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284)
封禅之后,皇上命礼部将牒文晓谕天下,同时让人刻碑立于燕支山道,又让画师尽快画出封禅图,以流传后世。
张掖城中百姓无不欢腾,因为圣上格外开恩,免了他们一年赋税。张掖不比凉州,为此番封禅,张掖上下节衣缩食才省出这么多钱来置办打点。如今皇上金口一开,别说是百姓了,就连章鹤轩自己也庆幸不已。张掖都已经没钱了,过段时间还得指望西域跟各地商贾多来做点生意才能回本,免赋税一年,也给他们减少了不少压力。
封禅大典结束之后,皇上让户部掏钱,在行宫设宴,允群臣宴引七日。
张掖许多客栈饭馆也上道,以庆祝封禅为理由降低菜价,大肆招揽顾客。
使臣们知道,七日过后圣驾只怕就要回京,他们得在这七天里好好跟凉州将生意给谈好。傅朝瑜得伴驾,好在他事先将李成跟王谢玄两个人给带过来了,凡有关生意场上的事儿,皆交由他们二人负责。
其他诸国都算热情,唯独东.突厥对生意一事格外冷淡,也就只在凉州这儿订购了一批茶叶,余下皆未涉及。
可要说达坦王子没什么需求,傅朝瑜也不信,他总觉得这人最近似乎憋着什么招数还没使。可他也不好一直盯着对方,来者是客,盯紧了反而不好。
就在傅朝瑜盯着达坦王子的时候,皇上忽然又下了一道圣旨。
朝廷特在河西走廊一带设镇北都护府,治所在瓜州,大魏最西北端的一个州,毗邻西域,坐拥阳关,而首任都护正是傅朝瑜。
镇北都护,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秩从二品。
虽然傅朝瑜想过自己会被提拔,但没想到圣上竟然直接越过淮阳王,让他来做这个都护。
周景渊握了握舅舅的手,迟疑道:“舅舅这是升官了吗?”
傅朝瑜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眼中迅速划过一丝笑意:“对,升官了。”
如今整个西北都归他管了。
第146章 粮食
傅朝瑜高升, 有人欢喜有人忧。御史们第一个不服。
可扪心自问,傅朝瑜这两年来在凉州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换做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 都不会比傅朝瑜做得好。就冲这回万国博览会跟燕支山封禅一事, 谁能有傅朝瑜这样的魄力?因而御史大夫刚准备上前进谏,便被韩相给拉了下去。
等到皇上跟傅朝瑜离开之后,御史大夫仍旧不服:“你方才拦着我做什么?”
韩相公曳了他一眼:“不拦着你, 让你自讨没趣?圣上摆明了早就想要提拔傅朝瑜, 从前在京城的时候便是这样,只苦于他资历不够才一直压着。如今他来了凉州又做出了成绩,你觉得圣上会因为你这几句话便收了旨意?”
“那也不能让他如此轻松就得了这个都护。”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韩相索性放了他的衣袖:“行,你去,被圣上撅回来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没人拦着, 御史大夫反而不动弹了。
韩相气定神闲地看着对方的窘态。他看得清楚, 也早就有了觉悟。凡是在傅朝瑜的事儿上圣上都是最坚决的, 谁劝了也不好使。傅朝瑜未必是最衷心的那个,杨直作为圣上心腹,要说衷心, 他论第二, 没人敢说第一, 傅朝瑜也不行, 但傅朝瑜肯定比他们所有人都要更贴心,而且同圣上目标一致。世家还想着借助皇权庇护自己,傅朝瑜则不然, 他乃商贾出身,背后无人, 便无利益纠纷,圣上用起来愈发得心应手了。
几个御史闹着要进言,却也无疾而终。
留在原地的淮阳王反复回忆方才那道圣旨,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正等到这一日,淮阳王还是觉得心寒。论资历,他远胜傅朝瑜,论身份,他是大魏的淮阳王,论亲疏,他是皇上的亲弟弟。他曾立下赫赫战功,更在西北为国戍边多年,凭什么如今一个傅朝瑜却能压在他手上?镇北都护,好生威风啊,连他这个淮阳王都要听命于对方。淮阳王心底冷笑,眼底变幻莫测,却迟迟没有动作。
他不明白这是为何,分明之前皇上还对他格外信重,即便上回带着傅朝瑜前往阳关也未曾让傅朝瑜越过他,在淮阳王看来,哪怕皇上出于忌惮不会让他统揽西北军政,但应当还是会同他商议过后再下旨意,绝对会顾全他的颜面,最有可能是给他加封一个虚衔以示安抚。可如今,什么都没有……究竟是什么让皇上短时间内改变了想法?
周元懿见淮阳王呆愣在此处,心生好奇,遂叫了他一声。
淮阳王回神,低头看了对方一眼,恍然大悟,是因为这两个小皇孙!
淮阳王如梦初醒,他这个皇兄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心眼,哪怕他并未表现出来,可到底还是介意的。这两个小皇孙为了拉拢他彼此争斗,最后反而害了他,真是两个祸害,比傅朝瑜还要面无可憎!
周元懿吓得后退了好几步,不明白淮阳王为何突然这般吓人。
他不敢说话,淮阳王只是面色阴翳地地撇了他一眼之后,便转身离开。
这次是他大意被这两个小皇孙给连累了,如今便是再后悔,也为时晚矣。
周元懿无端遭了人嫌弃,心情也变得差了许多,好在即便是拉拢不到淮阳王,他此行也不是全无收获。那位达坦王子提供的消息,想来父王还是能够用上的。
傅朝瑜升官的消息很快传来,正在陪使臣的吴之焕听闻之后,提着一壶酒便过来恭贺傅朝瑜了。这会儿没人,他说话便随便了许多,甚至揶揄道:“如今见你一面可真难,圣上整日整日地将你带在身边,都想跟你说个话都没机会。”
傅朝瑜得意道:“我比较受宠。”
吴之焕:“……”
还是这么厚脸皮。
傅朝瑜顺势跟他说了皇上有意征讨西南一事,又顺便跟他说了自己在皇上年前举荐过他,让他这些日子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学学南边的话。
吴之焕承他的情,道了一句多谢。他没有根基也没有人脉,缺的正是出头的机会,傅朝瑜给他争取的机会太过宝贵,一旦成功,他便能在圣上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届时论功行赏也少不了他。
难得有时间闲聊,两人将京城西北一带的闲话都聊光了,最后提到了陈淮书。
吴之焕隐隐有些担忧:“这家伙如今跟家里闹翻了,性子越来越拧巴,平日里出来也不见他说话。你抽空多写几封信开导开导他,别让他钻进死胡同里去了,如今也就你的话他肯听几句。”@无限好文ʟᴇxɪ,尽在晋江文学城
傅朝瑜想到国公府的事儿,也是无奈了。陈燕青野心不小,要不也不会上了太子的船,一旦绑上,想要一刀两断可就难了,这对兄弟俩闹成如今这地步,怪只怪陈燕青太固执,也太自以为是了。可惜了陈淮书,原本他们俩兄弟都已经快要重修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