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师尊,但开组会(303)
这足以解释这座车里的微妙气氛。只有杨家表妹喜欢连城月。反正连家的资产与她毫不相关。
于是连暄又想到了他想过无数次的这件事——
连昭要是没死。连城月如今不知道还在哪个破庙里当乞儿呢。
他只需要推出十几枚大钱,就能把贫困的连城月指使得团团转。
可恨连昭死了,否则哪里轮得到连城月这个下等人来做名义上的少主,在连家耀武扬威?
蓝衣少年却像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似的。他温声细语,与杨家表妹表弟说话。这几人之间很快气氛松动,杨家表妹抬头看着他,眼里尽是欣悦。
连暄只觉得心中的火苗烧得更旺了。
今天提议出门转转的人,难道不是他连暄吗?
连暄誓要想到一个找回场子的法子来。蓝衣少年依旧没有看他,仍在和旁人说话,只是唇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
连暄这蠢货。轻而易举就能情绪失控。
几个连家子弟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大声道:“在车上坐久了也是累得很。我们不如下去走走吧!”
“下去走……”杨家表妹看着肮脏的街道,有些畏惧。
“不碍事。阿月擅长伺候人,最能把人照顾好了。你说是不是啊,阿月?”连暄说着,故意看向连城月。
几人隐秘地哄笑起来。连暄永远不会忘记提醒连城月曾为“家仆”的事实。
可连城月依旧像是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他不长篇大论,对连暄的“提醒”只是四两拔千斤地略过,随后帮助杨家表妹下车,反而衬托出他的落落大方。
连暄反而倍感没劲,只有心中的火越烧越旺。
虚空中,有沙哑的声音笑道:“看来你对杨家的宝物是十拿九稳了啊。只是这连暄纠缠着你不放,实在让人烦躁。不过看着你倒霉,我倒是挺开心的!”
在所有人看不到的间隙里,连城月攥紧了拳头。他瞥了连暄一眼,唇角色厉。
“无事。”蓝衣少年温声细语地笑道,“他很快就会死在这里。”
“这么有把握?”
另一边,馄饨摊上,宁明昧抬起头来。
第154章 危险的魔兽
“师尊,有什么情况么?”
一向寡言的老五第一时间发现了宁明昧的异常。
众人瞩目,宁明昧只是将筷子放在碗檐上:“没什么。”
所有人中,唯有老五发现宁明昧唇角微勾。那一点弧度很难被说是凉薄的嘲讽,还是看热闹似的,隐秘的愉悦。
转眼间几人已经进了温家的院落。温家大门没锁实,可见主人去得匆忙。
“院子里那个草棚子是什么?”老二十五好奇地问。
“是茅厕。”老十七说。
有时候,身世差异带来的尴尬是隐秘的,往往发生在细节之中。譬如此行之中几名弟子辟谷多年,很久未曾听过这个名词。更不要说是出身世家的姜幼蓉和叶雨霏。她们从小到大,从未见过这样的地方。
也难怪此世间总有人这样认为:修仙之人,已经不算是“人”了。正如许多修仙者也认为,如虫豸般朝生暮死的凡人,不算是“人”。
一时间弟子们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唯有段璎垂眸,眼神复杂难言。众弟子忽然就如火星般一碰就散,各自散去找各自的线索去了。
他们从来没有做好向彼此之间展示自己身世的准备。
宁明昧自刚才开始就一直抱着手,站在院子的角落里。他见段璎向自己走来,总算开了口:“没想到温思衡的家里,会是这样的?”
少女道:“我只是感觉数目上不太对。”
“嗯?”
“这些年,温思衡从峰主这里拿到的钱……即使有损耗,可温家到底,是在凡间花仙界的钱。他们实在没必要住在这样的院子里。”少女道。
宁明昧挑了挑眉。他盯着少女,眼里有些欣赏:“若只是拿来生活,当然花不了这么多钱。我每两周给温思衡发一次工资,可他几乎从没存下过几个子来。你猜,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段璎显然很茫然。
“一是延年益寿。二是求仙问道。”宁明昧吐出四个字,“温家既然出了个温思衡,为什么不能再出一个温思蕙、温思远?温母把所有钱,都花在了为这二人改善资质上。”
温家的人口是这样构成的。
温父和他的弟弟、弟妹一起意外死在一次跑商的路上。温母义不容辞,也养下了温父弟弟一家唯一的遗孤——温思衡的堂弟温思远。从此,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一起长大,入不敷出。温思衡小小年纪就要外出做活,好养活妹妹与弟弟。后来,温思衡进入清极宗,“温家出了个清极宗弟子”的新闻响彻大街小巷。温思衡是清极宗的影子,却是温家的骄傲。
和温家的支柱。
于是这又是修仙界的世家子弟们无法理解的一件事了:世家子弟不缺资源,父母族人即使没有灵根,也经历过普通人也能做的炼体,能服下延年益寿的丹药。但温思衡不同。他的母亲与妹弟都是凡人。二十年对于修仙者来说是山洞里弹指一挥间的晨昏,对于凡人而言,却是如滔滔江水之隔一般的生死。
少年人大多带着功成名就、报效家庭的梦想。但修仙与在人界做官不同。在人界做官,短速高效,亲人很快就能享尽财富荣宠,实在是“将子女视为一项投资”之道上最快变现的不二法门。
至于修仙?
传统的想法认为,修仙者手中的好东西更多。但它们属于修仙世家子弟,不属于闯入这里的外来少年。寒门修者往往连自顾都不暇,等到成为有点能力的筑基后期修士时,百余年已然过去。别说在有生之年得到回报了,他们的亲人早就沦为一抔黄土。
因此,温思衡刚入清极宗时打着三份工,抠着骨头缝把钱寄给家里,好让母亲、妹妹和弟弟能买到延年益寿的丹药。等到他成为筑基期弟子后,新的挑战又来了:他的妹妹和弟弟,也想修仙。
但资质不足。
温思衡的妹妹是个驳杂的三灵根。他的弟弟资质更糟糕,几近于无。极少有门派愿意收下这样的两名弟子。更何况,还有温思衡这个哥哥“珠玉在前”——无论从何种角度讲起,他们都不太想进末流门派。
为了改善灵根,妹妹和弟弟始终在寻求各种法门。这段寻求之旅伴随着温母的耳提面命。改善体质的东西是最贵的。一把金子扔下去,如泥牛入海。改善灵根的路是一个大熔炉。温思衡的月例就这样一捧一捧地烧进去,始终没有成效。
他也没办法让家人走后门,进入清极宗。一个普通的弟子哪有这种能力。
人心难免浮动。
据馄饨摊子所说,前些年,温思衡的弟弟离家出走了,据说是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接收他的门派。温思衡的妹妹从此更加早出晚归,四处寻找改善灵根的法门。
“……原来是这样的。”段璎看着破落的院子,轻声道,“不过既然温思衡的弟弟能如愿以偿。想来,这也并非毫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