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306)+番外

作者: 鸦泉 阅读记录

“仙使千岁、千岁、千千岁!”

……

呐喊声倒比以前更响亮了。

前面的始皇陛下端坐车中,只不时地颔首示意,矜持威严。

周邈就热情多了,举着胳膊,探出身,热情地同两旁人行道上的咸阳黔首挥手!

“大家新年好啊!”

“新年好!恭喜发财!”……

于是原本整齐划一的呐喊,也被正主搅乱了,掺杂进许多杂音——

“仙使好!仙使新年好!”

“陛下新年好!仙使新年好!”……

嬴政:……罢了。

新年热些闹,方是常情。

于是一路上热热闹闹,尽显新年喜庆氛围。

到了咸阳广场前,队伍停下,下车前行。

穿过广场上时,途经那幅简化版世界地图旁。

周邈侧目扫过,发现几年过去,风吹日晒……倒也是没有什么磨损!清晰鲜亮如初。

毕竟是系统出品的工业机器人烧制的泥砖,质量没得说,至少也是百年品质了。

思绪活跃间,周邈又想起修建长城的水泥,也是机器人为主的水泥厂烧制出品,应当也能百年不腐不蚀。

可多保大秦边疆数百年,长城不倒了。

不止周邈侧目,路过的君臣视线皆有在上面停留片刻。

或许也想起了当初的情景,神情感怀。

经过几年经验积累和精进,咸阳剧场上演的新年文娱节目更加精彩了。

大气恢宏,韵味深厚,独具历史底蕴之美。

周邈:这不跟看豫省卫视的晚会现场一样!

一个多时辰的歌舞‘晚会’看完,又是浩浩荡荡原路返回,今日的行程就算是结束了。

周邈一回到六英宫,霞就端上了准备好的午饭,吃吃喝喝填饱五脏庙。

搁下筷子后,看向侍立殿中的众人:“方岩、霞。”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棉子!”

……又差点唱出来了!!

周邈再次确认道:“你们真的都决定跟我走吗?”

马钱子等八人说不出话,但坚定躬身颔首,态度已然明确。

方岩和霞知道仙使顾虑,也是为他们着想。

毕竟寻常看来,他们在宫中已脱离寻常隶臣之身,在少府中有了官身,前途远大。

但是,“我们选择跟随仙使!”

“只要仙使不嫌弃,用得上我们服侍,便愿终生跟随!”

他们有自知之明,成不了六英宫的第二个航远侯,也唯愿一直追随仙使。

“唉,那好吧。”这样一份心意,周邈如何能不感动?

只是眼下时机未到,便只把他们的好记在心里,来日多多善待他们。

“记住,收拾行李的时候,只收我常穿常用的衣裳和物件,但有特殊印记徽章的除外。再带上些金银饼块和布匹就行。”

若有人此时拜访六英宫,便会发现,地上敞放着许多箱笼,里面收拾了杂七杂八许多物件。

俨然是要搬家的样子。

但仙使自临秦后,就一直居住在六英宫,要搬到哪里去呢?

方岩和霞应声,“喏!都记下了。”

霞又补充道:“再带上锅碗瓢盆,调料香料,稻麦粮油,重新开火做饭也方便。”

“好,你们收拾,我放心。”

周邈放心把收拾行李的事交了出去,就来到书案后坐下。

项小籍和兵仙崽都回去自家过年了,得给他们留两封书信,不然到时怕是要翻脸。

项小籍倒是好说,兵仙崽可难哄了。

……

转眼又过一日。

时间来到十月初二。

天下郡县城池之中,今晚皆无宵禁。

咸阳城中,咸阳市里。

花灯如云遮天蔽月,行人如织穿梭不息。

章台宫前,章台街上。

二尺高台前,横排竖列,方阵分割,数万人络绎集聚而来。

“往年今日晚上,登仙台都有焰火或烟花庆贺,今年当然也会有!你只看台下四周站岗巡逻的内史兵士便知晓了。”

“自然是会有的!而且虽并非每年都一样,但说不定今年有幸,还能看见仙使呢?”

第161章 正文完

在初一的朝议下令改历之后,今年就是最后一个以十月为岁首的年节了。

下一个年节,将会在十四个月后的春一月为岁首的正月。

新一个年节尚且遥远,更显得眼下年节三天的最后一晚,格外难得。

数年下来,咸阳黔首已形成惯例。

午后日跌时分,章台里的喜一家,便提前一个时辰吃过夕食,尔后换好衣裳、打理齐整,一家人早早地出门去。

路上遇见同样往章台街去的左邻右舍,就笑呵呵地招呼着结伴同行。

即便出门早,到达章台街时也不到晡时,也没占到绝好的位置。

总有更加狂热的仙使信徒们,午前甚至早上,就到了登仙台前占位置。

但能在中部有个位置也好,总强过来得晚只能站后面的。

虽然登仙台高二丈,就算在章台街尾也能看得见焰火烟花,但太远就无法瞻仰登仙台上的仙使身影了。

喜一家在兵士分割划定的中部方阵里站定时,夕阳也即将落山。

又等一会儿,天色就暗了下来。

喜踮脚抻脖,探头去望,就见前面登仙台那里有了动静。

有赤膊大汉抬着筒炉、柳枝、麻袋等开始布置起来,站岗的兵士也密集不少。

“看来今晚有打铁花的焰火表演!”

这几年来,打铁花焰火表演仍旧火热,却已不是一年才见得到一回。

有那市肆开张、富户逢喜,偶尔也会搭个高台、扎个棚子,请了铁花匠打一场焰火庆贺,彰显气派,昭告乡里。

像喜一样的普通黔首,偶尔也能看上一场。

但师承仙使的打铁花焰火表演,总是百看不厌的。

身旁有人有不同的见解:“看那搬的四方纸箱,应当还会燃放烟花。”

就像打铁花焰火表演走入了市井里坊,烟花虽更加罕见,但也不是无人见其庐山真面目。

毕竟烟花和绝密的‘炸.药包’一类火器,还是大为不同的。

“我们看不见,但登仙台后面,应当也已经布设好桌椅,静待陛下和朝臣们驾临。”

喜侧头看一眼身边其貌不扬的青壮男子

,心想这该是个消息灵通的。

没叫咸阳黔首久等,夕阳彻底沉入山后时。

砰!——

哗!——

噼里啪啦!——

喜他们站得不近,耳边却仿佛听到了铁花打出、火花炸开时的声响,而眼前是登仙台上如瀑的火花!

一旦开始,接着便是更耀眼的焰火,叫人目不暇接。

“也看过几场焰火,还是登仙台上的最好看!”喜情不自禁道。

“这可是在登仙台上表演,不卖力演得尽善尽美,铁花匠们恐怕也无颜见人了!”

喜深以为然:“能在登仙台上献艺一回,不仅是展现技艺、荣耀己身,也是向仙使交上答卷,不正就如同科举的廷士们,总要叫陛下看看他们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