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始终视他为己出,而李永裕也一如既往,甚至对贤妃的事更加尽心尽力,不惜以身犯险也要护住她的孩子,几次为其化解危机直到李永琛顺利出生,贤妃因此对其感激不已,所以在李永琛出生之后她不顾王家的极力反对做了个决定,她成了李永裕名副其实的母妃。
也因此,顺王与李永裕的关系理所应当的亲密要好,李永裕护着他疼着他也是理所应当,而顺王在贤妃的影响下自然也对李永裕亲近又信任,直到先皇暴毙,大皇子全家被血洗,而后李永裕登基。
顺王正如他从小到大一样都是一帆风顺,因为他从没出生开始就一直被李永裕护着,后来李永裕登基直接封了他做顺王,允他在京城建府,这么多年宠着他任他胡作非为,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贤妃,李永裕对她的感激也天下皆知,李永裕登基之后本打算让她做太后,是她自己不同意,依旧做太妃,只可惜她的身子实在亏损得厉害,所以没两年就去了,但她的儿子顺王却始终被李永裕护着。
所以她当也是去得安详的吧。
兄弟两人的故事就是如此。
合理,非常合理。
孙子柏听完只觉得李永裕怕不是什么小说男主吧,他这拿的是逆袭虐渣的剧本啊。
可孙子柏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不可能那么简单。
知恩图报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正常,可放在李永裕身上总是有些违和,他直觉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再者他若真拿的逆袭大男子剧本,这么走上巅峰之后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总之,孙子柏暂时还没办法定论。
只是如今贤太妃已经去世多年,这些事除非当事人亲口说出来,否则不太好查证呢。
希望外公那里能有些意外的收获吧。
孙子柏本来不抱什么希望的,不想闻相还真给孙子柏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 125 章
闻相平日为人低调也不结党营私, 反倒是跟各家势力有意划清界限,可闻相毕竟为官多年,如今又身居高位, 所以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白子玉带来的那些消息闻相也查到了不少,两相结合倒是让整个故事都变得完整了起来, 不过让孙子柏在意的是另外两件事。
一是关于顺王的不育之症。
按照传言顺王就是天生不能生育,倒是也有传闻说顺王根本就是不举, 那玩意儿不行, 不过因为他美人无数这种说法似乎不攻自破了, 但闻相却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顺王并非天生不育, 而是早年被人下了药才伤了根基导致不育的。
此事闻相是从一个相识数十年的同窗老友口中得知。
当年闻相科举位列前三甲, 而后顺利入朝为官, 但那同窗却成绩平平, 不过他家里世代为医有一身医术,于是后来机缘巧合入了太医院, 只是那同窗满腔热血在太医院干了不到五年就主动请辞回了家, 守着家里那药铺过了一辈子。
闻相就是从他口中得知的此事, 他曾经有个徒弟,医术了得年纪轻轻就入了太医院, 可去了不到两月那徒弟就被处死了, 原因正是对顺王那次中毒救治不力。
原本这是皇家机密, 可他那徒弟刚入太医院不久, 年纪轻又不够稳重, 没忍住就将顺王中了毒可能导致不育的事告诉了他。
那时候的顺王也不过十七八岁, 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与他那徒弟年龄相当, 于是小徒弟便忍不住感慨几句,这显然是犯了太医的大忌。
据说皇上因此大发雷霆,命令太医院必须治好顺王,那同窗严厉告诫了一番徒弟之后才让他回宫,却没想到那徒弟还是一去不回,后来他小心打听才知道他们全都被皇上处死了。
同窗心里害怕又悲凉,更是从此再也不准他的徒弟和后代入太医院了。
而多年过去,顺王果然传出不育的流言,那同窗这才肯定自己那短命徒弟必是折在了那件事上。
孙子柏听完与苏瑾言对视了一眼,这件事的真实性很大,只是,那时候李永裕已经登基,其他障碍都已经被他扫除,所以有谁还会去算计一个闲散无权的王爷的子孙后代?
再一个则是关于李永裕与王家的关系。
不夸张的说,若没有贤妃李永裕根本活不下来,而没有贤妃那些年的照拂,李永裕也没有坐上龙椅的机会,然而王家对李永裕的态度却一直都很明朗的。
贤妃将李永裕留在身边的时候王家就极力反对,他就算身份再低贱再没背景也始终是个皇子,贤妃将他留在身边必然麻烦不断,可贤妃一意孤行。
后来贤妃接连几次小产,王家对李永裕的存在就更是抵触了,他们认为贤妃没能留住孩子跟李永裕有很大的关系,觉得这孩子克母,不详,挨谁谁倒霉。
可正如先前所说,贤妃对李永裕深信不疑,况且就算养个阿猫阿狗还有感情呢,贤妃养了他几年,少年李永裕又懂事听话招人疼,于是贤妃不仅没有听娘家人的话将李永裕打发走,反倒是为了李永裕与王家闹了矛盾。
贤妃与王家的关系森*晚*整*理就是在一次次争执中变得淡薄的,王家也因为她接二连三的生不出孩子几乎放弃了她,直到贤妃多年后怀上顺王李永琛,只是那时候王家再想修复关系已经晚了,贤妃心里早已有了隔阂,但贤妃有了李永琛之后王家人却再次撺掇贤妃对付李永裕。
毕竟她已经生了一个皇子,那么未雨绸缪就是必须的。
他们倒也不是要杀了李永裕,反而要让贤妃挟恩图报,让李永裕将来辅佐李永琛上位,当然,若是他不愿意那自然不能手软,趁早永绝后患。
结果可想而知,贤妃依旧没听王家的。
但从后来的事看,李永裕的上位也并未得到王家的支持,主要是当时他一连串动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先皇死的又突然,接着是大皇子的事,谁都没想到会那么快,李永裕就在萧家的扶持下坐上了那个位置。
闻相说完之后孙子柏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他将白子玉和闻相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复盘了几次,再结合原著剧情里关于李永裕的那些描写,他始终觉得整件事还是有些违和,尤其是“知恩图报”,“情深义重”这些词语出现在李永裕身上的时候,这种违和感就格外强烈。
不是说一个杀人犯他就不可能是个孝子,只是这理论显然不适合放在李永裕这样一个人身上。
他小小年纪就知道隐忍,蛰伏,可见其心机;他弑君夺位,又设计血洗大皇子全家,可见其狠辣阴毒,行事更是果断冷冽,说他冷血残忍也不为过,这样的人会为了感恩就顾念兄弟情?
这么说的话大皇子不一样对他有恩吗?皇后虽然别有目的,可大皇子对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啊,可他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