一斗圆滚滚的七彩琉璃珠,是我顺道烧出来的,平时弹着玩滚着玩解解闷也未尝不可!”

姬舒(严肃镇定脸):除了仙使,没人会把如此圆润瑰丽的琉璃珠,满地滚着玩。

况且,陛下蹲地上滚弹珠玩……

那场景…岂敢造次乱想!

仙使接着道:“琉璃珠也就看个稀奇,小玩意儿而已。”

“我真正要献的新年礼物、第一份新年

惊喜,是这张水泥秘方!其中奥妙,陛下先看看方子,实物明天便可揭晓!”

殿中大秦上卿们神色期待,溢于言表。

能被仙使当做新年第一份惊喜的水泥秘方,必然不会是凡物了!

“仙使心意,朕已收到。稍后再揭晓,朕相信会是很大的一份新年惊喜。”

所有献礼都是献上之后,又抬出殿中专人收藏。

唯独仙使的一斗琉璃珠,及红蜡密封的一封水泥秘方,呈到了嬴政案上。

献礼已毕,接下来便是朝贺第三项——朝议。

垂坐上首的嬴政,搁置手边的七彩琉璃珠和水泥秘方,专注眼前。

“今日朝议有三。”

“一,新修秦律。秦已定鼎天下,四海太平,昔日一切以耕战为首务的强兵战时律法,如今已不再适用。

朕欲废除肉刑,适当宽省刑法,法礼并用、法主德辅。”

“二,推广仙麦、仙豆、仙稻、仙秫于郡县。

因地、因时制宜,推广播种高产五谷粮食。”

“三,在西域、北夷与东夷一线,择城开通贸易与外族互市。”

第116章 最重要的,其实是‘大秦有水泥’这件事本身!

朝议三项,其一:新修秦律。这事实则已由大秦法家巨擘左丞相李斯牵头,在两月前就已经开始议程,今日只是正式确立,昭告天下。

而废除肉刑,适当宽省刑法,法礼并用、法主德辅。

却绝非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对大秦而言,礼与德可辅助法治,然只在辅位,绝不至于越过律令。

这一点,大秦君臣早有默契。

左丞相李斯离席出列,“陛下英明仁德!”

殿中朝臣亦跟上:“陛下英明仁德!”

嬴政双臂平展,“诸卿请起。新修秦律一事,便由左丞相主持。”

李斯早就在做的事,眼下就是走个过场。落于史书之上时,有明确的起始时间和负责人。

李斯揖礼领命:“臣领命,必不负陛下信重!”

朝议三项,其二:推广高产仙粮。

经过籍田育种、二次赐福积攒,仙麦、仙豆、仙稻、仙秫的数量,已经足以推广至天下诸郡县。

这是利好天下千万黔首之事,无人有异议。

殿中勋爵百官,皆再唱颂歌:“陛下英明!仙使仁心!天下黔首之福!”

仁心的仙使,猝不及防被歌颂。

心内小人:啊哈?带他做什么?快别快别了!疯狂摇花手,jpg

表面神态:端庄微笑.jpg

姬舒眼观鼻、鼻观心,一张常年严肃镇定脸。

却已将那位笑得大仁大爱的仙的羞赧内心,给猜透了。

上首的嬴政气势威严,再次双臂平展,示意免礼起身:“诸卿请起。”

而后指令道:“推广种植仙粮一事,由治粟内史左丞主持。”

萧何再次揖礼,领命:“臣遵命!”

萧何在被征调入咸阳后,从任职籍田令时起,再到治粟内史左丞,一直都有负责试种仙粮,如今再由他负责推广种植至天下郡县,顺理成章之事。

朝议三项,其三:与大秦周边各族通商互市。

这才是在今日才首次提出的一桩事。

然而,只凭先前献礼的精盐、茶叶、瓷器,便可知此事也非绝密。

至少始

皇帝与心腹们,已经心照不宣。

毕竟通商互市的商品,都已经准备好了。

但也难保不会有异议。

此时,就有奉常下属的博士部一名博士,出列谏言:

“陛下,臣以为,大秦北线蛮夷来去无定,劫掠往复。若再开关互市,恐会引得蛮夷饿狼豺狗一般,闻味而来,侵略抢掠。”

“与异族通商互市,是否有失谨慎?”

仙使,已经是成熟的仙使,遇到朝议反对谏言的博士,也能理智听取意见了。

当然,主要这个博士谏言时,神态、语气都恭谨无比。并无当初淳于越博士,那种指点江山的高傲轻视。

虽然提出了异议,但是一个关心家国的热血青年。

这便是朝议的意义所在,允许异议存在,有商有量。

同样参与朝议的刘季,也并未像上次那样跳出来,指着对方鼻子骂。

作为众博士的领头人,反而出列为其圆话:“孙博士之言,虽因不通全局,有所偏颇,然所虑亦有理。”

在蒙恬率兵北守上郡,后又向北推进之前,匈奴都还在德水(黄河)以南活跃。

就算如今,东胡也还常犯边辽东郡、渔阳、广阳一线诸郡北部村镇。

若此时在北疆择城开通贸易,恐怕确实会让匈奴、东胡等异族,闻味儿而来。

这些隐忧,嬴政、王绾、李斯一干知情者,也是知晓的。

但是。

“朕意图所在,便是择选边疆数座城池,开通互市,将异族吸引聚拢。若不聚在一处,又何谈制衡、分化、消灭?”

固然冒顿已死,但谁又能断言不会有第二个冒顿?

如今北疆蛮夷游牧无定,若放任其在草原野蛮生长,百十年后得以一统,大秦子孙能否对抗?

“不若趁此时机,将北疆蛮夷吸引聚拢,加以制衡、分化,从而消灭或同化,方可杜绝后患,亦是为子孙计谋长远。”

嬴政此言一出,无论是先前谏言的博士,还是刘季,以及殿中勋爵百官再无异声。

至于趁的什么时机?

那自然是大秦正盛,仙使临秦,正当建功立业,为子孙后代计谋的大好时机。

如此事成之后,即便数百年过去,草原异族再起,总也延迟了到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