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351)
“兴许会给我使绊子吧,不过不会误伤小五。别看他们在我面前如此嚣张跋扈,可真到了小五跟前却又会换一副面孔,他们可不傻,最知道审时度势。”
这些人如今费尽心机想要挤进东宫,不就是为了讨好他外甥吗?明知道他外甥会登基,怎么可能还跟他外甥作对?至于与他作对,傅朝瑜就更不怕了,反正他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债多不愁。
他若是当真长袖善舞,将能结交的大臣都给结交了一遍,兴许他们那位小心眼的皇帝陛下又该多心了。他的官途,直接影响着小外甥储君之位是否稳当。
傅朝瑜什么都可以赌,唯独在他小外甥头身上不得不小心谨慎。
一群人铩羽而归,默默等了两日不见皇上发作,以为傅朝瑜将这件事情给忘了,一度庆幸不已。不想年节过后上值头一日,皇上便将他们给叫过去臭骂了一顿。
新年头一日便遇到了这样的倒霉事儿,今年哪能顺得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小人告状,他们恨傅朝瑜都恨得牙痒痒。
被骂了一顿之后,这些不愿消停的人终究还是消停下来。
周景渊的东宫属官也配置齐全了,可他太年幼,许多属官于他而言可有可无,再说他还是更习惯用福安他们。这都是其次,周景渊真正担心的是东宫班底配齐了之后,自己便要一直留在东宫。他知道舅舅开年之后即将返回西北。若是从前,他自然能跟过去,可现在自己身份变了,周景渊害怕不能行动自如。
他跑去问傅朝瑜,可傅朝瑜也不敢妄下定论:“你如今的身份是储君,往后你的事便不只是咱们一家的事了,满朝文武都可以议论。我倒是想把你带去西北,但这件事情务必得让皇上点头才行。”
这头点得还得十分坚定,若是别人劝两句就改了主意,那他外甥这辈子也别想回西北了。
周景渊听完固然失望,却也知道天底下没有尽善尽美之事。他得到了储君的位置,便势必要牺牲一部分自由。即便来日真能顺利继位,也并非事事都能称心如意,单看他父皇就知道了。
皇上还不知道自己被看了笑话,他这些日子频繁召见太医,一日三餐定时吃药,自以为恢复得不错,于是又开始每日习武,为了年后杀去东.突厥做准备。
太医知道皇上又不安分,私下多番劝阻,就差没有明着说不老实养病会有碍寿数了。
太医院不乏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的大夫,但大夫再厉害,也不能生死人肉白骨,更不能从阎王手中抢人。若是皇上仔细养着,他们可保皇上十年无忧,可若是他不听劝阻执意要去战场,兴许只能保个五六年之久。
得不偿失。
对此,皇上不是不介意,可是他更恨东.突厥。若不能在有生之年将东.突厥踏平,他这皇帝不做也罢。与其在京城窝囊度日,不如去西北扫平敌军。
太医劝不住皇上,只能委婉地跟皇贵妃提点几句,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皇贵妃也做了甩手掌柜,压根不管。她只是皇贵妃,又不是皇后,与皇上还不是正经夫妻,中间不知隔了多少层。若是让她插手,来日皇上生气牵连到她头上可就不好了。
皇贵妃的路子走不通,太医们只好又去暗示皇太后。
太后是真的关心皇上,亲儿子做皇帝跟亲孙子做皇帝,于太后而言可谓天壤之别。她还是希望皇上能好好调养,切莫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惜太后也失算了。
皇上心意已决:“母后,东.突厥犯我大魏,朕不能坐视不管。从前鼠疫是一桩,围剿西北军是一桩,算计废太子起兵造反又是一桩,此三条宗宗当诛。我大魏以武立国,靠着庞大的军队震慑住了周边部落。若是这回栽到了东.突厥手上,被周边视为笑柄,来日即便小五即便顺利继位,也会被周边再三挑衅。”
他身上的沉疴旧疾太多了,注定无法长寿,便是保养又能养几年?届时小五仍要幼年继位。还不如在此之前将东.突厥彻底打服,让周边部族心甘情愿归属大魏。
“母后,上天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朕只想在晚年多替大魏做些事。”
太后连连叹气,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与儿子讨论生死之事委实太过沉重。太后岔开话题:“从前倒是没发现,你对小五这般看重。”
皇上哂笑,他并非看重小五,而是看重储君。明知自己活不长了,不论储君是谁他都会给对方铺路的。倘使把小五换成老三、老四甚至几个小皇孙中的任何一个,只要他们堪当守成之君皇上都会帮衬。无关喜爱与ʟᴇxɪ否,只是他身为帝王的责任。
不过这话也不必解释,就让太后觉得他看重小五也无妨。
太后无功而返。
两日后,皇上又一次在朝中提及讨伐东.突厥。这回并未有多少人反对,主要是之前那回大魏被东.突厥跟高昌算计,输得实在太难看了,众人面上都挂不过去。一年前,他们还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国博览会跟封禅大典,那会儿是何等风光,然而一年后便被东.突厥将脸给打肿了。
为此,淮阳王的名声也跟着一落千丈。从前淮阳王在朝中颇受欢迎,这回吃了败仗,且主要原因还在他,众人难免对他有些想法。正因如此,众人下意识地忽略了淮阳王音信全无一事。吃了败仗还坑得大魏军队被困突厥一月之久的罪臣,回来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他最好永远别回来。
面子从哪儿丢的,自然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这回有了提防,应当不会再被围了吧。众人不担心出征,他们担心的是,皇上要将储君带上战场。
这简直是胡闹!
五皇子才多大,他哪能上战场?这可是好不容易才立的新储君,若是这个也折在东.突厥的手上,他们大魏就真的后继无人了。至于三皇子跟四皇子,得了吧,之前弘文馆考试这两位小殿下是何反应大家可都心知肚明。
眼下来看,五殿下就是大魏往后的希望,众人劝说皇上三思而后行。他自己去西北也就罢了,好歹把储君给他们留下!
皇上不为所动:“朕七岁便能随军,十岁便可上阵,十四岁斩获敌方将领三人。大魏是在腥风血雨中开国立国,新任储君怎能连战场都未见识过?”
众人:“……”
能比吗?如今环境已不同了,储君没必要上战场冒险啊。
众人尽数将目光投在韩相身上,韩相顶着压力,开口道:“圣上,君子不立危墙。”