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42)
就连叫声都是小小声。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潘垚心痒痒,伸手去牵小鸡的爪子,轻轻晃了晃。
“真可爱。”
就连叫声都像小爪子一样,会挠人呢。
李耀祖大方,“你要是喜欢,我留几只给你养。”
潘垚想了想,也就不客气的收了。
上次李耀祖给的那只大白鹅还没杀,它有些机灵,平时凶悍得紧,瞅见陌生人来,扑棱着翅膀就要飞过去叨人,瞧见潘垚,小脑袋蔫耷,一副怂怂的样子。
潘垚稀罕得紧,觉得它有几分灵气,就留了下来看院子。
正好,这几只小黄鸡给大白鹅养着。
……
李耀祖和潘垚叨叨着这选小鸡怎么分公母,像什么头大脚高常常是公鸡,头小脚短的通常是母鸡,用手摸尾巴,公鸡略尖,母鸡则是略圆。
潘垚托着腮听他如数家珍,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怎么会无聊?这可是赚钱的本事呢!
末了,李耀祖瞅着潘垚的眼睛,羡慕不已。
“也不是回回都准,主要这些鸡才破壳,身子骨还太小了,这事靠的就是一个经验!”
“半仙,我要是有你这能瞧畜生的眼睛就好了。”
潘垚:……
“欸,要不咱一起合伙?”李耀祖突发奇想。
“别。”潘垚拒绝,“都说两家养驴驴瘦,合伙用船船漏,我才不要和你一起。”
李耀祖遗憾,“成吧。”
两人说着闲话,就说起了老帽儿家的张建飞。
李耀祖:“听说在公安局里的时候,莫名的两只手都废了,抱着手喊痛,人还昏厥了过去,再醒来时,两只手都不能动弹了。”
潘垚问了问,张建飞手废的时间门和藏魂瓶破的时间门,二者差不了多少。
“这是反噬。”
“是供奉邪物的反噬。”
李耀祖眼里有俱意,点头附和,“对,所以发财还是要走正当的门路。”
“我还听说了一件事,建飞赌得大,这次被抓要判刑,还要被关个三五年才能出来。”
“帽儿叔去看了一回,回来的时候心灰意冷极了,只说他死性不改,就当没他这个儿子了。”
事关藏魂瓶,潘垚多问了两句。
“那帽儿叔有没有问,他是哪里得来的藏魂瓶?”
李耀祖:“藏魂瓶?”
潘垚:“就是那双耳玉瓶。”
李耀祖想了想,“就提了一嘴,说是在一处老房子里翻来的,再问,建飞就不肯说了。”
何止是不肯说,张建飞还恨上了老帽儿。
要不是老帽儿找了人看风水,他的聚宝瓶怎么会破了?
他知道于大仙要来家里,不过也没把这事没放在心上,谁不知道于大仙就是个雕花的扁担,是个中看不用用的主儿。
哪里想到,有一日,骗吃骗喝的老道居然还支楞上了!
偏偏那一日还给他碰上了!
真是寸!
……
想起张建飞,李耀祖还呸了一声。
“他也是个不要脸的,还闹腾着说,他那手是在局子里坏的,要公安给说法。”
“咱们谁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李耀祖气愤。
“不过,这事儿它迷信,咱们也不好和公安说。”
“确实,这事不好说。”潘垚点头。
总不能和警察叔叔说,这事是孽力反噬吧,破四旧的浪潮才过去没几年呢。
张建飞这是想讹上公家。
“后来呢?”潘垚问。
“老帽儿主动和公安说了,建飞这是自己犯了病,和公家没关系。”
潘垚放心了,“那就好,帽儿叔还是个讲理的。”
……
转眼,时间门就到了下午四点多,李耀祖瞧了下潘家堂屋的钟表,一拍脑门。
“呀,都这个点了。”
紧着,他连忙起身,一边将鸡笼往自行车上搬,一边回头和潘垚保证。
“半仙,你和潘哥说一声,你上户口那事,我铁定给办得妥妥的,你们就放心吧。”
“谢谢叔啦。”潘垚搭了把手。
“冲着这声叔,我也得将事情办得漂亮!”
李耀祖乐了一会儿,骑上骑行车走了。
潘垚瞧着他的背影。
今儿,李耀祖穿了件花衬衣,骑起自行车来,衬衣的衣角迎着风飞舞,就像花蝴蝶一样。
嗯,他就是要去当一只花蝴蝶,准备去陈家卷起一场枕头风。
潘垚暗暗点头。
等李耀祖的身影不见了,这才转身进了院子,去厨房舀了些米粒出来,准备喂小公鸡。
“大白,大白,过来了,我给你找了小弟,你快来瞧瞧,看看喜不喜欢?”
潘垚召唤家里的大白鹅。
扑棱着翅膀,在牲畜栏里正要叨别的鸡鸭的大白鹅僵了僵,伸长的脖子都蔫耷了两分。
潘垚看到这一幕,立马又夸赞,道。
“一说要干活就垂头丧气,大白,我就知道你有灵性。”
……
另一边,李耀祖求上门,和李燕芬将情况说了说,李燕芬一口就应下了。
李耀祖欢喜,“姑,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李燕芬笑眯眯,“我办事你还不放心?把心放肚子里,收得妥妥的吧。”
“留下来吃饭吗?姑再炒个菜。”
“不用不用,我那鸡场还等着我,一堆活儿要忙呢,又要喂食,又要清理鸡寮的,它们哪里是蛋鸡,简直就是我的祖宗!”
李耀祖累又痛快,嘴里说着抱怨的话,身心却放松。
人呐,不怕穷不怕苦,最怕的是又穷又苦还看不到出路。
李燕芬感叹,“真是长大了,像个大人了。”
送走了李耀祖,她还瞅着李耀祖的背影好一会儿。
这一众侄儿里,她最疼的就是李耀祖这个侄儿了,嘴甜又会来事,现如今就更看重了!
毕竟是有事业的侄儿了,虽然如今还只是小鸡苗。
还真别说,虽然嘴里说当爹妈的要一碗水端平,不过,多数的爹妈还是更看中有出息的那一个孩子。
这是人之常情,她可不是现实!
……
天色黯淡了下来,芭蕉村里,家家户户点上了煤油灯或者蜡烛,豆大的光也能充盈小小的一个屋舍。
陈头头打着手电筒,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听到动静,李燕芬探出头喊道。
“回来了?快过来吃饭。”
饭桌上,李燕芬一边添饭,一边抱怨。
“你这村长做的,简直比老农还忙,早上踩着露珠出门,晚上披着星星回来。”
陈头头:“等忙完通电通水的事,就没这么忙了。”
他说了一句话,就不想再继续说了,眉头紧锁着扒饭。
通完电、通完水就不忙了,这话说的是轻巧,可是,村子里丢的水管找了大半天了,还是没有找到,很可能被偷出村子了。
这样一想,怎么不让人心烦。
“对了,三金家丫头那事,你就给他盖个章吧。”李燕芬故作轻巧,“反正他家也没有孩子,户口不上也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