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42)+番外
蒙毅往返一趟,把两本册子呈递给嬴政。
拿到两本册子,结合周邈的解释,嬴政也粗粗翻阅了一番。
周邈见上首的始皇陛下抬起头,才继续分析任务:
“注2这一条,估计是因为巷道和人行道都需要铺石板和石砖,所需数量极其巨大,又要留在此世,才需要自行准备石矿”
“石矿?既然要切割石板、石砖用以铺路,石材必须坚硬。”
王贲已经开始思索合适的地点。
第一次参加特殊集会的王离,也在努力表现:“还要距离咸阳够近,越近越好。
被王家父子接连启发,周邈脑袋上的灯泡,‘叮!’地亮起!
“说起来,骊山应该富有石矿吧?石材质量不用说,距离咸阳也近。”
毕竟皇陵都选址在骊山脚下呢。
周邈看起来确实成熟懂事了许多。
哪怕他的小心思,就差没怼到始皇陛下面门前了。
但也确实没有明说,有进步!
李斯:从骊山皇陵内向下掏空山腹切割石砖和石板,顺道还修了皇陵,一箭双雕是吧?
虽然没明说,但算盘珠子都崩陛下脸上了啊!
静。
静。
沉默是今早的章台宫。
周邈:他是不是又……
“善。”
嬴政予以肯定道:“石矿选址,就选骊山脚下皇陵所在。”
蒙恬:虽然自从大刺杀后,周邈确实一直情绪不佳,但陛下您别太宠他了!
李斯:陛下,您真的。
对此,李斯选择……
“陛下英明!”
聪明人李斯,选择对陛下和周邈大吹特吹。
“如此一来,既就近解决了巨量石材取材的难题,又可节省民力修建皇陵,一举两得!仁君之举也!”
“周邈能想出此法,也颇有急智。”
只要出一个人语音控制切割机器人,甚至能切割出错综复杂的墓道、地下宫殿。
蒙毅:李廷尉,你真的。
为了迎合陛下心意,真是能屈能伸,连敌人(bushi)都能一起夸。
周邈:“哈哈哈,我也是灵机一动。”
原来他没有又秀情商啊。
提议被肯定,周邈显见的开朗多了。
……
割骊山陵之石,铺咸阳道路万里,故始皇帝之威,万世以镇关中。
——摘自《秦书》!
第24章 陛下真的我哭死!
确定石矿选址为骊山,届时切割机器人将从此地切割石砖和石板,用以铺建咸阳城巷道、支路和人行道。
关于任务的解读分析继续。
周邈接着说:“任务道具栏的工装、工餐、住宿补贴、工业机器人和所需材料若干,这些都是旧例标配了,也就是种类有所不同。”
“明天开工的话,明儿早上登临章台街的高台,点击领取就行。”
周邈覆上手指,查看了道具的相关介绍,也正如他所说。
补充道:“哦对,‘所需材料若干’,这个要像上次一样,领取卸到专门的仓库。”
因为上次工餐中的小麦,竟然真能用做种子——治粟内史回禀,育种的小麦已经出芽,麦芽性状比大秦本土的要翠绿健壮很多,已显露优质高产的品相。
周邈就特意查看了道具‘工餐’,弹出介绍框如下:
[精选非转基因、种性稳定的纯天然优质粟,去壳筛选而成的粺米(精米)。
稻、黍、稷、麦、菽此五谷,稷为五谷之长。稷,粟也。*]
还带科普的嘞!
但周邈的疑问并未被解答,自给自足发问:“粟在播种时,去壳吗?”
他记得小时候奶奶播撒香菜种子,会把壳碾碎之后再播种。
但水稻又不同,不能在去掉稻壳后播种。
他不太确定,粟究竟是像香菜种子,还是像水稻种子。
李斯大概猜到他为何有此一问,回道:“粟播种时,粟种须带壳。*”
周邈遗憾地塌肩:“那这次的粟米就不能做种子了。”
又想了想工餐为何是粟米,而不是带壳粟的逻辑。
“大秦吃整粒麦子煮的麦饭,上次系统发的就是麦子。但不吃整粒粟煮的粟,吃的不管是粺米还是粝米,都是去了壳的。所以发的才是粟米?”
以大秦普遍的饮食情况为依据,这很合理。
至此,周邈分析完毕:“只等明日开工了!”
但右丞相王绾,向上首的嬴政投去一眼。
君臣间的默契让他明白,陛下也有同样的疑虑。
王绾出声:“且慢。仙使,有关任务中的
‘征召役夫一千六百人’,是否忘了说?此事要怎么做?”
周邈即使在努力学习成熟懂事,但阅历和智慧的增加,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仍旧稚嫩。
“嗯?”不太理解老丞相的意思,“我们上次不是征召了三千役夫吗?还有多余的呢。”
王绾和章台宫君臣,闻言便知周邈没有领悟到个中深意。
但王绾并不急切,而是先问:“此次可有‘提交名单’选项?”
周邈都不需要唤出面板确认,他看得很清楚了:“有啊。”
“那么此次的一千六百役夫,其实可以另行征召?”
周邈还是不太明白。
但他已经不会大剌剌地问出口了,他开始思考其中的缘由。
王绾给出提示:“对刑徒来说,听从仙使征召,参与建设咸阳、营建仙秦,做工轻松,又有口粮、工装和布匹给付,此事并非服役受惩,而是嘉奖。”
“无人不羡慕那三千刑徒,恨不能取而代之。”
周邈一点就通:“在旁人眼中,那三千刑徒,是得了一份钱多事少还社会认同度高的好工作?”
王绾轻松意会他的语意,颔首肯定:“正是如此。”
周邈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嘛!
王绾见周邈明白过来,就直入主题:“因此,此次征召一千六百役夫,宜当重新挑选,而非起用现成的三千刑徒。”
周邈彻底明白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能让那三千刑徒一直占着好事,而是要雨露均沾。”
“不,不止刑徒,最好还要征召普通黔首来做工!”
“仙使言之有理。”
仙使能想到征召黔首,就证明他是有慧根的。
李斯也加入谈话:“若是犯罪受罚的刑徒反而占尽好事,安分清白的黔首却干站一旁,这不利于惩恶扬善。”
“因此不但要征召黔首,而且黔首的比例至少要占到一半。”
李斯从法家角度出发,解释了必须有黔首占比。
王绾也认可道:“廷尉所言有理,一千六百名役夫,黔首占到一千三百名为最佳。”
一千三百黔首,占了八成。
留下三百名额,也足够安抚奖赏
刑徒,令刑徒奋发向善。
周邈虽然稚嫩,但他胜在坦诚:“是我之前考虑不周了。”
“幸亏有诸位帮忙周全,不然引发非议不满,从而生出事端,届时悔之晚矣。”
努力成熟、谦卑自省的周邈,真是与以前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