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335)
废太子冷静了下来。
是啊,父皇都已经被逼至绝境了,又怎会轻易逃脱?比起父皇能回到大魏,他更愿意相信父皇已经死了,亦或是如今还在东.突厥手上。而如今这消息,必然是旁人故意散播出来迷惑军心的,他万不能别骗。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废太子暗示自己不能信,随即下令,全速火攻。
可军中到底还是有人萌生退意,比起废太子,依然是皇上更有权威。几十年皇帝生涯攒下来的威信,可不是废太子几句话能动摇的。万一皇上真的回来了,那他们会有什么下场,不言而喻。
京城中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以韩相为首的官员众人不疑有他,坚信这消息是真的。他们不仅自己相信,还在军中与坊间大肆宣扬。一时间民心高涨,士气大涨,即便知道废太子要发起新一轮攻势,众人也是不再怕的。
只要圣上能回来,废太子这点手段又能算得了什么?乱臣贼子罢了,不足为虑。
大魏西北的高昌如今也陷入了战乱。今日一早,焉耆王竟像是抽风了一半,携军进攻高昌边境。
他们是怎么敢的?
焉耆人不一向都是缩头乌龟吗?
且他们这回打起来还不像是以往毫无章法的那一套,似乎有高人在背后指点,用兵之道高深莫测,叫人防不胜防。
高昌人口本就不多,如今更有将近一半的军队被派去了寒元关围剿大魏军了,城中守卫本就不够,再加上焉耆打得又凶猛,一日之间被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慌忙之间,高昌王只能让人急召寒元关的军队回国,共御外地。
高昌人虽不知焉耆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可眼下毕竟不是开战的好时机,高昌王能屈能伸,亲自写信叫人即刻送去给焉耆王,阐明自己愿意和谈。
只要焉耆退兵,一切都好商量。
焉耆军队头一次体会到原来打胜仗竟是这种感觉。
焉耆王信任傅朝瑜,一直让傅朝瑜全权指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没错,大魏人才辈出,连一个文官都能熟知军法,用兵如神。那要是换了个武将过来会是何种程度,他们都不敢想。
大魏官场,可怕如斯!
焉耆王越看傅朝瑜越喜欢,这年轻人不仅地位高,还有勇有谋,更孰知待人接物的本领,不管同谁都能相处得好。这样体贴的下属,不怪大魏的皇帝将其视为心腹,就连他也想将傅朝瑜收入麾下。想归想,不过焉耆王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配不上。
其实比起崔狄等人,傅朝瑜这点小心计实在是不够看。但是高昌地盘太小,精锐又全都调去了外地,攻打这样的地方不过是小菜一碟,甚至都比不上当初的吐谷浑。
傅朝瑜这一日不知听了多少赞赏,焉耆随行官员打了胜仗,看他的眼神似乎都能发光。
傅朝瑜才刚听完了先前那位使臣的马屁,转头便听闻高昌派了人过来准备和谈。
傅朝瑜望向焉耆王,担心他顺势和谈,笑着道:“看来高昌国内守卫已经不堪一击了,从前气焰嚣张的高昌王,原来也不过如此。”
焉耆王听得舒坦极了,可不是么?高昌王比起他来就是个废物,然而这样的废物从前却压着他们欺负,实在是一种耻辱。想想从前他们是如何欺辱焉耆的,这回若让对方轻易逃脱,自己从前的委屈不都白受了吗?
进攻,必须全力进攻!非要把高昌打得落花流水才行!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心照不宣,就在高昌国内深陷战乱时,大魏那边又出其不意地派兵征讨高昌。
高昌先前与东·突厥串通一气,大魏内部不是不恼,只是顾忌着边境安稳一直未曾追究,不想如今怎么突然就开始发难了。
崔狄带着西北的一半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姿强势讨伐高昌,根本不给对方丝毫反应的机会。
他们下手可比焉耆狠多了。
而此刻,寒元关外的高昌军甚至都来不及往回赶,他们压根想不通为何焉耆有胆子进犯高昌,为何大魏还跟他们一唱一和。
这两面包夹的态势,实在是太熟悉了。毕竟没多久前他们也是这样包抄大魏的西北军,风水轮流转,如今倒霉事儿也落到他们头上了。
他们想不通,身处异乡的淮阳王也ʟᴇxɪ想不通。
他本来打算做一些短工赚点回去的盘缠,结果刚找好了主家,还没来得及上工,焉耆便跟高昌开战了。这一仗打得猝不及防,焉耆不少壮丁都被征进军营,直接将淮阳王好不容易找到的差事给打没了。
他有心想要趁乱回去,可又担心被敌人发现后,会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突觉人对他的憎恶比傅朝瑜跟皇上二人加起来都要深,他们二人若是被抓,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自己若是被抓,必死无疑。
与此同时,淮阳王又觉得这场战事来得诡异,若有人蓄意挑拨,那这手段还真有些似曾相识呢。
该不会,真是他想的那样吧?
第176章 大胜
滂沱大雨, 兵马如潮,大魏与焉耆的军队配合得天衣无缝,数度冲杀之后, 高昌城内随处可见丢盔弃甲的兵卒。前线战事吃紧, 这些大多都是被送回来养病的伤员。骤然之间损失了近乎一半的守卫军,城内的粮食伤药也逐渐供应不上了。
再打下去,整个高昌都会被拖垮。
高昌王这些日子承受了太多, 毕竟当初便是他不听众臣阻拦, 执意要援助东.突厥的,哪怕他明知道大魏的鼠疫是东.突厥搞的鬼,可因为眼馋人家大魏西北这块沃土, 依旧选择无视。眼下遭了报应,众人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声讨国君。
“早说了东.突厥不堪,咱们何必要与虎谋皮?如今可好了, 他们起了战事咱们鼎力支持, 等咱们深陷泥淖也没见他们出手帮衬, 当初出兵竟成了笑话,周边部族看得不知有多起劲儿呢。”
这样天大的笑话,可不是人人都稀罕么?主要是他们这事儿做得太不地道, 几个月前还跟大魏好好做着生意, 几个月后便跟人家兵戎相向, 说出去都没脸!
说话的是位老臣, 他边上站着还是高昌王的王叔,位高权重、辈分又高,也只有他们敢如此教训一国之君了。
高昌王恼怒异常, 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事儿确实是他做错了。眼下也只有这些人能够商议,他迟疑地问道:“本王若是同两方和谈, 还有停战的可能么?”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都不抱什么希望。眼前战况焦灼,多半是大魏与焉耆暗中勾结,只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有了联系,还在他们与东.突厥的眼皮子底下约定好了开战。
若早知道焉耆会出兵,他们绝不会掺和这些事。
东.突厥不出手,高昌这回肯定凶多吉少。眼下不和谈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老臣愁容满面地道:“尽力去和谈吧,只要他们肯退兵,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