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341)

作者: 大世界 阅读记录

这用力一掘下去,才打磨好的锄头都磕缺了一角。

还不待心疼锄头,想起报纸上时常有人在地里挖出大黄鱼小黄鱼的消息,陈海洋心噗通噗通地乱跳。

难道,上天瞧他在婆娘手下讨生活,怜惜他,给他送财来了?

百年的战争动乱,再加上之前十年的不太平,有钱人出逃的出逃,东西带不走,那都是到处挖坑埋,狡兔三窟,鸡蛋都不搁在一个篮子里。

还真是有人在地里挖出过东西。

大黄鱼小黄鱼,袁大头,搁在瓦罐木箱里,往土里一埋,神不知鬼不觉。

陈海洋激动着一颗心,颤抖着手将匣子挖出来。

匣子不大,四四方方,约莫十七八厘米的宽度,六七厘米的高度,被土埋着有一股土腥和泥腐的味道,瞧不清楚是什么材料的。

不过,只凭锄头都能被磕了个角,这匣子就是个好东西,硬实!

……

“匣子里有啥?”于大仙三人都被吸引了。

潘三金屏息,“真是大黄鱼?”

民国时候,十两的金子融成条,叫做大黄鱼,一个得有300多克,现在金子87元一克。

乖乖,只要有一条大黄鱼,一下子就能成万元户了!

“肯定没有!”周爱红白了潘三金一眼。

潘三金恍然,也是,要真挖到大黄鱼小黄鱼和袁大头,也就不贪老丈人家的拆迁了。

“对,没有大黄鱼。”

“里头什么也没有,就搁了张照片,老旧的黑白照,照片上有一个女人。”

正待陈海洋失望时,手抖了抖。

他瞧见了,照片上的女人笑了。

……

第136章

女人穿一身清朝的衣裳, 老旧臃肿。

因着是黑白照片,是以瞧不清是什么色泽的衣裳,只能瞧出, 她脖子处围了一条白色围巾,上头用针线勾勒出了山峰山峦的形态。

女人面容清秀,眉眼的眼距稍微有些宽, 这让她瞧过去多了两分的冷。

笑起来时, 嘴唇两边却有两粒小小的酒窝。

……

芭蕉村,潘家。

“我用望气术瞧了, 那照片还怪好看的, 没笑时严肃, 笑起来后眼睛大大,嘴角弯弯,一下就生动了。”

“她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头, 手搁在膝盖间,上头有指套和手帕,端庄贤淑模样。”

“从背景上看, 那宅子瞧过去可阔气了,像以前大官员,大地主家的宅子, 木头都雕着花,一瞅就值钱。”

就是宅子堂屋的背景有些吓人,那儿立着好多个灵牌, 还点了白蜡烛。

以前的照片像素不好, 潘垚只瞧到了灵牌密密,却瞧不清上头写的是谁家的姓名。

不然,她说不定还能有个线索。

潘垚一边说, 一边大口地咬下卤煮的鸡腿。

本来按照计划去山里玩耍的话,今儿傍晚,江宝珠也会在潘家用饭。周爱红很是煮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准备招待招待宝珠,让她们家盘盘有面儿。

别以为小朋友小,小朋友也是有社交的。

这会儿宝珠没来,一桌好吃的都便宜了潘垚,鸡腿吃了一个,还有一个。

这时候的家禽都吃杂粮,也不打激素,实打实地一天天成长,还满院子撒欢。

所以,这肉特别的紧实,也特别的香!

潘垚吃得可欢快了。

于大仙、潘三金、周爱红:……

谁关心那照片的人好不好看了,想想都瘆人。

照片瘆人,女人会笑也瘆人。

潘三金:“那什么偷名偷命,就是照片中的人告诉陈海洋的?”

“不是人,是鬼。”于大仙有经验,纠正潘三金的措辞不当。

他想得更多,这匣子被埋在地下,质地还如此坚硬,想来,不是匣子坚硬,是那鬼物被封印在其中,因着符力的原因,这才坚固。

清朝的服装,算来也有百年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凶之鬼。

“不错,就是她和陈海洋说的,疑心生暗鬼的引魂香也是那女鬼给陈海洋的。”潘垚点头。

……

咋见照片里的人影会动,陈海洋吓了一跳,手一个哆嗦,直接就要将木匣子丢出去。

不过,丢出去的木匣子没有按照常理那样,掉在了地上。

只见它悬浮于半空,一阵青烟拢过,木匣子簌簌抖抖,落下潮湿腐臭的泥土,露出它原本的面目。

是暗红色的木匣,封面雕刻了连绵的青山,山峦层起彼伏,山林摇摆,似有清风徐来。

老旧的照片飘飘落落地坠在地上,落在那黄泥之中,染了几分湿泥,有脏污的惋惜,下一刻,照片像是蜡化一样的化去,女人的面容逐渐清晰。

黑白的衣裳也有了色彩。

最后,陈海洋面前站了个穿月白锦色琵琶襟大褂,脖间围素白围巾,宽大衣袖都用线绣着山峦暗纹的女子。

她梳着两把头,玉质的吊坠像一粒粒石榴,琳琅地坠着两把头边。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女鬼盈盈一拜,面容虽清秀,抬起眉眼一笑,却也妩媚婀娜。

陈海洋吓得脸色发青,脚步后退,青天白日的,冷汗流个不停。

是鬼啊。

地里挖出的照片,照片又走出一个女子,不是鬼是什么?

再漂亮也没用,不定什么时候笑着笑着,扯了身上的皮就变成了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

以前的故事都说了,越漂亮的鬼越凶,顶顶喜欢做的事,那就是掏人的心肝来吃!

陈海洋捂紧了心肝。

女鬼似是瞧出了陈海洋的想法,噗嗤一声笑了。

再起身,她打量了陈海洋几眼,手往旁边一摊,接着,就见那半浮于半空的木匣子落在了她那戴着指套的手上。

纤纤素手,柔若无骨。

“你想发财?”声音冷幽,却也好听,“我能帮你。”

哆嗦着腿,畏惧着往后退的陈海洋僵了僵。

他莫名地停住了脚步。

“咯咯咯~”女鬼一阵笑,似有肆意,却又似有嘲讽。

……

芭蕉村,潘家。

“鬼也没钱,有的也只有人烧的大金大银,陈海洋用不上,后来,铜锣巷不是一直传着要拆迁么,他就把算盘打到要拆迁的丈母娘家。”

卫美华忙于店里的事,家里地里的活,还有照顾小孩,陈海洋做的比较多。

陈照荣因一个玩笑害了阿添几人,一开始,心中是有不安的,夜里做过几次梦,晚上起夜想给孩子搭被子的陈海洋听着了。

几番思量盘算,这才有了疑心生暗鬼,偷名偷命的事。

“喏,现在大家都不敢去美华照相馆拍照了,怕拍出来的照片有鬼。”

宁愿骑车到隔壁镇,费点事费点时间也不要紧。

其实,听了这么个事,六里镇上的乡亲是能不拍照,就都不想拍了。

仔细想想,要是拍了照片,结果照片里的人影冲自己笑,那多吓人啊。

潘垚总结,“生意保准受影响。”

“原来是这样。”于大仙三人感叹,“这陈海洋的胆子也真是大,求鬼行事,这和与虎谋皮有什么区别,也不怕中间出了什么岔子,真把他自己儿子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