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26)
傅朝瑜捏了捏他的脸,又握了握他的拳头,这才出了寝房同福安问起姐姐的事。
当年,傅家几乎找遍了江南也没找到傅茵。他们也曾往北找,但是北边实在太大一直未曾听到消息。
那日得知姐姐身亡,傅朝瑜惊怒之下险些晕了过去,后来听说姐姐留下一个孤苦无依的外甥,才撑着病体一路上京。他知道姐姐去了承恩侯府,可为何这么多年竟也没有消息传回家?
“娘娘早就想递消息去江南了,可惜一次也没能成功……”
想到无辜丧命的主子,福安泪意翻涌。主子不爱说从前的事儿,但是福安大概也能猜得出来。承恩侯府买下主子不过是看主子貌美,塞进宫为皇后固宠的。
那会儿皇后跟端妃斗得天昏地暗,太子跟大皇子也针尖对麦芒,端妃那头来了个美貌宫女,承恩侯府便送来了傅美人。一开始主子在宫里过得也还算安逸,起码皇上宠着。后来端妃流产,一切证据指向他们家主子,主子便从新宠变成了罪人。原是犯了死罪,后因为被查出了身孕被打入冷宫,之后便再没出来。
冷宫日子难熬。
可怜他们家主子,被拐卖的时候伤了脑袋,记不清从前的事,直到诞下小殿下之后才渐渐想起来了。主子一直想要联系江南的家人,然而端妃一派对他们严防死守,故意恶心主子,他们无论往外递了多少消息都被拦了下来。后来主子在小殿下两岁时病逝,端妃那边的看守才撤了回去。
福安说到这里,仍旧唏嘘不已。
傅朝瑜听罢也心绪难平,姐姐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竟然受了这么多的委屈磋磨。要说他姐害人,傅朝瑜绝不相信,这件事必定有人陷害。至于是谁,他早晚都得查出来,给他姐姐报仇雪恨。
他姐姐不能枉死。
在此之前,傅朝瑜还得护好外甥,他同福安道:“恐怕端妃等人对景渊依旧怨恨,景渊年幼,还得劳烦公公相护。我在宫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庇佑你们,年底国子监便有结业考,等拿到了乡贡身份,明年二月便能参加春闱。只要能入仕,一切都好说。”
他能进国子监读书,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摆脱了商贾的身份,凭借国子监监生入仕,便再不受商贾身份约束,只要能入朝堂,傅朝瑜不信自己立不起来。
福安听他已经计划好了,再不怀疑。不是他吹,他一直觉得小殿下这位舅舅有大神通。旁人能不靠家里关系入国子监吗,能被国子监司业王大人看中收为徒弟吗,能在朝中引得御史下场弹劾还弹劾失败吗?
福安深信,只要有这位舅老爷在,小殿下的日子一准能过得更好。
出宫后,傅朝瑜直奔国子监,他怕先生担心,直接过来报了一声平安。
王纪美见他平安归来,舒了口气。
傅朝瑜见他似乎很抵触皇宫朝中,纠结了一番,还是直接问了原因。
王纪美也没瞒他,以他弟子的才学早晚要入仕的,多听听也不是什么坏事,遂将大皇子与太子一派的争斗一股脑都说了。也因为这些斗争才致使朝中开始乌烟瘴气。要说圣上喜欢那位皇子,依王纪美看,皇上谁也不喜欢,只喜欢他的大好江山。且皇上正值壮年,也不知道这两派人斗个什么劲儿。
总归王纪美对他们两派都有诸多不满。
傅朝瑜静静听完,心情却没好多少。这两边斗法,伤的是他的姐姐啊,如今还有一位外甥要护着,他可不能有丝毫懈怠。傅朝瑜本来还想再斟酌斟酌,眼下也不等了,直接跟他先生说了文刊一事。
王纪美骤然听到这样的新鲜事务,很感兴趣,甚至鼓励道:“你先去筹备人手,若是有什么紧缺的只管说,我来协商安排。”
有了保证,傅朝瑜遂神清气爽地连夜写好ʟᴇxɪ了计划。现如今的印刷业用是雕版印刷,傅朝瑜并不打算用,他决定琢磨一下毕昇的活字印刷。他不曾见过,不过后世的课本写的那般详细,应当能复刻出来。
想法虽好,却也得有一套班底才行,傅朝瑜盯上了他的同窗们。有人才不用,岂不可惜?
翌日一早,等学舍四个人都到了,傅朝瑜又叫上周文津来他们学舍,准备开会。
杜宁实在恨死了这该死的会。
五个人围坐一块儿,傅朝瑜给他们说明了文刊的定位方向以及各个板块,虽只是计划,却被他说得格外蛊惑人心,让人听着精神振奋,恨不得立马跟他身后大干一场。
话音落地,陈淮书跟杨毅恬便跃跃欲试,杜宁趴在凳子上不敢动弹,怨恨又畏惧地看着傅朝瑜。
周文津有些畏惧与杜宁共处一室,但是看他这病猫似的样子,又觉得他没那么可怕了,连带着对文刊都抱有无限期待。
一顿扎扎实实的毒打,实在是把杜宁给打怕了。
家中上下没有一个人敢给他求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挨了二十棍子,打得皮开肉绽,哭声震天。昨儿晚上被打的监生多了,不差杜宁一个,但是被打的这儿狠的恐怕只有杜宁了。
今儿一早被他爹赶来国子监时,杜宁甚至还不能下床走动,是被人抬过来了,叫人围观了好一场热闹。眼下杜宁对傅朝瑜也是不服的,但是他不敢不听。这傅朝瑜也不知道给他父亲灌了什么迷魂汤,昨日他父亲说了,每隔三日便会派心腹过来找傅朝瑜询问,若他敢不跟着傅朝瑜做事,腿都给他打断。
杜宁瞄了一下心狠手辣的傅朝瑜,总觉得自己的前路一片灰暗。刚要挣扎一下,扯着屁股的筋了,顿时疼得他龇牙咧嘴,压根没心思听傅朝瑜闲扯。
傅朝瑜对着纸上写写画画,终于理好了最终思路,抬头道:“我们来分配一下出版前的准备任务。”
第17章 文刊
对于文刊名称,傅朝瑜与众人商量之后并不打算取什么文雅的名字,直接叫《国子监文刊》,光明正大地蹭过国子监名声。
傅朝瑜从不觉得这样无耻,他们本来就是国子监的监生,用一用国子监的名头怎么了?
这些都好说,难办的是前期准备的琐碎事情太多。
商定一番最后各自认领任务,陈淮书负责设计排版,杨毅恬负责联络约稿,周文津负责审稿,傅朝瑜则准备琢磨活字印刷。
陈淮书探出脑袋:“何为活字印刷?”
傅朝瑜解释,这是他从一个名叫毕昇的人那儿学来的,
“如今外头书局用的都是雕版印刷,在刨光的木板上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文字模,一页就是一版。需要印刷时,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即可。优点是只要雕刻好便能一直用;缺点是雕刻极慢,且若有错字不好更正。而活字印刷使用的是可以移动的木刻字或者胶泥字块,能灵活拼凑,不必制版,省去不少工序时间。”
听起来不错,陈淮书跃跃欲试:“要不咱们今下午就找个书局试试看?这些字总是要先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